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685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122篇;相关期刊465种,包括党课、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国社会学博士后论坛、四川省高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熟人社会的相关文献由74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永谊、田先红、宋丽娜等。

熟人社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1 占比:24.2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2122 占比:75.62%

总计:2806篇

熟人社会—发文趋势图

熟人社会

-研究学者

  • 张永谊
  • 田先红
  • 宋丽娜
  • 董建军
  • 贺雪峰
  • 党国英
  • 姬中宪
  • 张岚
  • 朱永国
  • 李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佩; 罗必良
    • 摘要: 尽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但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呈现出跨区服务萎缩、本地服务崛起且服务价格提高的交易格局。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本地化”及其“价格悖论”的生成根源,利用河南省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特殊的农村熟人社会交易环境对农户农机作业服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往来互动频繁的农村熟人社会关系会助推农户对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选择;并且种植规模越大、种植同一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会在熟人社会关系的作用下选择更为及时可靠的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继而对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交易的“价格悖论”产生原因进行探讨,发现农户熟人社会关系能显著降低其采纳本地农机作业服务的交易成本。由此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进行专业化连片种植、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以推进农机作业服务市场有序发育。
    • 李彬
    • 摘要: 统观《论“好人”观念》(《伦理学研究》2020年第4期),可以发现该文所认为的传统“好人”观念公共性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情感色彩,这使其自身面临自洽的困境。需要对该文商榷的是:传统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逻辑往往使“好人”观念发生异化,带来好人、好事、好心、好报的不一致,也会造成真假好人共存的后果;传统“好人”观念在因应现代陌生人社会时必然面临多重困境。因此,我们必须对“好人”观念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一种扩大了的“好人”观念,这需要从“做人”做起。
    • 张巧巧
    • 摘要: 本文在美丽城镇建设背景下,选取T市制鞋产业区J村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美丽城镇建设存在的困境,根据社会治理以及“熟人社会”理论,分析作为治理主体乡镇政府、村干部、村民三方行动者对美丽城镇建设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实现环境问题善治。
    • 茅杰
    • 摘要: 3月下旬起,每晚我和太太在小区散步,都不时有邻居和我们打招呼。太太有点好奇:最近怎么突然有那么多人认识你?原因很简单:3月中旬起,我成了闵行区颛桥镇都市阳光花园的防疫志愿者,和我打招呼的,都是共同战“疫”的“战友”,昔日的“陌生人社会”正悄悄迈向“熟人社会”。这些天,我身边一位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共同守“沪”。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浸润在基层疫情防控和百姓生活的各个细节,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 胡晓霞
    • 摘要: 全民要共富,乡村须振兴。再造共同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想追求。调查分析近年来浙江省高镇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在新乡贤群体的引领下,以本土文化为依托,有效实现共同体重塑的实践创新,从而探索和研究在乡土逻辑变异、共同体边界淡化甚至消失的背景下,文化赋能并助力共同体再造的基本路径。我国乡村自古以来就是“熟人社会”共同体。
    • 杜咏怡; 雍霂风
    • 摘要: 赡养脱离现象的普遍出现推动着养老核心由子女向老人自身转变,互助养老作为一种创新养老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浙江宁波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力图从地缘关系角度分析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路径并研究其内源性因素。研究发现,地缘纽带下老年人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是促使其参与互助养老最主要的原因,而地缘基础上的血缘、社缘及趣缘联系则进一步联结老年人之间的熟人社会。继而提出,互助养老需要养老需求、制度保障及村庄资本的共同维系,从而使得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 王进文
    • 摘要: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在快速提升,“城乡倒置”程度在不断加深,一时间“农村养老往何处去”成为全民热议的日常话题,也借此倒逼学界探索更为适配农民养老需求与乡村互助传统的合作生产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合作生产模式不仅存在老年人养老需求耦合和村庄土地利益关联两大运行动力,而且内含着熟人空间利用(“何处生产”)、公私利益治理(“生产什么”)、政社主体合作(“谁来生产”)三大实践要求。多地农村调研显示,当前农村养老合作生产模式正因为“认知矮化和家庭卷入带来的主体缺场、行政支配与村社悬浮带来的目标替代、决策与转换机制梗阻带来的回应不足”等因素,而处于被围困的状态。为此,应在微观上推动认知转变与能力建设,中观上加快角色转型与服务供给,宏观上开放沟通空间和转化权限,以分别强化养老服务合作生产所需的参与性、公共性与回应性,最终助力农村老年人共享美好晚年生活。
    • 陈阿江; 常巧素
    • 摘要: 邻里介于家户与社区之间,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基础性单元,但因其边界的不确定性,可操作化的研究仍很缺乏。本文通过对太行山缺水地区的实地调查,探讨因水而建的作为邻里的地域共同体井方。由于日常用水需要,邻近居民共同集资、投劳建设水井,进而圈定用水边界、构建用水共同体。长期共居一地、共用一井,形成稳定的地域共同体。井方内居民互帮互助,相互监督用水行为,乃至日常行为。以井方为单元的宗教活动与世俗文化活动,为本街坊居民提供了娱乐活动,也增进了街坊成员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地域社会的整合。
    • 晏国祥
    • 摘要: 过去的2021年,是全世界和新冠肺炎疫情缠斗的一年,也是自2018年大行下沉后,农商行俯身实干的一年。县域独立法人的体制优势,极大地激发了农商行高管的创造力,他们借助于农村熟人社会结构,结合地方经济特色,通过人缘地缘的线下优势弥补线上科技短板.
    • 赵宇
    • 摘要: 中国的乡村社会虽然在经济发展下有了新的变化,但仍然没有脱离原有“熟人社会”的窠臼,由完全的熟识过渡到半熟识的状态。为了研究乡村法治化进程具体状况及完善路径,采用熟人社会等理论分析。研究发现,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法治化契约精神与熟人社会的内核,尤其是无讼文化具有相悖关系。因此,产生乡规民约与正式法律内容之间的不兼容、村干部的腐败现象以及村民政治参与效能低等问题。分析认为需要重塑乡规民约与现代法律契合,也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法律宣传与实践中的作用,推动乡村法治化进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