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熔融沉积

熔融沉积

熔融沉积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689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2017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艺术科技、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第17届河北省铸造年会、2013年全国第九届精密工程学术研讨会等;熔融沉积的相关文献由14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延伟、于翔、张宁宁等。

熔融沉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3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017 占比:99.60%

总计:42184篇

熔融沉积—发文趋势图

熔融沉积

-研究学者

  • 王延伟
  • 于翔
  • 张宁宁
  • 徐茜
  • 郑鹏
  • 李涤尘
  • 杨平
  • 王友鑫
  • 陈耿郎
  • 丁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钦杰; 李佳汶; 李明; 陈刚; 李光照; 彭必友; 韩锐
    • 摘要: 阐述了3D打印技术的种类,介绍了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运动控制、路径控制)和运动机构(送料机构、喷嘴、运动机构)两个方面系统综述了国内外FDM 3D打印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FDM 3D打印设备所面临的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了FDM 3D打印设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 赵静; 杨丽; 魏天路; 陈兴强; 王超
    •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圆弧弦长、成型角度、打印层厚、填充密度及打印速比五个工艺参数对熔融沉积3D打印圆弧制件轮廓精度的测试和结果分析,确定了轮廓精度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打印层厚>圆弧弦长>打印速比>成型角度>填充密度,其中打印层厚影响水平显著。在试验范围内,圆弧弦长8 mm,成型角度60°,打印层厚0.1 mm,填充密度60%,打印速比为1时,可获得最佳轮廓精度。结合数学模型和试验结果分析了单因素各水平对圆弧制件轮廓精度的影响,得到台阶误差、水平误差和垂直误差是产生圆弧制件轮廓误差的主要原因。
    • 唐锋; 熊建武; 胡智清; 徐文庆
    • 摘要: 针对摩托车金属连接件轻量化需求,对金属连接件进行了两次轻量化优化设计,第一次是在满足连接件使用性能的条件下更改连接件材料,由铝合金更改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塑料,此次更改,实现60%的减重;第二次也是在满足连接件使用性能的基础上采用Altair Inspire软件对其进行拓补优化、几何重构及强度校核,得到适合于3D打印的结构,相对第一次优化后的结构实现79%的减重效果,通过两次轻量化优化设计后连接件相对于原始金属连接件实现了92%的减重,然后通过切片软件设置切片层厚、连接件摆放位置等参数对连接件三维数据进行前处理,最后通过3D打印机实现摩托车连接件FDM快速制造,为摩托车金属零件轻量化设计与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梁幼昌
    • 摘要: 从3D打印工艺参数“厚度、壁厚、温度、速度”等方面,探讨了打印工艺参数对3D打印的铸模模型尺寸的影响关系,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打印参数对尺寸影响的主次顺序,并确定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实际应用中优化打印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 郝北方; 甘新基; 徐冰
    • 摘要: 在高分子功能梯度材料制备工艺中,熔融沉积技术可通过精确控制进料速度实现复杂结构的三维梯度分布,为制备高分子梯度材料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新方法。文中简要介绍了高分子梯度材料的概念、性质、种类及应用,着重阐述了熔融沉积技术制备梯度材料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分类,总结了国内外采用熔融沉积技术制备高分子梯度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高分子功能梯度材料研究方向与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 闫承琳; 刘东; 刘子昕; 李晓旭
    • 摘要: 以木、竹等生物质材料为基材的3D打印木质制品,兼具木材质感与填充材料的良好性能,是实现可再生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总结了近年来木塑基耗材的增材制造研究、工艺提升和设备研发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通过木粉、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素等为基材或增强组分混合PLA、ABS和TPU等,实现对原材料制备的突破;其次分析了对3D打印木塑基复合材料机械性能和界面相容性等关键技术参数的研究报道;再阐述了基于木塑基耗材FDM、SLS和3DP等不同成型工艺的方法创新及其工业化应用探索,详述了目前基于木塑基耗材的增材制造设备原理及其研发现状,讨论了设备研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从原材料制备木质含量较低、品种偏少,制品材料性能有待提高,以及设备成型效率偏低等三方面,分析了目前基于木塑基耗材的增材制造面临的技术难题与挑战,并从专用耗材、专用设备和全过程工艺研发,以及评价与标准体系建设两个方向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国内外迫切需要完整的木质材料增材制造解决方案,以期实现其从概念验证应用转向产品大规模和商业化生产。
    • 赵静; 魏天路; 陈兴强; 陈亚
    • 摘要: 基于正交试验研究了打印层厚、顶部/底部层数、填充密度、初始填充角度及角度增长对熔融沉积PLA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填充密度>顶部/底部层数>打印层厚>角度增长>初始填充角度。在试验范围内打印层厚0.2 mm,顶部/底部层数5层,填充密度80%,初始填充角度30°,每层角度增长70°可得到PLA制件的最佳力学性能。同时基于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并建立熔融沉积3D打印PLA制件力学性能与工艺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经残差检验该数学模型的误差率为1.04%,可靠性高,可为FDM 3D打印制件力学性能的提升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傅祖发; 黄伟; 曹明闽
    • 摘要: 针对熔融沉积制件尺寸及表面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提高成型件精度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熔融沉积成型原理,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分层厚度、成型速度、喷头加热温度各因素对精度影响,并利用Matlab仿真分析制件表面精度工艺参数。同时,将工艺参数进行3因素4水平进行多组基于正交实验法的设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极差分析,得出参数设定为分层厚度0.10 mm、成型速度20 mm/s、喷头加热温度220°C时效果最佳。利用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样品,并通过制件测量,得出工艺参数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一致性,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制件的成型精度,为提高熔融沉积制件表面精度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夏丹
    • 摘要: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颠覆了传统制造的工艺技术理念,简化了生产制造流程,具有产品成型速度快、开发周期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及汽车工业等领域。文章分别针对选择性激光烧结、激光熔融、熔融沉积、3D打印及纤维缠绕等增材制造技术的工艺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增材制造技术进行论述,归纳总结目前增材制造技术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 摘要: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公开号[P].公开日期(年-月-日).[1]华南理工大学.基于熔融沉积3D打印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110079010A[P].2019-08-02.[2]BASF SE.Process for preparing an aqueous polymer dispersion having high chemical resistance:US2019263941[P].2019-08-29.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