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熊蜂

熊蜂

熊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0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21篇;相关期刊121种,包括致富天地、昆虫学报、生物多样性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蜜蜂保护、蜜源与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2006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等;熊蜂的相关文献由874位作者贡献,包括安建东、吴杰、彭文君等。

熊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54.4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1.40%

专利文献>

论文:221 占比:44.11%

总计:501篇

熊蜂—发文趋势图

熊蜂

-研究学者

  • 安建东
  • 吴杰
  • 彭文君
  • 李继莲
  • 郑礼
  • 徐凯
  • 牛庆生
  • 刘玉玲
  • 牛犇
  • 王振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祖标; 陶楚男; 张莉; 袁正赛
    • 摘要: 由于我国熊蜂授粉起步比较晚,种植户对熊蜂授粉的意义认识不足,熊蜂授粉技术欠缺,严重制约了熊蜂授粉技术在温室果蔬中的普及和推广。为了帮助广大种植户了解和掌握熊蜂授粉技术,笔者从熊蜂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授粉经济价值、授粉利用情况以及熊蜂授粉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给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 秦加敏; 丁桂玲; 黄家兴; 苏睿; 杨爽; 宋文菲; 梁铖
    • 摘要: 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是云南省优势蜂种,为更好地挖掘本土熊蜂资源,繁育农业授粉蜂群,本研究从云南3个地区(屏边、个旧和昆明)收集短头熊蜂蜂王后,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统计分析其蜂王产卵前期、工蜂发育期、蜂群生长特性、群势、产卵蜂王率及蜂群可应用率等繁育特性指标。结果表明:3个地区工蜂的发育期相同,屏边地区的蜂王产卵前期最长,蜂群始见工蜂时间及工蜂数量达到6头、30头和60头的时间也最长,均显著高于个旧地区和昆明地区(P0.05),但昆明地区的工蜂数量最少,显著低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P<0.05),而子代蜂王数量显著高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P<0.05),雄性蜂数量显著高于屏边地区(P<0.05)。昆明地区的产卵蜂王率和蜂群可应用率高于屏边地区和个旧地区。总体而言,云南的短头熊蜂群势强,产卵蜂王率75%以上,蜂群可应用率均在63%以上,易于人工繁育,具有重要的授粉利用价值。
    • 摘要: 冬季气温较低,大棚密闭,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很多种植户会选择用熊蜂来进行授粉工作。但在熊蜂授粉过程中,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会影响熊蜂的工作效率,种植户应注意以下几点:1.烟熏剂对熊蜂的危害。冬季因为通风时间短,棚室内湿度较高,导致白粉虱、蚜虫、蓟马等害虫较多,而在低温弱光的情况下,很多农户为了不增加湿度,会选择烟熏剂防治虫害。
    • 摘要: 冬季气温较低,加上大棚封闭,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很多种植户会选择用熊蜂来进行授粉,但是环境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会影响熊蜂授粉效率。对此,种植户应注意以下3点。1.注意烟熏剂对熊蜂的危害。冬季通风时间短,棚室内湿度较高,白粉虱、蚜虫、蓟马等害虫较多,而在低温弱光条件下,很多农户为了不增加棚室内湿度,会选择烟熏剂防治虫害。
    • 刘玉玲; 徐凯; 孙智禹; 兰凤明; 王志; 牛庆生(编译)
    • 摘要: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栖息生境破坏、外来物种入侵和农药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熊蜂在内的传粉昆虫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同时,熊蜂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还会受到自然天敌、巢穴共生者的攻击和疾病等危害,因此熊蜂的生存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一、自然天敌1.捕食类天敌虽然很少有文献记录鸟类捕食熊蜂,但是在温带地区,熊蜂的主要捕食者可能是鸟类和蜘蛛,据说伯劳鸟特别偏爱捕食熊蜂,采集蜂很容易被抓住。Grönlund等人(1970)发现,在芬兰,熊蜂可能占大灰伯劳鸟(Lanius excubitor)秋天食物总量的40%,但伯劳鸟捕食的场景一般很难见到。
    • 摘要: 熊蜂(Bombus Spp.)属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属,是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是多种植物,特别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世界上已知的种类有500余种,自然分布区域遍及南极和大洋洲以外的整个大陆,集中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亚寒带,适应寒冷、湿润的气候。我国的熊蜂不少于150种,分布极广,其中尤以东北地区和新疆分布种类最为丰富,我国是全世界熊蜂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熊蜂长得有点像蜜蜂,它们的个头比较粗壮多毛,一般黑色居多并带有一些黄色或橙色的宽带斑纹。熊蜂和蜜蜂一样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昆虫,它们的职能有分工,分雌蜂、雄蜂和工蜂。
    • 梁程博; 王久利; 孙国; 冯收; 卓平桂; 刘道鑫; 闫京艳
    • 摘要: 熊蜂是高海拔地区的重要传粉昆虫,在维持高原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三江源地区熊蜂组成和分布情况,本研究对该地区熊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1467头熊蜂,利用形态学和基于16S rDNA基因、COI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对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有熊蜂21种,隶属9个亚属,其中优势种2种,为克什米尔熊和稳纹熊蜂,丰盛种和常见种均5种,偶见种7种,稀有种2种。该地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50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2.743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063,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3197;各行政区间有7~12种共有种,物种相似性系数在0.3684~0.8571之间。本研究结果为了解和保护三江源地区熊蜂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 摘要: 蜜蜂所研究发现胡蜂的中肠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保守菌群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保护创新团队解析了胡蜂的中肠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现了其中的优势及保守的菌群,为研究胡蜂肠道菌群与生理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依据。相关成果发表在《生态学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墨胸胡蜂与黄脚胡蜂是胡蜂的两个亚种,其主要捕食蜜蜂及其他昆虫。已有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在蜜蜂等昆虫的生理、代谢、健康及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肠道菌群及其中的核心菌株,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索不同蜂的生理、健康及行为,部分乳酸菌作为蜜蜂及熊蜂的核心菌,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 蜜蜂所研究揭示寄生性熊蜂中华熊蜂地理分布呈现碎片化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华蜜蜂利用与生态团队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分析了中国特有种寄生性熊蜂—中华熊蜂(Bombus chinensis)的潜在地理分布,同时分析了其重点保护区域,为该寄生性熊蜂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养蜂学(Apidologie)》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