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光
热释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656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物理学、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0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494296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08年全国个人剂量监测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等;热释光的相关文献由1318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强、张纯祥、张建等。
热释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94296篇
占比:99.90%
总计:494815篇
热释光
-研究学者
- 唐强
- 张纯祥
- 张建
- 梁宝鎏
- 罗达玲
- 熊正烨
- 郑公望
- 魏明建
- 夏君定
- 王维达
- 田昭舆
- 程旭
- 唐开勇
- 李虎侯
- 刘海生
- 徐军
- 吴大可
- 李秀芹
- 王银海
- 谭凯旋
- 赵进沛
- 任秀生
- 周锐
- 李胜荣
- 杨亚新
- 杨志平
- 王晓聆
- 胡义华
- 计凤桔
- 钟海洛
- 陈永亨
- 陈洁
- 丁艳秋
- 侯金兵
- 刘京发
- 刘应亮
- 吴信民
- 周智新
- 宋波
- 崔辉
- 巴维真
- 张叶
- 方念乔
- 朱红英
- 李建
- 杨百瑞
- 王倩
- 王辉
- 等
- 胡超涌
-
-
张伟珠;
林淑倩;
孔杜娟;
周睿东
-
-
摘要:
本文总结了多年来玻璃管热释光剂量计在辐射环境监测中的实践经验,对累积剂量监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剂量计的宇宙射线响应及自辐照水平、分散性、不同检定单位的刻度系数、测量系统参考光源的稳定性和自然因素中气候季节降雨量的变化等因素,均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造成影响。笔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
-
周宁;
邓磊;
王哲;
王健;
陈以水;
刘永泉;
邓君
-
-
摘要:
目的 分析江西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2018年江西省医疗机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工种包括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统计分析江西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结果 本次共调查23 833人次,平均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6 mSv,受监测人员中年有效剂量超过1 m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人员总数的比值(NRt)为4.32%,年有效剂量超过5m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人员总数的比值(NR5)为0.10%.2014-2018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5年间监测从事诊断放射学人员有17 909人次,占总监测人次的75.14%;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工种是介入放射学,为0.329 mSv,其他工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分别为0.318、0.283和0.269 mSv,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39,P<0.001).结论 江西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核医学受照剂量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较高,建议加强核医学及一、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
-
杨晓蓉
-
-
摘要:
本文用笔者导师所设计制作的热释光仪器对各种水晶,包括天然与合成无色水晶、茶色水晶、紫色水晶,以及合成黄色、蓝色和绿色水晶等进行了热释光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无色水晶、合成茶色水晶以及合成紫色水晶有热释光谱峰,其他无反应。因此,热释光可以很有效的鉴别天然与合成无色、茶色和紫色水晶,对合成黄色、蓝色和绿色水晶无反应。
-
-
张伟珠;
廖建华
-
-
摘要:
本文介绍2010~2014年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广东省11个地市辐射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广东省11个地市热释光剂量计测得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年均值范围为53.5~173.9 nGy/h,均值为118.5 nGy/h,最高值在珠海,最低值在湛江,与广东省环境天然辐射水平本底调查结果一致.监测点5年均值相对偏差最大为5.1%,热释光剂量计监测值与该点的瞬时测量值吻合度非常好,相对偏差最大为8.4%,说明监测点环境无变化且热释光剂量计监测数据稳定可靠.
-
-
续卓;
郭竞渊;
熊正烨;
唐强;
高沐
-
-
摘要:
稀土掺杂的LiMgPO4(LMP)磷光体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辐射剂量计材料,热释光谱技术是研究材料中载流子陷阱和发光中心的有效手段.为研究稀土掺杂LMP的发光机制,用高温固相法研制了LMP:Tm,LMP:Tb和LMP:Tm,Tb磷光体,用线性升温法测量了磷光体的热释光发光曲线和热释光谱,并将之与荧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LiMgPO4磷光体中,Tm3+,Tb3+共掺可使磷光体在300°C左右的热释光显著增强;LMP磷光体的热释光谱中可观测到比一般荧光谱更丰富的Tm3+离子和Tb3+离子的跃迁;Tm3+和Tb3+虽然都可成为发光中心,但Tm3+起主要作用;结合对热释光谱和荧光谱的深入分析,可知磷光体中存在Tb3+→Tm3+的能量转移.
-
-
-
刘东伟;
王育华
-
-
摘要:
用高温固相法在1100°C合成了一种新型红色长余辉材料Na9 Ge5 GaZn4 O10:xPr3+.X射线粉末衍射确定了合成的样品为单相,利用漫反射光谱计算的带隙为5.14 eV.在650 nm的监控波长下,激发峰位于483 nm处.在483 nm的激发下,样品呈现527、611、650、713和730 nm发射峰,其中在650 nm处的发射峰最强,显红光.最佳掺杂浓度为2%即Na9 Ge5 GaZn4 O10:0.2Pr3+的余辉时间约为2.5 h.通过样品的热释光分析其陷阱情况,并计算陷阱深度,约为0.65 eV.最后通过余辉机理图介绍了样品的余辉机理.
-
-
魏思捷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古陶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现代测试技术在古陶瓷上应用逐渐增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现代测试技术是古陶瓷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科技力量,但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针对X射线荧光(XRF)、 热释光、 激光拉曼以及热分析,来较详细说明在古陶瓷应用的现状.
-
-
杨栋才
-
-
摘要:
以相山地区为例,应用地气、地面伽马能谱、210Po、热释光4种放射性勘探方法进行综合找矿.分别介绍了这4种方法在野外的工作方法及室内的样品处理,对野外和室内得到的数据分别用传统统计、分形2种方法提取异常,对比了2种方法异常提取效果,认为分形法要优于传统统计法,分形能识别出测区中的更多微弱异常.同时比较了各放射性勘探方法在相山地区铀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地气法所圈定的异常区域和已知成矿有利区对应最多;能谱方法由于探测深度较浅,易受到地面活动的干扰,圈定的异常范围过大,不利于后期查证;210Po和热释光法圈定异常区域和已知成矿有利区基本没有对应,其圈定的几处异常区域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
-
梁萍;
刘强;
王远
-
-
摘要:
基于单陷阱单复合中心(OTOR)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采用合适的参数组,并采用R软件模拟,形成水成沉积物的指数调制光释光(EM-OSL)曲线和热释光(TL)曲线,并进一步横向比较它们的各项峰形参数,以分析它们的相似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OTOR模型的条件下,水成沉积物的指数调制光释光曲线和热释光曲线的各项峰形参数极为相似,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异还需进一步研究.
-
-
-
-
-
郑玉宏;
李桃生;
宫存溃;
颜强
-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随着核工业、核电及中子辐射治疗的发展,对职业工作者的中子个人剂量监测显得越为重要.本文利用MCNP-3B 蒙特卡罗程序对反照率热释光中子个人剂量计进行了设计计算,给出了光子及中子注量响应,并对中子的场所修正因子确定方法进行介绍.模拟计算表明,对光子和中子而言,适用的能量范围分别为33 keV~1.5 MeV 和热中子~10 MeV,分别对应的能量响应偏差均小于30%和60%.
-
-
-
-
唐开勇;
毛用泽
- 《全国第七届核监测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LiF:Mg,Cu,P的发光机理是相当复杂的,因为所有的杂质包括镁、铜、磷以及氧共同起作用。发光机理的完整描述应能够解释每种杂质所起的作用及LiF:Mg,Cu,P和LiF:Mg,Ti的显著差异。LiF:Mg,Cu,P和LiF:Mg,Ti的热释光特性及其有关机制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报道,比较这些磷光体的热释光特性及发光机制的有关资料,有助于进一步研究LiF:Mg,Cu,P的发光机理,改善LiF:Mg,Cu,P的性能以及研究新的热释光磷光体。本文简述到目前为止所研究的LiF:Mg,Cu,P的发光机理。
-
-
-
-
- 《第十一届高功率粒子束学术交流会》
| 2008年
-
摘要:
“强光一号”加速器是一台具有多种辐射状态的强脉冲辐射模拟装置,能够产生多种能量的X、γ射线,对γ射线的辐射参数的测量是判断加速器工作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强光一号”加速器所产生的γ射线剂量测量系统中剂量元件的筛选、标定和测量方法以及对辐射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并对测实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