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个人剂量

个人剂量

个人剂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14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原子能技术、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0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17905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江苏预防医学、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2015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辐射防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设备管理、第九届全国设备维修与改造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润滑油与液压学术会议等;个人剂量的相关文献由141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润玲、刘小莲、布敬双等。

个人剂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0 占比:2.60%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17905 占比:97.08%

总计:18444篇

个人剂量—发文趋势图

个人剂量

-研究学者

  • 黄润玲
  • 刘小莲
  • 布敬双
  • 杨均芳
  • 王进
  • 田崇彬
  • 贾育新
  • 邓君
  • 钟文平
  • 麦维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姬绪莉; 曹晓晗; 卢桂才; 孔庆宇; 孙彦玲; 李鸿成
    • 摘要: 目的了解2016—2019年宁夏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剂量的产生原因,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来控制宁夏个人剂量水平。方法2016—2019年使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对该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进行定期检测;对个人剂量监测季度结果超过周期调查水平参考值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水平剂量核查登记。结果2016—2019年共监测12686人次,个人剂量异常一共144人次,占总的监测人次比为1.14%;个人剂量监测人数、监测人次及个人剂量异常人次最多的职业类别均是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次之,最少的是牙科放射学;引起个人剂量异常的原因是“佩戴期间工作量较前期明显增加”和“剂量计佩戴在铅防护衣外”。结论2016—2019年宁夏地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大致可分为异常照射和正常照射。
    • 潘强; 罗昌洪; 徐彬; 王亮
    • 摘要: 为了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避免放射性职业卫生事故发生,文章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应用开发,建立基于监测数据自动应用的个人剂量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自动统计、数据异常、超标预警报警等功能。最后得出结论:将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应用于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可以大幅度提升核技术应用单位个人剂量管理水平。
    • 胡永; 许妍艳; 韦岚峥; 锁涛; 丁昉; 孙湛
    • 摘要: 目的:探讨近年来放疗工作人员年个人受照剂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特征分析,为医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6~2019年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放疗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受照剂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2016~2019年纳入统计的人次分别为59、60、63和65。按照工种、职称、工龄和性别进行特征分析。结果:2016~2019年放疗工作人员年个人受照剂量中位值分别为0.703、0.447、0.202、0.226 mSv。总体来看,放疗技术员受照剂量稍高于放疗医师和物理师,男性放疗工作人员受照剂量高于女性。结论:近年来,放疗工作人员年个人受照剂量出现明显下降,要更加重视放疗技术员的辐射防护。
    • 梁锦; 邓飞; 余慧婷; 苏超丽
    • 摘要: 采用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内放疗项目的发展现状及部分医院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人均拥有放射治疗设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区域,没有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等高端新型放疗装置,钴机全部退役;放射治疗项目总体是安全的,放射源更换可能是最大的风险源,在个人剂量监测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需要关注不大于10 MV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中子防护问题。
    • 郭智瑞; 张微; 何伟; 袁梦晖; 魏熠鑫
    • 摘要: 目的了解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以该院核医学科全体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2019—2021年间所受外照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并分析。结果(1)2019、2020、2021年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04、1.22和1.19 mSv/a,其中,医师为0.85 mSv/a,技师为1.43 mSv/a,护士为1.42 mSv/a,其他人员为0.75 mSv/a,技师组和护士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显著;(2)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未见与放射性相关的明显异常。结论该院核医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之内,相比较而言,技师和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所受剂量较高,应加强监测并做好有效辐射防护,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进一步规范实践活动,以保证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
    • 吕旭; 韩建
    •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种外照射个人剂量测定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通过热释光探测器测定深部个人剂量H_(P)(10),对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和量化,计算合成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了深部个人剂量H_(P)(10)测定过程中探测器的灵敏度的非一致性、剂量计的能量依赖性、剂量计的方向依赖性、响应的非线性和剂量系统的校准误差等引入的各种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计算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5%(k=2)。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可用于外照射个人剂量测定结果的评价,为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提供依据。
    • 刘亚兰; 许云华; 范娟
    •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发现放射防护管理的薄弱环节,以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水平.方法 以委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热释光剂量方法进行个人剂量水平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剂量当量采用中位数(M)、四分位间距(P25和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该院共计249名在岗人员,平均年龄(37.65±8.76)岁,平均工龄(9.55±8.131)年,从事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的人员分别占38.15%和32.93%.集体年有效剂量为210.49 mSv,年均有效剂量为0.85 mSv/a,年龄≥55岁、工龄≥20年和从事核医学的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05、1.02和1.07 mSv/a.年有效剂量的中位数为0.89 mSv/a,年龄≥55岁年有效剂量的中位数为1.03 mSv/a,从工作类别看,核医学年有效剂量的中位数最高为1.10 mSv/a.年有效剂量在<1 mSv/a、1~mSv/a和≥2 mSv/a者分别占69.48%、29.72%、0.80%.各年龄、工龄及工种(X射线影像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器械维修)分组间的年有效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未超过管理目标值5 mSv/年,且处于较低水平.核医学、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点.
    • 邓君; 孙全富
    • 摘要: 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登记是电离辐射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开展监测工作以来,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已走过近30个年头,在辐射防护最优化、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我国个人剂量监测与登记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探讨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个人剂量监测与登记工作,更好地预防与控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范胜男; 王拓; 李梦雪; 邓君; 刘晓惠; 孙全富
    • 摘要: 目的 了解并分析2017年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国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运用Kruskal-Wallis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Bonferroni法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2017年从事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工作人员共361 727人,医学应用人数占81.6%,工业应用人数占18.4%.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53和0.270 mSv,从事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工业应用(Z=48.547,P<0.05).医学应用中,不同职业类别间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6.217,P<0.05),从事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类别(Z=2.877~26.967,P<0.05).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及未定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361、0.397和0.308 mSv.工业应用中,从事工业探伤和测井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显著高于其他5类工业应用职业类别(Z=4.172~36.908,P<0.05).结论 我国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法规标准要求.从事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业探伤和测井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相对偏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辐射防护措施、设施等,以减少职业暴露.
    • 周宁; 邓磊; 王哲; 王健; 陈以水; 刘永泉; 邓君
    • 摘要: 目的 分析江西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2018年江西省医疗机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工种包括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统计分析江西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结果 本次共调查23 833人次,平均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6 mSv,受监测人员中年有效剂量超过1 m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人员总数的比值(NRt)为4.32%,年有效剂量超过5m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人员总数的比值(NR5)为0.10%.2014-2018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5年间监测从事诊断放射学人员有17 909人次,占总监测人次的75.14%;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工种是介入放射学,为0.329 mSv,其他工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分别为0.318、0.283和0.269 mSv,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39,P<0.001).结论 江西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核医学受照剂量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较高,建议加强核医学及一、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