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热湿环境

热湿环境

热湿环境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0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415976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武汉纺织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十二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大会、34届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热湿环境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百战、冯国会、郑洁等。

热湿环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5976 占比:99.96%

总计:416153篇

热湿环境—发文趋势图

热湿环境

-研究学者

  • 李百战
  • 冯国会
  • 郑洁
  • 刘京
  • 刘红
  • 喻伟
  • 姚润明
  • 李楠
  • 刘晓华
  • 张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晓倩; 许国强; 迈力斯
    • 摘要: 通过对严寒地区贯通空间温湿度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实测,分析了供暖前后,太阳辐射、建筑开口、供暖等因素对贯通空间热湿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结果表明供暖前贯通空间受到太阳辐射、建筑开口的影响较大,温湿度波动明显;供暖期间受供暖因素影响,温差波动不稳定但幅度小。水平方向上非供暖期最大温差为2°C,供暖期最大温差为8°C;垂直方向上非供暖期的最大温差为3°C,供暖期最大温差为7°C。
    • 李凌杉; 张涛; 刘晓华; 陈盛; 周子淇; 刘月庆
    • 摘要: 冰上运动场馆体型高大,与一般公共建筑相比热湿来源复杂,同时冰壶比赛对空气参数的要求尤其严苛,其热湿环境营造面临巨大难题。本文针对冬奥会级别的冰壶场馆的实际参数需求进行了热湿环境营造实测及效果研究。场馆分为核心比赛区、观众区及高大空间区,分别进行降温除湿、调温及无空气调节控制。测试结果表明:冬季运行的冰壶赛场采用低空间降温除湿控制方案,可使比赛区冰面附近的温湿度降低至10.5°C、3.0 g/kg,同时冰面保持清澈、透明、无霜;冰场竖直方向不同高度温湿度呈现明显差异及不同分布规律,实现了比赛区与高大空间分区控制的目标;冰面附近风速小于0.2 m/s,实现了除湿气流不干扰冰面比赛的目标;冰面及比赛区的低温环境几乎不影响观众席观众舒适度,实现了观众区与比赛区热湿环境分区控制的目标。上述成果可为冬奥会冰壶场馆热湿环境营造及运行方案提供参考,为精准、节能、高效保障冬奥会冰壶运动贡献方案。
    • 林坤平; 徐宏庆; 赵墨; 尹航; 杨彩青; 孙宗宇; 李锦堂
    • 摘要: 国家速滑馆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承担了大道速滑比赛和训练,其设计目标是满足绿色节能、科技冬奥的技术要求,为运动员赛出好成绩构建良好的技术条件。介绍了国家速滑馆室内热湿环境营造、暖通空调设计与方法等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其节能效果和冬奥会期间比赛大厅温湿度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暖通空调设计的合理性与创新性,为大道速滑馆的暖通空调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张峰; 赵金玲; 朱禹昊; 韩雪
    • 摘要: 针对冀东沿海农宅室内热湿环境及节能改造问题,对当地穿堂式典型农宅和新型农宅进行采暖期室内热湿环境实测,分析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的变化及分布特点,分析建筑热工、采暖系统等因素对当地室内热湿环境及建筑热损失的影响,对当地典型农宅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并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农宅存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高于当地农宅传热系数限值、热桥效应明显、散热末端布置不合理等现象,增设南向阳光间可以使主卧室夜间最低温度提高2~3°C、温度日较差降低1.5°C,缓解当地典型三开间穿堂式农宅采暖期热损失大等问题。
    • 沈真真
    • 摘要: 以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体育馆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实测方式分别采集过渡季建筑内使用者的热感觉投票和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初步分析使用者对该建筑室内环境的满意度及室内热湿环境现状。结果表明,过渡季体育馆室内热环境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且在春季体育馆热湿环境有更多改善空间,基于此对体育馆室内热湿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以期为寒冷地区地下空间过渡季的热湿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 赵凡
    • 摘要: 为了解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热湿环境特征,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对建筑空间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分析建筑空间温湿度时空变化规律,评估建筑热湿环境特征,探讨热湿环境对文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建筑对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具有较好的缓冲和隔离作用,建筑内部热湿环境对文物保存不利,主要体现在相对湿度高、波动大,湿度调控将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关键.建筑热湿环境为壁画酥碱和霉斑病害主要成因,同时促进了编竹夹泥墙体结构安全问题的发生.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四川地区明代编竹夹泥墙木结构古建筑热湿环境特征的认识,而且为该建筑壁画病害和墙体结构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提供了依据.
    • 刘沛; 杨彩青; 王慷; 张杰
    • 摘要: 建立了一套研究半室外空间内部水体对热湿环境影响及舒适性评价的方法,并以某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方法对半室外空间内部河道水体对热湿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发现,自然通风工况下该环境在夏季通风设计条件下部分区域的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数可达到Ⅱ级舒适性要求,但是在河岸的角落出现热舒适性较差、仅达Ⅲ级舒适性的区域.对此,建议在热舒适性较差的区域增设局部通风设施(例如风扇等)来增强该区域的气流流动,从而实现改善局部热舒适性的目标.研究认为,将河岸角落区域的气流流速增强到0.6 m/s以上时,热舒适性指标即可以达到Ⅱ级要求.
    • 梁超; 尹欢欢; 李保明; 王朝元
    • 摘要: 准确预测蛋鸡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参数动态变化是精准调控舍内热湿环境的重要条件.然而,现有预测模型通常未能考虑湿帘降温效率的变化及其对舍内热湿环境的影响.针对此问题,该研究通过分析湿帘降温效率变化规律和舍内热、湿平衡关系,构建了蛋鸡舍内温、湿度全年逐时动态变化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现场验证、案例展示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1)蛋鸡舍内温、湿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舍内温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为0.67°C,舍内相对湿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为3.1%;2)因围护结构热惰性而引起蛋鸡舍内温度的延迟(夏季无延迟,冬季1 h)和衰减(夏季0.3°C,冬季1.02°C)均较小;3)若不考虑湿帘降温效率的动态变化,如设为80%定值时,模拟的温度误差为1.4°C,相对湿度误差为5.4%,模型预测精准度降低.该研究可为蛋鸡舍建筑设计与热湿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指导,以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 刘琳; 黄家豪; 刘丽孺; 高云飞; 金雷
    • 摘要: 为研究湿热地区街区尺度地表形态特征对城市热湿环境的影响,?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分类方法,?在湿热地区广州市选取了7个典型街区并对其进行地表形态特征的参数化表达;?采用实测与ENVI-met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街区地表形态特征条件下的热湿环境参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具有高层密集建筑群的街区内呈现出较低的空气温度,?而紧凑低层建筑区呈现出高温低湿的热湿环境,?开敞空间的街区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分布更均衡,?空间差异性较小.此外,?基于实测数据对ENVI-met软件模拟湿热地区街区热湿环境的结果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ENVI-met整体上可以较好地预测湿热地区不同街区内的热湿环境特征,?但对于紧凑低层建筑区的模拟精度偏低.
    • 李必成; 李百战; 杜晨秋; 蔡姣; 要颖慧; 王玉珏; 姚润明
    • 摘要: 霉菌生长不仅破坏建筑结构和表面,而且会影响人体健康,地区气候和建筑特性的不同都会严重影响住宅室内霉菌生长情况.为了掌握重庆市典型住宅全年室内霉菌生长现状和影响因素,采用大样本横断面问卷调研结合WUFI Plus和WUFI-Bio软件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重庆市住宅室内潮湿/霉菌现状及各个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问卷和模拟结果均显示,由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提高,重庆市2001年之前、2001-2010年和2010年以后建造的住宅室内潮湿情况存在显著差异,2001年之前的住宅发霉程度明显大于2001年之后的住宅.进而以20012010年的住宅为例,模拟分析了4种典型墙面材料(水泥砂浆、粉刷墙、乳胶漆和壁纸)和不同换气次数下的霉菌生长风险.结果 显示:各种墙面材料的水蒸气扩散阻力系数与霉菌生长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水蒸气扩散阻力系数越小,霉菌生长风险越小;换气次数为2 h-1时,霉菌生长程度最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