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4605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高原山地气象研究、遥感信息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和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2015年联合学术研讨会、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全国卫星应用技术交流会等;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相关文献由394位作者贡献,包括沈润平、卢远、吴黎等。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6059 占比:99.92%

总计:146174篇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发文趋势图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研究学者

  • 沈润平
  • 卢远
  • 吴黎
  • 孙丽
  • 李瑞平
  • 王思楠
  • 阿拉腾图娅
  • 韩刚
  • 丁国香
  • 严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付豪
    • 摘要: 近年来若尔盖地区干旱问题愈发严重,过往对干旱情况不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和评估,而综合植被覆盖和陆地地表温度(LST)的温度植被指数能更准确和及时地反映干旱灾情变化。本文以若尔盖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10年的MODIS合成数据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得到全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等级图,分析若尔盖干旱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2000—2004年若尔盖干旱程度逐渐严重,东部干旱程度更严重,2004—2009年干旱较为稳定且稍微减少;过度的人为开沟排水和放牧是若尔盖干旱加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以为政府对若尔盖地区干旱灾情治理提供措施。
    • 张新平; 权全
    • 摘要: 土壤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是表征土壤干旱状态的常用指标,土地利用/覆被(LULC)类型、LSTNDVI特征空间的干燥与湿润边界的非线性属性是TVDI遥感反演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前人的研究与应用大多忽视了这些条件,带来了部分误差。选取黄河流域典型资源驱动型河段内蒙古“几”字湾都市圈(呼包巴鄂乌五市)作为研究对象,以1986—2020年8期816景Landsat-5/8时序影像和同期30 m土地利用/覆被栅格数据为数据源,剔除建设用地和水体,采用无缝拼接和生长季均值合成重构LST-NDVI特征空间,在4类LULC下,非线性拟合干燥边界和湿润边界,反演得到8期经验证精度可靠的黄河内蒙古段的土壤表层干旱等级空间分布100 m栅格。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性的土壤旱情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 程梦园; 曹广超; 赵美亮; 刁二龙; 何启欣; 高斯远; 邱巡巡; 程国
    • 摘要: 土壤湿度作为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是土壤监测和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MOD11A2LST和MOD13A2 NDVI数据,通过温度干旱植被指数TVDI(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相关性分析和区域统计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香日德-柴达木河流域植被生长季的土壤湿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香日德-柴达木河流域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植被生长季TVDI平均值为0.61,最大值为2015年(0.64),最小值为2020年(0.58),年际TVDI值缓慢下降,但在2015年出现上升现象,研究区旱情不稳定且长期处于干旱等级。(2)不同等级土壤湿度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旱>极干旱>正常>湿润>极湿润,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3%、25.77%、22.16%、16.44%、5.01%。(3)TVDI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4)TVDI值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海拔每升高500 m,TVDI值减少0.11,TVDI值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和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关系。
    • 李彦彬; 王跃雄; 杜雪芳
    • 摘要: 为探究生态因子对农业干旱的影响程度,提高农业干旱脆弱性的评价精度,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从自然敏感性、社会敏感性、恢复力3个准则层考虑,以安阳市为例选择了包括标准化降水指数、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与生态类因子—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等在内的8项指标来构建农业干旱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比较评价结果与实际逐年减产率的时空差异来验证综合评价指数的可靠性,并利用因子贡献法分析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对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在2003-2018年间,该市干旱主要受气候环境因子影响,发生频率较高,大约为63%。综合评价指数能较好识别干旱,且含TVDI的评价精度比不含TVDI的提高了12.5%;②在时空分布上,评价结果与逐年减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该市干旱主要发生在太行山脉以西的北部平原;③生态类因子在脆弱性指标体系中的贡献程度较高,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在敏感性因子与自然型因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可分别达到10%与23%,在未来农业干旱脆弱性研究中应重视起生态类因子对干旱的影响。
    • 刘一哲; 扎西央宗; 冯文兰; 多杰桑珠; 白玛央宗
    • 摘要: 藏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严重缺乏基础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给气象干旱监测造成很大困难。遥感监测为藏北地区进行大面积、长时间序列的干旱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运用2011—2017年FY-3A/VIRR旬数据,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对藏北地区干旱时空特征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并采用模糊数学法建立了基于FY-3A/VIRR TVDI的干旱等级监测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FY-3A/VIRR旬数据的TVDI与实测20 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因此可用于藏北地区旱情的遥感动态监测;(2)TVDI与6—8月降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藏北夏季气象干旱情况;(3)依据TVDI值可将干旱等级划分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这一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存在区域差异,在对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进行干旱监测时,采用不同阈值有助于提高预测精度。研究结果为FY-3A数据在藏北地区旱情监测的适用性提供了实证,也为获得藏北地区的干旱等级监测结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方法。
    • 吴黎; 解文欢; 张有智; 宋丽娟; 李岩; 吕志群
    • 摘要: 为了探讨2000-2019年黑龙江省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利用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产品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20 a的5-9月农业干旱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2000-2006年干旱较严重、2007-2013年干旱减弱、2014-2019年干旱震荡减弱,其中2006年、2009年和2015年极端干旱情况最重,年平均干旱有显著减弱趋势而极端干旱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分析。年内5月是全省干旱最严重时期,6月和9月干旱次之,7月和8月干旱较弱。(2)从空间上来看,根据干旱频率高低强度大小将全省划分为重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年干旱特征为讷河市、甘南县、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林甸县、泰来县、大庆市、肇源县和杜尔伯特县属重风险区,西部地区和宝清县、富锦市、友谊县、集贤县、勃利县和宁安市属中风险区,北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属低风险区。(3)逐月干旱空间特征表现为西部地区、宁安市、勃利县、鸡东县、友谊县、宝清县和集贤县等地区5月干旱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西部部分地区6月持续高频率高强度干旱,大庆市周边及泰来县、龙江县、甘南县、齐齐哈尔市、讷河市等地区9月干旱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抗旱减灾部门提供数据参考,指导高标准农田的有效灌溉。
    • 张翀; 白子怡; 李学梅; 冉祺祺; 韦振锋; 雷田旺; 王娜
    • 摘要: 基于2001-2018年的MODIS-NDVI和MODIS-LST以及土地利用、交通、人口等多种人文社会数据,通过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反映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状况,利用残差法剔除土壤水分得到植被覆盖变化的人为影响,辅以趋势分析、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的人为影响变化特征、未来变化趋势以及人为影响的归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2001-2018年植被覆盖人为影响变化趋势为0.36×10-2 a-1,人为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向正作用方向发展。(2)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的未来变化趋势由正作用转为向负作用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退耕还林重点实施区植被覆盖的人为正作用未来变化呈减弱趋势。(3)综合相关分析与地理探测器结果,确定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人为主导因子主要包括高级别旅游景点、城市分布、交通和土地利用。(4)未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以及生态建设工程的维持,应在注重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生态建设,减缓交通业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加强绿色旅游业发展以及减缓土地变化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 夏传花; 贺中华; 梁虹; 任荣仪; 张浪
    • 摘要: 基于MODIS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数据,利用ENVI软件和ArcGIS技术,构建农业干旱评价指标,分析研究贵州省2006-2015年粮食生长季农业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农产品收成统计数据,利用相关分析研究农业干旱分布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十年间,贵州省上半年的农业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而下半年的农业干旱主要发生在东部,且干旱强度和干旱面积都呈逐渐增强的趋势。②在该研究区的研究时段内,农业干旱强度表现为:7月>9月>3月>5月;③作物生长前期,农业干旱的发生会抑制粮食生长从而使粮食减产,而作物生长中后期,农业干旱会促进作物成熟,增加粮食产量。
    • 齐丽; 李娜
    • 摘要: 干旱是影响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监测旱情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产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干旱监测模型的优缺点,为以后选择合适的干旱监测模型提供参考.使用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数据,选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植被条件温度指数(VTCI)和植被供水指数(VSWI),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干旱监测分析和对比.通过数据提取和计算,TVDI的干旱监测结果与山东省干旱实际情况相一致,而VTCI和VSWI的干旱监测结果均比实际情况严重.利用TVDI监测旱情更为合适.鉴于影响旱情的因素较为复杂,而TVDI模型只考虑了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两种因素,因此,需要开展建立影响旱情更多因素的旱情监测指数的深入研究.
    • 于维; 柯福阳; 曹云昌
    • 摘要: 为了缓解现有干旱监测技术存在的监测易受环境影响、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本研究使用MODIS_TVDI和GNSS_PWV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云南省2016—2020年春季干旱特征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TVDI反演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区域干旱时空特征变化,在空间上,旱情呈滇西北向滇东南增强的趋势;在时间上,季内旱情呈先递增后减缓趋势,尤其3—4月份旱情变化特征最为明显.此外,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发现PWV和TVDI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季尺度上,相关系数基本均大于0.5;在月尺度上,PWV变化趋势与TVD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TVDI变化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在日尺度上,尤其是降雨时期,PWV变化和TVDI变化幅度契合度更高,表现出了一定的干旱特征信号,因此PWV为旱灾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