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
渐江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专利文献1333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吉林艺术学院学报、美术等;
渐江的相关文献由224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少卿、陈传席、王霞等。
渐江
-研究学者
- 吕少卿
- 陈传席
- 王霞
- 刘永亮
- 杜哲森
- 王力平
- 薛永年
- 高飞
- 丁涛
- 冯燕
- 司浩
- 姜郭霞
- 方任飞
- 方骏
- 景鑫
- 曹明
- 朱万章
- 汤玉文
- 汪映雪
- 王天民
- 王永敬
- 许宏泉
- 谭秀阁
- 陈明哲
- 陈玮
- 陈祥明
- 于志学
- 于成
- 亚明
- 任军伟
- 任思源
- 何宇清
- 余明静
- 余诗德
- 侗(广娄)
- 俞升
- 倪葭
- 僰人
- 冯其庸
- 冯刚
- 刘会生
- 刘伟
- 刘伯璜
- 刘凌汉
- 刘继潮
- 刘辉
- 刘雪梅
- 劳河
- 南歌
- 卫文
-
-
邓硕
-
-
摘要:
渐江在世时即是有很大影响力的画家,尤其在区域画坛上更是首屈一指,因为其遗民的身份问题,有清一代在主流视域中不受重视,然而清亡以后,他的艺术地位很快被拔升,相应的也出现了关于渐江的研究。然而渐江本人受性偏孤,经过两百余年的岁月流转,关于他的资料是相对较少的,因此学界中关于渐江的个案研究亦少之。《渐江研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力求将渐江置于具体时代中,将破碎的资料在时代语境中勾连,通过画作探讨其思想取向、精神根源,以至还原其本心本性。
-
-
吕少卿
-
-
摘要:
文章考证了渐江“逃禅”前“偕师入闽”的“师”,提出了“汪洪道”说。认为渐江在佛门中并未隔离与外界的交往,即使晚年宗净土宗时亦是,交游中的渐江既看到了倪瓒等前人真迹,也感受到时代变革下画坛的流行语言。这种流行语言反映了当时的风气、思潮、时代特征,对于渐江而言,他与流行语言若即若离的关系是意味深长的。
-
-
唐跃
-
-
摘要: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在新安地域,以渐江为领袖、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流派。他们师承元代倪云林一脉,尤为推崇倪云林的生活态度、人格魅力、艺术思想和绘画风范,把高逸、绝俗的文人画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把一度沉寂的文人画典型风貌发扬光大,对中国画的历史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忠诚于心灵表达,敬畏于自然造化,并把忠诚和敬畏镌刻到笔端,渗透到纸绢上的每一处笔迹里,形成非我莫属的个性画风和崇高境界,为当代画坛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
-
-
-
汪映雪
-
-
摘要:
清代早中期渐江画作的流传范围有限,其画史形象渐趋冷僻。晚清以降,渐江的遗民身份引发关注,又经“黄山热”的影响和徽籍学者的推动,其画史地位与收藏热度不断抬升。渐江画史形象的层累建构与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潮紧密关联,并反映于书画市场的供需变化,而这亦为渐江画作的鉴赏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
-
邹明磊
-
-
摘要:
渐江作为明清画坛巨匠,上承元季四家,而后开创新安画派;其在山水画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对后世影响深远,推动了山水画艺术形态的发展笔者以渐江山水画中的构图法为研究对象,对渐江的山水画构图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剖析和研究,进而探讨漸江山水画构图法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和今天的山水画艺术创作有哪些现实的借鉴意义。
-
-
李艳红
-
-
摘要:
清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年),渐江在其《黄海松石图》上钤了一枚"家在黄山白岳之间"白文方印。2020年,也是一个庚子年,恰逢渐江诞辰410周年,安徽博物院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婺源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9家单位,推出"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渐江书画艺术展"。此次展览分为画宗倪黄、黄海松石、长林逍遥、梅花古衲、交游唱和5个部分,遴选了渐江及其师友、弟子的相关作品100件套,其中渐江作品85件套,以飨观众。
-
-
-
张飞莺
-
-
摘要:
2020年,又是一年庚子,恰逢渐江诞辰(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公元1610年)410周年。渐江的绘画艺术以其简旷高冷的风标,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安徽博物院经过两年的精心策划,联合了国内藏有渐江作品的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广州艺术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天津市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婺源市博物馆,共十家联手于庚子岁末(2020年12月25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馆,隆重推出年度专题"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渐江书画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