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清水河流域

清水河流域

清水河流域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专利文献9307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丝绸之路、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地下水等; 清水河流域的相关文献由18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红娟、裴宏伟、郝桂珍等。

清水河流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81%

专利文献>

论文:9307 占比:99.19%

总计:9383篇

清水河流域—发文趋势图

清水河流域

-研究学者

  • 张红娟
  • 裴宏伟
  • 郝桂珍
  • 张晓华
  • 杜欢
  • 杨佳
  • 丰青
  • 冯欢
  • 刘俊新
  • 刘孟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董晓朋; 李振宏; 崔加伟; 黄婷; 马兆颖; 寇琳琳
    • 摘要: 冰缘遗迹对重建一定区域和时间段的气候状况以及划定多年冻土边界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清水河中上游(36°22′5″N~36°25′53″N)发现末次冰期最盛期冰缘遗迹群,包括古冰楔和融冻褶皱。其中,在唐堡村剖面发现有4处古冰楔,其形态呈楔形,上宽下窄;楔壁不平直,楔体周围地层中发育垮塌前形成的裂隙;楔体中充填有周围地层碎块和棕红色粉砂。在三岔河村剖面发现有两层连续的融冻褶皱,褶皱轴面倾向产状杂乱,无统一指向;褶皱轴部无明显加厚或减薄,翼部未发生层间滑动,褶皱层顶部未发育截切现象;层间褶皱未发育层间逆冲或正断裂。根据光释光测年和^(14)C测年结果,古冰楔形成于14.06~11.45 ka B.P.,融冻褶皱形成于13500~11570 a B.P.。受新仙女木事件影响,清水河流域在末次冰期最盛期发育大面积多年冻土,分布范围至少到达36°22′5″N以南。末次冰期中国北方中纬度约20 ka以来冻土南界西段可以向南推移至少约52′(径向上距离约97 km)。这一发现为末次冰期中国北方多年冻土南界的划分提供了新的证据。
    • 马玉珅; 朱翔; 彭福全; 庞晴晴; 倪利晓; 杜鹏
    • 摘要: 以宁夏境内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为例,分析重点断面水质、水环境容量及各控制单元污染负荷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2015—2018年清水河三营国控断面水质无法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泉眼山断面化学需氧量(COD)存在超Ⅳ类水质标准风险。流域水环境容量COD为592.83~1238.25 t/a,氨氮为51.99~193.60 t/a,总磷(TP)为5.02~12.85 t/a;流域平水期污染负荷入河量COD为15661.1 t/a,氨氮为1670.2 t/a,TP为784.5 t/a,分别是平水期水环境容量(COD为940.57 t/a,氨氮为114.64 t/a,TP为8.81 t/a)的16、14和89倍。固原控制单元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入河量最高(COD为3.04 t/a,氨氮为0.22 t/a,TP为0.06 t/a),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污染问题突出,中卫控制单元总污染负荷入河量最高(COD为6738.45 t/a,氨氮为868.88 t/a,TP为218.12 t/a),城镇生活源污染较严重,而吴忠控制单元禽畜养殖污染较严重。基于水质目标和各单元的污染特征,建议固原控制单元加强工业企业污水回收利用、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中卫控制单元重点关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吴忠控制单元在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禽畜粪污集中处理与回用。
    • 裴宏伟; 张红娟; 张良; 李雅丽; 张高伟; 刘孟竹
    • 摘要: 城镇化扩张、农业活动和生态修复等人为因素给清水河流域土地格局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改变,评估并预测未来的土地格局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对于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Markov模型和GIS软件,以预测+设计的方式通过InVEST模型模拟了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与价值。结果显示:(1)清水河流域2000—2018年单位面积碳储量、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单位面积产水量分别为100.68 t/hm^(2)、800.62 t/hm^(2)、57.88 mm,除碳储量呈减小趋势外,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均呈增长趋势;(2)2018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4.42亿元,比2000年减少了2.2%,分别为该区2018年农林渔牧业总产值、GDP的2.31、0.78倍;(3)未来在坡度大于15°的区域退耕还林条件下,除产水量显著减小外,流域碳储量、土壤保持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显著提升。研究表明,近20年清水河流域在气候均质条件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提升仍然不显著甚至有所下降,但在大于15°陡坡上的植树造林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这一趋势。
    • 杨光; 鲁克新; 李鹏; 柳海亮; 刘桂华; 曹峰华; 马天文; 王得军; 文妙霞; 孙景梅
    • 摘要: 为了从能量学的角度解释流域水力侵蚀的空间分布情况,选取可以更好表示流域下垫面条件、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对水力侵蚀综合作用的径流侵蚀功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清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模拟研究了清水河流域年径流侵蚀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清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在流域内呈现“支流大,干流小;东部大,西部小”的空间分布规律;(2)当子流域出口断面控制面积小于4000 km^(2)时,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与子流域出口断面集水面积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当子流域出口断面集水面积大于4000 km^(2)时,子流域多年平均径流侵蚀功率稳定在1.56×10^(-5)m^(4)/(s·km^(2))左右;(3)优先选择处于清水河上中游区域且出口断面集水面积小于84.85 km^(2)的小流域进行生态治理,可取得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因此径流侵蚀功率具有一定空间分布规律且与流域集水面积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掌握这一规律和相关关系可为流域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 李馨竹; 张玉虎; 侯丽丽; 李叙勇; 刘玉洁
    • 摘要: 评价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有助于识别河流生态环境健康.本文以清水河流域崇礼区河段6处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Mn、Ni、Pb和Zn)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重金属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Mn、Ni、Pb和Zn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7.85、0.52、82.28、16.04、403.75、19.77、24.40和50.03 mg/kg.地累积指数法与富集系数法显示,As和Cd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各元素污染程度由低到高排序为Mn、Zn、Ni、Cu、Cr、Pb、Cd、As.污染负荷指数法显示,清水河上游到干流中部、由西到东的支沟重金属污染程度升高.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As、Cd、Pb和Cu)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沉积物为中等生态风险.
    • 吴岳玲; 李世龙; 邱小琮; 杨永宇; 雷兴碧
    • 摘要: 通过2018年4月、7月和11月在清水河流域布设32个采样点,监测F-、TN、TP等6项水质指标,应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河水质状况作综合评价,并分析F-是否参与评价时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各月水质污染程度为7月>11月>4月;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水质污染程度为11月>7月>4月.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水体情况,清水河上游—下游水质逐渐变差.当F-参与评价时,清水河整体水质状况变差.
    • 刘玉杰
    • 摘要: 为探索牛头河石咀子与汤峪河王家庄上游处工程断面适宜的洪水计算方法,利用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计算两工程断面不同频率下的洪水流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牛头河石咀子段的计算结果均较汤峪河断面大;和流域面积对应,在同一频率下瞬时单位线法计算得到的流量均较推理公式法大,如在20%频率下汤峪河断面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结果为86 m3/s,而推理公式法为81 m3/s.处于工程安全性考虑,本次牛头河和汤峪河工程断面设计洪水采用"瞬时单位线"的计算结果,为后期在断面处修建取水枢纽提供设计依据.
    • 朱明星
    • 摘要: 梯级水电站闸门开启后,泄洪流量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为减少洪水调度过程中的闸门频繁启闭,通过统计清水河流域水库历史洪水退水过程,计算出退至某一流量后的洪水量,并结合水库的水位库容曲线,分析在该流量下关闸后库水位的变化情况,得出在入库流量退至特定范围内后再关闸,可有效减少闸门操作次数的结论.在流域综合特征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该结论对后续洪水调度有一定借鉴意义.
    • 赵增锋; 石伟; 邱小琮; 欧阳虹; 王世强; 孙旭杨; 李世龙
    • 摘要: 通过2018年在清水河流域布设32个采样点监测各水期Cu、Fe、Mn、Zn和Cd 5种重金属质量浓度,分析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来源,并评价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总体上清水河流域5种重金属质量浓度较低,除了Fe在丰水期平均质量浓度超过标准值外,其余均未超标.各采样点重金属质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表现为支流高于干流.受污染最严重的水期为丰水期,受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苋麻河,主要污染贡献因子为Fe.5种重金属产生的总健康风险最高为3.13×10-7 a-1,远低于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10-4 a-1),其中致癌污染物Cd产生的健康风险最大.
    • 郝桂珍; 宋凤芝; 徐利; 朱贵有
    • 摘要: 为探讨冬奥核心区所在的清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利用SWAT模型对清水河流域进行污染模拟及特征分析。通过前期对流域内河流水质监测和评价分析可知,该流域农业非点源是重要污染来源,且降雨和径流会对水质影响较大。借助ArcGIS平台构建清水河流域SWAT非点源污染模型,并利用实测径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清水河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利用模型模拟结果对流域内TN、TP污染负荷进行统计,并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展开分析。非点源污染的时间分布特征:2011、2013、2015和2016年的年均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表现为TN>TP,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冬季分别是非点源污染产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各子流域的累积负荷量也呈现出汛期大于非汛期的特点;空间分布特征:污染负荷流失强度较高的关键源区为2、3、5、6、7、10、12、14号子流域,集中分布在东沟和西沟水系两侧,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草地。各子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与降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输出负荷与降水相关性较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正沟、西沟两侧和东沟上游,该区域内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与降水密切相关,高降雨量及强降水都会引起污染物的大量流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