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注浆封堵

注浆封堵

注浆封堵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4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3231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建井技术、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6中国煤炭学会钻探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2015年江苏省地基基础联合学术年会、山东省煤炭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煤矿地热防治学术论坛等;注浆封堵的相关文献由84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术才、张庆松、刘人太等。

注浆封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33231 占比:99.68%

总计:33338篇

注浆封堵—发文趋势图

注浆封堵

-研究学者

  • 李术才
  • 张庆松
  • 刘人太
  • 李海燕
  • 张霄
  • 关欢
  • 周鸿昌
  • 孙博
  • 林沛元
  • 王超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雁; 李兵; 姚帅; 姚邦华
    • 摘要: 针对现有注浆煤岩体裂隙结构和注浆效果研究不能定量表征的问题,利用自主搭建的受载煤岩体注浆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受载破裂煤样(单轴和劈裂)的注浆试验,采用工业CT扫描设备对破裂煤样注浆前后的裂隙结构进行了CT扫描,应用图像分析软件VG Studio MAX对CT扫描数据重建模型所得到的数字煤样进行裂隙精准提取,对受载破裂煤样注浆前后三维裂隙形态和结构进行了数字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单轴加载破裂煤样主裂隙由煤样顶部两侧贯穿至煤样底部并汇聚,裂隙宽度基本保持不变,煤样主要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破裂,整体破碎程度较大,主裂隙网络伴生较多的小裂隙;注浆前后50 mm以上裂隙由1条转为0,总裂隙体积由12000 mm^(3)减小为5700 mm^(3),降幅为52.5%,表明单轴破裂煤样裂隙结构相对不利于浆液扩散流动。劈裂破坏煤样主裂隙由顶部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至煤样中下部,裂隙宽度较大,然后向一方倾斜45°继续延伸,裂隙宽度逐渐变小;注浆前后50 mm以上裂隙由2条转为0,总裂隙体积由3430 mm^(3)减小为312 mm^(3),降幅为90.9%,表明劈裂破坏煤样裂隙结构有利于浆液的流动和充填。②注浆前后单轴加载破裂煤样渗透率由57×10^(-14) m^(2)下降到1.2×10^(-14) m^(2),下降了97.9%;注浆前后劈裂破坏煤样渗透率由75×10^(-14) m^(2)下降到1.3×10^(-14) m^(2),下降了98.3%,表明注浆对不同破坏形式煤样均具有显著的堵漏降渗效果。③对比2种煤样注浆前后裂隙体积和渗透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单轴加载破裂煤样注浆浆液仅充填了部分裂隙,但渗透率与原始煤样差别很小,表明通过阻隔漏气通道的连通性,即可有效封堵裂隙并取得良好的注浆封孔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破裂煤体注浆量化分析及煤层注浆封堵效果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 王高峰
    • 摘要: 采用钻探方式对采面物探异常区进行瞬变电磁探测,具体布置6个钻探钻孔,钻进深度共计662 m;依据钻孔钻探成果后续采用疏排、注浆等方式对物探异常区进行治理。现场应用后,采面回采期间基本不受底板涌出影响,为采面安全高效回采创造良好条件。
    • 柳建锋
    • 摘要: 以150105采面回采为工程实例,提出综合使用无线电探测以及瞬变电磁探测等技术对隐伏构造和导水构造进行探测,并依据探测结果使用注浆方式封堵导水裂隙。现场应用后,采面回采期间出水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实现了煤炭高效安全回采。
    • 王杨
    • 摘要: 为确保3601综采工作面回采安全避免顶板突水事故发生,针对临近小煤窑采空区积水与采面顶板含水层连通情况,提出采用帷幕注浆方式对导水通道进行封堵。依据现场实际条件,对帷幕注浆钻孔布置方案、注浆工艺等进行阐述。现场应用后,采面涌水量降低至20 m3/h以内,同时临近小煤窑采空区积水高度保持稳定,取得较好的堵水效果。
    • 李建华; 魏子灿; 任万兴; 闵祥文
    • 摘要: 针对煤矿井下工作面裂隙漏风导致煤自燃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塑性封堵材料对工作面裂隙进行封堵的防灭火技术。通过使用塑性封堵材料在陕西彬长大佛寺煤矿40103工作面的封堵性能研究实验,得出塑性封堵材料不仅能迅速填充较大的裂隙,而且对存在的细微裂隙也能起到有效封堵作用。结果表明:塑性封堵材料对于工作面裂隙封堵效果优异,塑性封堵材料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工作面由于裂隙漏风导致煤自燃的可能性,对煤矿井下裂隙封堵材料的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丘永富
    • 摘要: 针对国内某尾矿库排水斜槽渗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了其渗漏跑砂原因,模拟计算了排水斜槽在不同厚度覆尾砂的堆积下的变形量,得出了其变形随上覆尾砂厚度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同时针对排水斜槽渗漏问题,提出了双液注浆封堵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可为矿山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 尹卫国
    • 摘要: 为了提高巷道使用安全性,针对1506巷顶板淋水问题,对顶板淋水原因以及围岩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注浆封堵方式来避免顶板淋水,并详细对注浆封堵施工技术参数进行设计.现场应用后,顶板淋水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注浆浆液充填围岩裂隙效果较为明显,封堵后1年时间内顶板未再出现淋水问题.
    • 张江利
    • 摘要: 针对赵庄二号井西轨大巷构造破碎区巷道围岩变形、喷浆层开裂、顶板淋水的问题,通过分析巷道顶板淋水来源和围岩结构特征,提出了该巷道淋水封堵原则,并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大巷围岩顶板、巷帮封堵注浆施工顺序、注浆钻孔管路固定、封孔工艺以及注浆压力等技术、工艺进行了分析。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围岩浅部节理裂隙通过构造裂隙与巷道顶板裂隙含水层导通,是形成巷道顶板淋水的原因;并提出了“先帮后顶,帮部由下向上,顶板先两侧后中间”的累积注浆施工工艺,确定该巷道顶板注浆压力为2〜4M Pa,巷帮注浆压力为4〜6M Pa。
    • 李兵
    • 摘要: 由于岩溶地质的复杂性,坝基岩溶管道型涌水一直是水工领域的难点问题.以某水库大坝坝基岩溶管道涌水堵水治理工程为背景,基于压水渗透试验的坝基渗漏部位和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渗漏的实际情况,探讨坝基涌水注浆封堵工程技术思路,取得良好的工程堵水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对相关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借鉴价值.
    • 任帅; 王方田; 李少涛; 屠洪盛; 李乃梁
    • 摘要: 为了探究充填工作面合理煤柱尺寸,以山东义能煤矿为工程背景,构建了"充填体-煤柱-充填体"结构力学模型;通过研究不同煤柱尺寸内部破坏状况确定损伤程度,提出了煤柱承载分尺寸分区分级特征;利用UDEC软件模拟分析了 10、6、3、1 m宽度煤柱的竖向应力大小、塑性区发育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煤柱宽度减小,竖向应力递减最小至16.5 MPa,塑性区范围不断增大,煤柱变形不断增大.按照煤柱应力与变形特征"象限法"探究了不同宽度煤柱稳定性,并结合安全、经济等因素,确定了超高水充填开采条件下小煤柱合理宽度为3 m;提出通过锚杆锚网联合支护及煤柱注浆封堵技术控制煤柱稳定性,设计了注浆流程、材料、时机、压力等参数,为深井充填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有效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