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畸变
波前畸变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4860篇;相关期刊38种,包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光学精密工程、激光与红外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四届近代实验空气动力学会议、第五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2011年第三届全国光学青年学术会议等;波前畸变的相关文献由515位作者贡献,包括代万俊、张君、薛峤等。
波前畸变
-研究学者
- 代万俊
- 张君
- 薛峤
- 宗兆玉
- 张洪涛
- 柯熙政
- 田晓琳
- 胡东霞
- 高清松
- 龙蛟
- 于益
- 叶志斌
- 张晓璐
- 郑奎兴
- 向汝建
- 吴加丽
- 唐淳
- 彭志涛
- 彭钦军
- 曾发
- 李森
- 梁樾
- 薄勇
- 许晓军
- 赵军普
- 俞信
- 刘勇
- 刘文劲
- 卢飞
- 吕文强
- 吴元昊
- 周维
- 唐军
- 姜宗福
- 尚建力
- 张卫
- 张崑
- 张晓芳
- 张杰
- 张蓉竹
- 曹礼强
- 杨平
- 段亚轩
- 王世涛
- 王帅
- 王斌
- 王琳
- 王虎妹
- 许冰
- 许祖彦
-
-
叶志斌;
江舒;
王海伦;
吴飞;
邓小雷;
王建晓
-
-
摘要:
近年来,直接液体冷却薄片激光器因其体积功率比小,热管理能力强等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建立了一套直接液体冷却薄片激光器波前畸变的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研究了直接液体冷却薄片激光器中抽运光均匀性对光束波前畸变的影响.计算分析了均匀性为92%,80%和70%,且总的抽运功率不变时,激光器高阶像差分布情况.随着均匀性逐渐减弱,激光器中高阶像差逐渐增强,低阶像差量基本保持不变.实验中,设计加入波导和未加入波导结构,构建了均匀性为92%和70%的抽运光分布,分别测量了两种情况下的波前抖动情况以及波前畸变分布,抽运功率为5 kW时,测量获得了整个增益模块的光程差高阶分量(OPD_(H)),其畸变量均方根(RMS)值为0.66μm和0.79μm,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基本趋势一致.
-
-
黄永梅;
李宏伟;
贺东;
王强;
郭弘扬;
王子豪;
唐薇
-
-
摘要:
与射频通信相比,空间激光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保密性能强、终端功耗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当前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技术挑战,如大气湍流导致空间激光通信的信道情况十分复杂,复杂的信道会引发信号光强度起伏剧烈,信标光跟踪与瞄准困难,接收端的信号光场波前畸变严重等。为了提升空间激光通信在复杂信道环境中的性能,学者们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多项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在空间激光通信的诸多方面表现出了优越的信息处理能力。对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空间激光通信信号处理与检测,信标光捕获与跟踪以及波前畸变探测与校正等方面的应用做一全面梳理,并对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
-
-
马圣杰;
王勇;
郝士琦;
赵青松;
徐晨露;
魏硕
-
-
摘要:
波前传感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畸变校正效果主要取决于重构波前的精度,而现有的模式法、区域法等方法重构波前精度较低,波前畸变校正性能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形插值算法的大气湍流波前畸变重构,在对原始波前进行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采用分形插值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精度,同时避免高频信息丢失,最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重构波前。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小方差估计算法相比,该方法重构波前的灰度平均梯度由0.065增加到0.7654,均方根误差由3.2492下降到0.6346。
-
-
高辉;
赵学阳
-
-
摘要:
文章首先对光束角度偏转技术、影响因素以及具体应用方案展开分析,并将其作为研究基础;其次,对光束波前畸变检测技术及应用详细研究,确定不同技术的优劣势,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最后,制定波前畸变补偿方案,保证结果的精准性,为相关方面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支持。
-
-
郑胜亨;
邓学伟;
胡东霞;
马文静;
杨英;
曹庭分;
陈晓娟;
郭雨源;
廖予祯;
张鑫;
韩伟
-
-
摘要:
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对大口径反射镜附加波前畸变和姿态稳定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确保姿态稳定性的同时,要求低应力夹持使附加波前畸变峰谷值(PV值)<λ/3, 波长λ=633?nm.提出了一种正面三点支撑结合侧面八点限位的大口径反射镜夹持技术,对该夹持结构下引起的附加波前畸变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并对反射镜姿态稳定性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实验模拟.结果表明,该夹持方式引入的附加波前畸变PV值约为23.6?nm,振动、晃动、翻转不同工况下反射镜指向变化PV值小于50?μrad,附加波前畸变和姿态稳定性均满足高功率激光装置的要求.
-
-
柯熙政;
杨尚君;
吴加丽;
钟禧瑞
-
-
摘要:
总结了国内外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无线光通信系统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分类,同时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工作,包括有波前测量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无波前测量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波前校正、偏摆镜和变形镜组合的波前校正、空间光光纤耦合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等.自适应光学技术可有效修正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由大气湍流引起的畸变波前,提高耦合效率和通信性能.虽然这些方法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中尚不完善,但不失为人们在该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
-
-
-
-
荀辉;
张志勇;
白先勇;
冯志伟;
王东光;
邓元勇
-
-
摘要:
为应对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因结构弯沉和形变导致的次镜姿态失调、系统像质退化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小口径平行光源构造人工星点,配合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利用局部口径波前探测获得局部波像差信息以计算次镜失调量,并结合精密六足位移平台实现次镜姿态实时校正的方法.本文基于目前正在研制中的1m口径离轴格里高利太阳望远镜实际参数,采用光学软件模拟和数学仿真方法,分析了局部口径的波前探测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当选取局部口径直径为200mm、波前传感器像点质心偏移探测精度达到0.01 μm时,即可有效提取波像差信息,以此计算次镜姿态并加以校正,可满足望远镜光学系统像差要求.
-
-
-
-
-
-
-
-
元秀华;
赵茗;
赵彦立
- 《2010国防空天信息技术前沿论坛》
| 2010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湍流大气光传输特性,讨论了光信号闪烁对宽带光无线通信误码率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从光链路上矫正波前畸变,减弱信号闪烁、进而降低通信系统误码率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基于遗传算法和无模型盲优化的方式,以Zernike多项式系数为向量,对波前畸变进行编码,根据畸变波前的Zernike多项式的系数实现波前重构.其特点是没有预先测量波前相位畸变信息,而是采用施特列耳比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评判标准,通过优化达到最佳的波前畸变补偿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对中等强度以下湍流大气的光传输具有明显改善效果。
-
-
-
王雷;
李军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空间光学窗口是空间光学遥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遮光罩和外热流的影响下,光学窗口玻璃有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光学系统波前畸变而降低成像质量.采用外遮光罩加热是将窗口的温度梯度控制在许用的范围内的有效手段.利用I-DEAS软件仿真分析了遮光罩的热传导率、截面厚度、比热容、辐射系数等热物性对遮光罩温度分布和窗口外玻璃的温度分布的影响;还对影响外遮光罩温度分布的其它因素,如舱壁法兰的温度、舱壁法兰与外遮光罩之间的热阻和多层隔热材料影响进行了分析.对遮光罩的材料的选用、加热位置和功率的优化有指导意义.
-
-
徐海峰;
张洪涛
- 《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激光大气通信机常常采用自适应光学(AO)系统补偿大气湍流的影响.传统的自适应光学视场非常小,本文分析了在主要湍流层的共轭面上设置两个变形反射镜(DM)的方法扩大自适应光学(AO)系统的校正视场,阐述了一种基于泽尼克多项式空间校正函数的非等晕性计算方法,并迸一步给出了在多激光导星(LGS)配合下,用一个夏克-哈特曼(SH)曲率传感器测量两个湍流层强度起伏的算法.结果表明,利用两个变形反射镜能够达到3弧分的校正视场.
-
-
徐海峰;
张洪涛
- 《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激光大气通信机常常采用自适应光学(AO)系统补偿大气湍流的影响.传统的自适应光学视场非常小,本文分析了在主要湍流层的共轭面上设置两个变形反射镜(DM)的方法扩大自适应光学(AO)系统的校正视场,阐述了一种基于泽尼克多项式空间校正函数的非等晕性计算方法,并迸一步给出了在多激光导星(LGS)配合下,用一个夏克-哈特曼(SH)曲率传感器测量两个湍流层强度起伏的算法.结果表明,利用两个变形反射镜能够达到3弧分的校正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