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灌区

污灌区

污灌区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1093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地下水污染学术研讨会、河北省首届固废污染防治与开发利用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污灌区的相关文献由443位作者贡献,包括赵颖、张庆辉、同丽嘎等。

污灌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 占比:0.74%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1093 占比:99.19%

总计:21265篇

污灌区—发文趋势图

污灌区

-研究学者

  • 赵颖
  • 张庆辉
  • 同丽嘎
  • 多立安
  • 常晨
  • 张丽
  • 朱晋
  • 赵树兰
  • 党晋华
  • 程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建华; 顾振飞; 曹见飞; 徐明雪; 王翠秀; 吴泉源
    • 摘要: 在龙口市污灌区采集70个土壤样品测定Cr、Ni、Pb、Zn、Cu、Co、As和Cd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评估7个影响因子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Cu、Pb、Zn、As、Cd的富集程度较大,Co、Cr、Ni富集程度较低,8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分布具有相似性,主要受到工业园区、煤矿区、农作种植等的影响;(2)7种影响因子中,工业密度对重金属污染的平均解释力最大,其次为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母质,但不同重金属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不同;(3)影响因子交互作用分析表明,不同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线性增强作用,污灌区重金属污染是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4)与Pearson相关系数法相比,地理探测器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各影响因子的贡献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在检测潜在影响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中具有一定优势。
    • 郭正材; 郭华明; 魏亮; 高志鹏
    • 摘要: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Cu等重金属元素严重超标。污水灌溉以及含Cu饲料过量使用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导致Cu在耕地中富集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以河北保定典型污灌区为研究区,通过静态吸附批量实验探究土壤吸附Cu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经验模型中得到的参数一致表明,表层土壤S1对Cu的吸附能力强于底部土壤S2。S1的有机质含量高于S2,提供了更多的表面吸附点位,这可能是导致土壤S1对Cu的吸附能力更强的原因之一。离子强度对土壤Cu吸附率的影响较小。溶液pH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对土壤Cu吸附率的影响明显,pH值与吸附量呈正相关,DOM浓度与吸附量呈负相关。由于土壤对pH有很强的缓冲能力,短时间的酸雨可能不会导致Cu的迁移。施用有机肥时,有机肥浸出液中高浓度的DOM可能会与Cu形成水溶性Cu-DOM络合物,促进Cu在土壤中的迁移,导致浅层地下水污染。
    • 王国庆; 王水新; 朱慧芳; 颜卓辉
    • 摘要: 污水作为一种替代性水资源曾经在我国缺水地区广泛应用到农田灌溉。因长期采用污水灌溉,导致污水中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对农产品安全和区域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为探究典型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济南市污灌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分析污灌区土壤中的Zn、As和Pb等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同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潜在风险评价法系统评价济南市污灌区土壤中典型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济南市污灌区中Zn、As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5.2、12.3和13.9 mg/kg,均高于背景值。化学赋存形态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Zn、As和Pb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其比例可分别高达51.4%、65.4%和55.4%。地累积污染指数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元素均表现为无污染水平。通过使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评价,济南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均表现为轻微风险水平,其风险排序为As>Pb>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范围为3.3~66.2,平均值为24.4,整体表现为中等风险水平。其中As为主要污染源,对综合潜在风险指数的贡献率达到58.4%。
    • 韩承辉; 谢伟芳
    • 摘要: 为探究南京市郊某污灌区环境治理效果、小白菜中重金属健康风险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超标情况,采用靶标危害系数及体外模拟法对研究区小白菜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利用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对比小白菜根际土壤重金属超标情况.结果显示,Cd在小白菜根际土壤中最小值达到0.95 mg/kg,最大值达到了1.14 mg/kg,平均1.05 mg/kg,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对于成人和儿童,其THQ的最大值从大到小排序为Cu>Pb>Cr>Cd>Zn,小白菜对成人及儿童的HI值分别为6.75X10-3和5.76×10-3,两者均小于1,表明使用该模型评估得出小白菜中重金属对暴露人体造成的健康影响不明显.成人通过食用研究区小白菜日均摄入Pb、Zn、Cu和Cd的含量范围依次为337~430、3 294~3 025、359?540及288?483 mg.儿童通过食用研究区小白菜日均摄入Pb、Zn、Cu和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21~282、1 985~2 162、235?354及189?317 mg.综上所述,重金属生物可给量均未超过每周可耐受摄入量值,证明食用污灌区小白菜不存在重金属健康风险.与前次研究相比(采样时间相隔七年),相关部门对该区域环境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应注意Cd在土壤及小白菜中的迁移及富集.
    • 刘文政; 贾亚琪; 殷忠
    • 摘要: 以贵阳某污灌区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分析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碳的含量特征,并对有机碳和重金属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以>2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为最高,约占75%.Cu、Zn、Cd和Pb在0.25~0.5 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Cr在5~8 mm粒径团聚体中含量最高,As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含量变化不大,重金属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大而减小.土壤重金属富集因子表现为Cu>Pb>Cd>Zn>Cr>As,Cu、Zn、Cd和Pb在0.25~0.5 mm粒径团聚体中分布因子最高,而在5~8 mm粒径团聚体中重金属的质量负载因子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u、Cd、Pb和As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污灌区菜地土壤Cr、As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富集现象显著,Cu、Zn、Cd、Pb在0.25~0.5 mm粒径团聚体中均表现出显著的富集特征.6种重金属在5~8 mm粒径团聚体中的质量负载因子均为最高,表明6种重金属在5~8mm粒径团聚体中的贡献最大.
    • 摘要: 近日,通过区域尺度和深层土柱采样,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小方研究组揭示了华北地区典型长期污灌区农田重金属迁移风险。研究表明,长期污水灌溉导致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超标和小麦籽粒超标,还可能导致重金属迁移至含水层。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 袁华斌
    • 摘要: 污水灌溉是将经过处理满足灌溉水质标准要求的污水作为灌溉水源。污水富含养分及有机质悬浮物,污水灌溉可节省肥料,降低成本,提升农田土壤肥力。污水灌溉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农灌用水不足问题,但现阶段我国不少污灌区存在有害物质超标情况,这会引发食品安全、生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对污水进行严格处理,保证灌溉水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上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能耗少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城市及乡镇污水处理,是实现污水灌溉的理想选择。兹将对污水灌溉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
    • 任英
    • 摘要: 本文以滨州市小清河污灌区为例,对土壤重金属Pb、Hg、Cr、Cd、As、Cu、Zn、Ni、M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尼梅罗综合指数法将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起来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利用风险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 表明,Pb、H g、Cr、Cd、As、Cu、Zn、Ni、Mn处于安全级别,而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以Cd最为严重,污灌区镉污染应引起重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