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污染指数

污染指数

污染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76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28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73507篇;相关期刊404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贵州农业科学、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2016(第七届)电力行业化学专业技术交流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污染指数的相关文献由215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腾兵、孟淑洁、尚素微等。

污染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28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73507 占比:99.07%

总计:74198篇

污染指数—发文趋势图

污染指数

-研究学者

  • 何腾兵
  • 孟淑洁
  • 尚素微
  • 杨丽
  • 王娟
  • 琚仙凤
  • 谢萍
  • 佚名
  • 傅彤
  • 刘大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唐兴敏; 汪欣; 贾正勋; 宋洲
    • 摘要: 武汉市硚口区某小区在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上建设而来,所在场地经二次开发利用后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还不清楚。为此在小区场地布设8个采样点,采集24份土壤样品,在分析镍、铜、镉、铅、砷、汞6种重金属元素和苯并[a]芘、石油烃、六六六、滴滴涕等4种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上述10种污染物的含量分别为33.44×10^(-6)~48.76×10^(-6)、26.41×10^(-6)~39.44×10^(-6)、0.224×10^(-6)~0.369×10^(-6)、19.73×10^(-6)~47.08×10^(-6)、5.36×10^(-6)~11.46×10^(-6)、0.030×10^(-6)~0.098×10^(-6)、3.82×10^(-9)~27.70×10^(-9)、5.3×10^(-6)~129.0×10^(-6)、0.20×10^(-9)~30.80×10^(-9)、1.4×10^(-9)~109.0×10^(-9);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223~0.325、0.013~0.020、0.011~0.018、0.049~0.118、0.268~0.573、0.004~0.012、0.007~0.050、1×10^(-5)~16×10^(-5)、0~0.030、0~0.017;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为0.333~0.369。研究区当前的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水平。
    • 李彤; 陆继龙; 来雅文; 赵威; 汤肖丹; 蓝天
    • 摘要: 为研究吉林市苇沙河水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评估河水的健康风险,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苇沙河水中Cu、Pb、Zn、Cd、As、Hg等6种元素污染特征做出评价,并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HPI)对水质总污染情况做出评价,最后采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苇沙河河水整体污染程度较轻,个别样点Pb、Hg为轻污染;HPI评价结果显示有4个样点受到污染,污染点受尾矿影响较大。致癌元素As、Cd通过饮水途径造成的人均年健康风险为Cd>As,儿童健康风险值约为成人的3~4倍,更易受到污染威胁。非致癌元素Cu、Pb、Zn、Hg造成的风险远远低于推荐值,但Pb的风险值已超过可忽略风险水平。人均年总健康风险高于瑞典、荷兰、英国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 李源
    • 摘要: 介绍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数据,为环保部门开展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参考。
    • 韩小宾; 杨丽; 熊超; 孙金龙; 王硕; 赵丙刚
    • 摘要: 为研究某硫铁矿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估场地内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场地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并对超标污染物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场地内As、Hg、Pb和Cr^(6+)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表层土壤为中度污染,深层土壤为轻度污染;超标污染物As、Pb主要来源于原料硫铁矿,Hg和Cr^(6+)为外来带入型污染;场地内As、Pb、Cr^(6+)、Hg健康风险均超出了可接受风险水平,对场地内企业职工的健康可能产生一定威胁。
    • 郭书辰
    • 摘要: 本文首先就青海同仁市河流特征进行说明其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其次根据青海同仁市上游水文站2020年前三季度河流断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同仁上游水文站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得出:该地区水质总体优良,属于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因此,协调区域水资源发展,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及保护,发展绿色生态用水对当地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张棚; 杨雪妍; 洪晶; 张娅俐; 田晓静; 张福梅; 曹竑; 陈士恩; 马忠仁; 丁功涛; 宋礼; 罗丽
    • 摘要: 为了解贵州湄潭茶区土壤-茶叶系统中微量元素的迁移与特征规律,采集湄潭县洗马镇、鱼泉镇等12个村镇的茶叶与土壤,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茶叶、土壤中11种微量元素(Ce、Co、Fe、La、Mg、Mn、Na、Ni、Pr、Se、Zn)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土壤Ni、Zn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低于国家限定标准,所测重金属中单项污染指数(P_(i))≤1,地累计指数(I_(geo))≤0,表明这些地区土壤均未受到污染,且湄潭茶区达到富硒土壤要求;但Co、Pr、Ni的污染指数接近污染值界限,建议茶区减少含有Co、Pr、Ni 3种元素的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以便解决未来元素污染的隐患,保持土壤清洁状态;对照国家标准,湄潭茶叶重金属含量未超标,且湄潭部分茶区符合富硒茶叶要求;茶叶-土壤-pH值系统中,茶叶与土壤上下层大部分元素含量有正或负相关关系,上下层土壤pH值与其部分元素含量也有正或负相关关系,茶树中Mn元素富集能力较强,Mn元素的吸收与Mg、Na、Ni、Pr、Co、Se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拮抗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典则判别分析探讨湄潭茶区土壤上下层以及茶叶特征规律,发现主成分分析和典则判别分析均可将12个茶区的茶叶、土壤各自区分,其不仅实现了不同茶区土壤的区分,而且相同茶区土壤上下层也得到区分,且典则判别分析结果图中数据点的聚集性更好,以上结果证实,湄潭茶区不同地域茶叶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存在差异性,特征规律明显。系统地对湄潭茶区土壤-茶叶体系中微量元素的特征规律进行探究,可为贵州省湄潭茶区土壤-茶叶体系中微量元素富集、迁移规律,以及产地溯源提供依据。
    • 李鹏; 张惠娟; 徐莉; 李辉信; 胡锋; 焦加国
    • 摘要: 为全面了解旱地两熟区典型轮作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状况,通过采集150个耕层土壤样品调查分析了我国高利用强度下麦玉轮作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Ni、Cr、Cu、Cd、Zn、Pb、Hg、As),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富集因子(EF)和生态风险评价(RI)4项指标进行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PN和RI指数表明,旱地两熟区土壤整体为清洁状态。As(29.04±9.21 mg·kg^(-1))、Cd(0.15±0.14 mg·kg^(-1))、Pb(17.84±18.10 mg·kg^(-1))含量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除As处于轻微污染外,其他重金属均未达到污染水平。不同区域间,云南地区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区域,处于较低潜在生态风险,但逼近中等生态风险警戒。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和人为活动,其中Ni、Cr、Cu、Cd和Zn含量受成土母岩影响更大,而Pb、Hg和As含量受人为活动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在成土母岩的基底含量基础上通过人为活动进一步积累。
    • 黄家鑫; 许胜超; 龚庆杰; 陈子万; 黄钊
    • 摘要: 按照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了"云南省滇中-滇东北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了54项元素或氧化物的含量数据。本文基于此次调查中云南会泽东北部地区的182件表层土壤样品,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标准(试行)》(GB15618—2018),基于新标准本文提出农用地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及其定性赋值方法。对于标准中背景级、筛选级、管制级的定性分级,在单项污染指数中分别赋值0、1、10,而综合污染指数取值为单项污染指数取值的累加。针对研究区5个重金属Pb、Cd、As、Cr、Hg进行了农用地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的pH值介于4.66~8.16,土壤整体偏酸性;Pb和Cd含量局部高于GB15618—2018规定的污染风险管制值;Cr和As含量局部高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均低于管制值;Hg含量均低于污染风险筛选值。为便于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本文开发了EGAPI-GB15618软件供参考使用。
    • 翟滨; 逯芹
    • 摘要: 以S省Z化工园区为例,介绍了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相关经验,主要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布点采样监测开展了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结果表明:该园区地下水水质整体一般,部分点位地下水水质超出评价标准。建议该园区及临近园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徐静静; 王显丽
    • 摘要: 为了解某企业地下水水质及污染情况,对该企业6眼监测井进行地下水样品采集测试,利用单项组分评价方法分析其地下水水质,并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整体评价水质类别为V类,污染等级为极重污染,企业场地内部比两侧及下游严重,东北侧比西南侧严重。研究区特征污染物主要是铅、铁、锰、氟化物、砷、铝等,污染原因与企业生产活动有关;耗氧量、碘化物污染原因需要进一步查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