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东中国海

东中国海

东中国海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水产、渔业、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151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海洋学研究、海洋科学、海洋通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风暴潮灾害防治及海堤工程技术研讨会等;东中国海的相关文献由26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旭波、孙文心、郑崇伟等。

东中国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151 占比:98.98%

总计:10256篇

东中国海—发文趋势图

东中国海

-研究学者

  • 周旭波
  • 孙文心
  • 郑崇伟
  • 于华明
  • 孙德勇
  • 宋志尧
  • 张长宽
  • 林霄沛
  • 赵保仁
  • SHI XiaoYo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庹文豪; 荣增瑞; 于晓林
    •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近海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海洋模式和“两洋一海”海洋-大气耦合预报系统,构建了由区域到近海的降尺度预报框架,建立了东中国海水动力短期预报系统。预报系统采用后报-预报循环计算方式运行,可以合理避免误差累积。结合多源观测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高度资料,评估了系统的模拟技巧,并进一步讨论了东中国海动力环境对海洋和大气强迫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模式对中尺度涡的模拟差异会影响黑潮流量变化,并进一步影响东中国海水动力环境的模拟和预报,台湾以东的反气旋式涡旋会增强黑潮东侧的水位,增大黑潮流量,黑潮次表层水跨陆坡向岸入侵的范围和存留时间都会减小。“两洋一海”海洋-大气耦合预报系统模拟的台风强度与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相比偏弱,对应的海洋响应也偏弱,简单增大风场强度而不改变海气界面其它状态变量会高估海洋对台风的响应,是需要关注的模拟误差。
    • 顾振华; 顾晨; 姚鹏程
    • 摘要: 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绿色无污染且蕴藏量巨大的可再生新能源,潮汐能资源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我国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潮汐能资源的调查较多为对离散点资源的分析统计,缺少对潮汐能资源进行连续全海域的计算研究,为了了解全海域资源的分布,本研究建立了东中国海潮波运动数值模型,数模结果与各沿岸测站以及前人基于实测数据给出的同潮图均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近年发布的国家标准评估了东中国海潮汐能资源技术可开发等级、潮汐能理论平均功率和年蕴藏量等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月球轨道变化的影响,各验潮站年平均潮差变化周期(约19年)和相位均相等而变幅则各不相同;东中国海大部分海域平均潮差较小,为潮汐能资源贫乏区,但朝鲜半岛西岸、杭州湾和台湾海峡等小部分海域平均潮差达4.5 m以上,为潮汐能资源丰富区或较丰富区,其潮汐能理论平均功率和年蕴藏量可达2×10^(3)kW/km^(2)和2×10^(8)kWh(/a·km^(2))以上;浙江福建和苏北沿海较大部分海域平均潮差达3.0~4.0 m左右,主要为潮汐能资源可利用区,潮汐能理论平均功率和年蕴藏量在1.3×10^(3)kW/km^(2)和1.3×10^(8)kWh(/a·km^(2))左右;与平均潮差相比潮汐能年蕴藏量和理论平均功率在不同海域间空间分布更不均匀。
    • 李谦慧; 何宜军; 李秀仲
    • 摘要: 我国HY-2B卫星已成功运行3 a多,本文首次将HY-2B测高数据用于计算潮汐。将HY-2B与相同时间段的Jason-3在东中国海分别进行潮汐信息提取,验证了其结果的一致性。建立了基于10颗国内外卫星高度计(TOPEX/Poseidon、Jason-1、Jason-2、Jason-3、ENVISAT、ERS-1、ERS-2、Sentinel-3A、Sentinel-3B、HY-2B)数据的时间序列,得到东中国海近30 a时间序列的较高空间分辨率网格化海面高度。利用该数据提取了东中国海12个分潮(O1、K1、Q1、P1、M2、S2、N2、K2、SA、SSa、Mm、Mf)的潮汐调和常数,并将4个主要分潮M2、S2、K1、O1的调和常数与验潮站进行对比,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74 cm、3.98 cm、2.37 cm、1.81 cm,总体均方根误差为8.32 cm;同时,采用除HY-2B之外的剩余9颗国外卫星高度计数据和TPXO9潮汐模型结果分别与验潮站对比,结果显示,加入HY-2B后的10颗卫星高度计反演潮汐结果准确度最高,与不使用HY-2B卫星数据相比,全日潮有较大改善,K1和O1向量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19.93%和17.35%,4个主要分潮总体均方根误差降低3.5%。此外,通过与FVCOM模式结果对比分析,4个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与模式结果的总体均方根误差为8.86 cm。另一方面,空间分辨率也有所提高,达到了0.1°×0.1°。最后,给出了4个主要分潮同潮图。在潮差较大的朝鲜半岛西侧,加入HY-2B后的同潮图可显示出2.1 m的M2等振幅线与0.75 m的S2等振幅线,与该海域实际观测结果一致,说明HY-2B在近海潮汐信息提取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 李治; 周舟; 江文胜; 边昌伟
    • 摘要: 台风过程可使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分布在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变化,并影响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资源的分布.受台风期间海洋观测数据的限制,台风过程对海洋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利用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GOCI)卫星遥感数据,以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为例,对其过境前后东中国海表层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台风"利奇马"对闽浙沿岸的影响程度最大,使悬浮物质量浓度中高值(≥5 mg/L)覆盖面积和浓度平均值分别增大92%和62%,影响持续时间为4 d;对长江口附近海域的影响程度次之,使悬浮物浓度中高值覆盖面积和浓度平均值分别增大19%和17%,影响持续时间为3 d;对苏北浅滩的影响程度最小,悬浮物质量浓度中高值覆盖面积变化不大,但浓度平均值增大了30%,影响持续时间为4 d.研究结果表明卫星遥感数据可以量化台风过程对东中国海表层悬浮物浓度的影响,弥补极端天气条件下无法进行现场观测的不足.
    • 朱碧泓; 袁逸博; 胡剑波
    • 摘要: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的生态融合是新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叶绿素作为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指示剂,对海洋生物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2016年6月、12月在黄渤海和2016年9月在东海的现场实测数据,研究了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在黄渤海夏冬季,叶绿素的浓度分布整体呈现出近岸浓度比外海高的特征.通过典型断面分析发现叶绿素随着水深变化有明显的分布差异,叶绿素浓度的分布特征为近岸浓度比外海高,冬季时浓度垂直分布均匀,夏季时层化现象比较明显,且在中层存在一个高值区.在东海秋季,叶绿素的浓度分布整体也呈现出近岸浓度比外海高的特征,垂直方向也存在层化现象.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东中国海海域光合作用、碳循环等生态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支撑.
    • 张春雁(编译)
    • 摘要: 0引言本文首先描述了用来实现“探测威慑”概念的增强型ISR(情报、监视、侦察)网络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候选地理区域。具体地说,亚太地区有三个优先地理区域,而欧洲则有三个最适合长航时无人空中监视的地区区域,它们分别是亚太地区的台湾海峡、南中国海、东中国海,以及欧洲的波罗的海、黒海和东部地中海。本文估计了需要多少架无人机来以维持对这些区域的持久监视。本文还评估了美国盟友与合作伙伴能为所需的无人机做出什么贡献。最后,本文估算了这些无人机的年度运行成本。
    • 沙舟(编译)
    • 摘要: 美国智库机构CSBA认为在大国竞争时代,美国及其盟友所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是拒止中国或俄罗斯对西太平洋或东欧地区的盟友发动“机会性侵略行动”。因此,CSBA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名为“探测威慑”的作战概念,即使用现有的非隐身长航时无人飞机系统(UAS)网络在西太平洋和东欧地区的关键地理区域内维持实时的、持久的态势感知,并在这份研究报告中确定了六个最适合实施长航时无人飞机侦察的地理区域,分别是:亚太地区的台湾海峡、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以及欧洲的波罗的海、黑海和东地中海。
    • 杨洋; 孙群; 杨敏; 吕雯瑾
    • 摘要: 基于AVISO卫星高度计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和EOF分析方法,对1993-2015年东中国海海平面高度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合海水温度比容效应和ENSO过程探讨了海平面高度变化成因.东中国海海平面高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较低,夏秋季较高,且SSH极值滞后海水温度极值月份一个月出现.东中国海海平面高度整体为北低南高,由于海区水深和水文动力过程的影响,不同季节SSH空间分布区域性强.在23年间,海平面高度平均线性上升速率为2.82mm/a,具有1a、2.2a的特征变化周期.EOF分析三个主要模态依次反映了海水温度比容效应的季节变化、水动力过程的季节变化和ENSO事件的年际变化对东中国海海平面高度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