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
民间舞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57篇,主要集中在舞蹈、音乐、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80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文艺生活·文海艺苑、北方音乐、民族艺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1年度职教教改论坛等;民间舞的相关文献由580位作者贡献,包括喻洁、邓璐、刘建等。
民间舞
-研究学者
- 喻洁
- 邓璐
- 刘建
- 李萨
- 欧建平
- 皮瑞
- 谭晓玲
- 刘晓婷
- 张丽丽
- 张旭
- 李倩
- 江东
- 王淑艳
- 王红亮
- 秦贺
- 许霓
- 全明辉
- 冯双白
- 凌青
- 刘同春
- 刘声超
- 刘沁薇
- 刘芸
- 刘锋
- 刘青
- 史玉珠
- 吕秋月
- 吴崟
- 吴建秀
- 周威
- 周璐璐
- 孟祥宇
- 宋禄霞
- 宋静
- 尖措太
- 岳颖
- 平原
- 廖珩
- 张久青
- 张孟国
- 张晓丽
- 张秋海
- 张美玉
- 张雅妹
- 徐梅
- 扎西才藏
- 旦争卓玛
- 李曼曼
- 李立婧
- 李静波
-
-
罗丽萍
-
-
摘要:
福建民间舞蹈有着很多种形式,地域特色非常明显,表演风格较为独特;西方芭蕾舞属于古典艺术,更加注重严谨的程式和规范.文章从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的背景、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的表演特征、舞蹈《春采》的创作思路和编创手法、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四方面,探索基于福建民间舞与西方芭蕾舞交融视角的女子群舞,并对其各方面的表现手法如服装、道具、音乐、动作、风格以及情感等进行深入探究.
-
-
郭春敏;
苏畅
-
-
摘要:
中国民族民间舞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在时代的变迁中得到了保存,这也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技术技巧成为了民间舞表演时锦上添花的重要部分,纵观近年来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技术技巧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展现形式,而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技术技巧也成为了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根据多年教学所得从跳、转、翻三个部分去浅谈其教学方法,进一步整理跳、转、翻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训练意义。
-
-
黄静;
温旭伟
-
-
摘要:
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期(398-494),洞窟中现存700多身乐伎,目前能够辨认的约有28种、530多件乐器图像,其中使用的鼓类就占到9种约146件。本文通过对云冈石窟持鼓乐伎与飞天造像的综合研究,试图从山西民间的鼓舞形态与北魏时期的民俗生活舞蹈及古代宫廷礼仪宴乐中寻找结合点,深入挖掘北魏鲜卑族的民俗信仰、生活、心理及社会文化状况,结合云冈造像中栩栩如生的飞天造像和民间舞蹈图像,形成作品,传达出西域、中原、平城多元文化融合的精神内涵。
-
-
张哲
-
-
摘要:
中国人对茶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切感,这不仅因为茶文化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史,更因为茶文化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目前,茶文化为了适应新时代大众的审美,茶艺表演应运而生,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新鲜感。不仅如此,为了给茶文化增添额外的韵律美感,许多茶艺师开始将民间舞融入茶艺表演中。本文旨在对茶艺表演的历史发展进行概述,进而分析茶艺表演和民间舞表演相结合的内涵,并为茶艺表演中的民间舞表演提出创新路径,以期让更多人爱上茶文化以及茶艺表演。
-
-
黄娟
-
-
摘要:
性格舞形式千姿百态,在舞蹈发展中以不同的姿态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性格舞蹈课程的教学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经验,但国内舞蹈专业的部分“性格舞”课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师范类大学教学工作。高等师范类大学的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表、教、研、编四位一体的复合型舞蹈人才”,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讲台”与“舞台”并存。笔者对国内高等师范院校舞蹈系的“性格舞”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进行性格舞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
-
曹妙英
-
-
摘要:
中国舞是我国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的总称,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融合了传统舞蹈、戏曲以及杂技的一种舞蹈艺术,现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的创新与发展本身带有一定的民间特性,将其视为一种群众文化进行传播,能够通过群众的力量实现对中国舞的宣传与推广,从而更好地将我国传统舞蹈文化发扬光大。现主要针对中国舞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社会作用与价值等进行解读,从而基于群众的力量促进中国舞的创新与发展。
-
-
吴星;
陈昆
-
-
摘要:
民间舞蹈源自民间并广为流传,还与民俗文化、即兴表演等多种风格相衔接,在舞蹈形式上,稳定性和娱乐性程度较高。少数民族尤其是中国蒙古民间舞作为其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熠熠生辉。《格格其玛》作为其间的翘楚,从该舞蹈出发,以挖掘中国蒙古民间舞的审美价值,深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更好地实现对民族舞的传承和发扬。本文概述了《格格其玛》的舞蹈艺术形式,进一步总结了中国蒙古民间舞的审美价值,为实现中国蒙古民间舞更好地发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
-
魏雪婷
-
-
摘要:
在种类繁多的民间舞中,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生活、文化、风俗、历史都各不相同,这些差异使得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内涵,生成了不同的地域形象,如何从中发现独属于某一地域的形象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舞蹈作品《秋熟》为例,从地域入手层层分析,认为地域形象其实是一个地域综合性外化出来的客观性形象,地域形象在民间舞中的体现是在对地域文化的全面了解基础上得到的。
-
-
陈岑;
全焉旖
-
-
摘要:
茶艺表演是整个传统茶文化体制中最关键的一项元素内容,根据对茶艺表演中民间舞蹈元素的应用展开全面分析,不但可以发挥民间舞蹈元素的各项优势和作用,而且还能呈现出茶艺表演具备的文化理念.本文基于对茶艺表演的意义进行解读,而后总结出民间舞在茶艺表演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
-
王芳
-
-
摘要:
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折射点,具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其中在民间舞蹈表演中融入民间舞技术技巧,可以为舞蹈表现增光添彩.故此,下文从理论出发,简要概述了民间舞技术技巧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在民间舞蹈表演之中.
-
-
李贇
- 《2011年度职教教改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从结构与形式、调度与手法、服装与人物心态等角度分析舞蹈《一抹红》编创的现代精神.通过编导独特的审美角度和现代手法运用,创造出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却没有偏离传统文化的根,使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交汇点.
-
-
李贇
- 《2011年度职教教改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从结构与形式、调度与手法、服装与人物心态等角度分析舞蹈《一抹红》编创的现代精神.通过编导独特的审美角度和现代手法运用,创造出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却没有偏离传统文化的根,使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交汇点.
-
-
李贇
- 《2011年度职教教改论坛》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从结构与形式、调度与手法、服装与人物心态等角度分析舞蹈《一抹红》编创的现代精神.通过编导独特的审美角度和现代手法运用,创造出了全新的视觉效果,却没有偏离传统文化的根,使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