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族研究

民族研究

民族研究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781篇,主要集中在民族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1篇、专利文献12570篇;相关期刊244种,包括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贵州民族研究等; 民族研究的相关文献由5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富强、李绍明、费孝通等。

民族研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1 占比:5.85%

专利文献>

论文:12570 占比:94.15%

总计:13351篇

民族研究—发文趋势图

民族研究

-研究学者

  • 李富强
  • 李绍明
  • 费孝通
  • 额尔德尼
  • 徐杰舜
  • 本刊编辑部
  • 满达日花
  • 卓成
  • 吴雅芝
  • 纳日碧力戈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段红云
    • 摘要: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要求。民族学研究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深刻领会中国民族学研究转型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需求,加快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研究转型,促进吸收借鉴与守正创新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单一民族研究与中华民族研究相结合,汉文文史资料与少数民族文史资料研究相结合,国内民族研究与海外民族研究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张继焦; 吴玥
    • 摘要: 从影响中国民族研究的四因素:苏维埃民族学派、古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中国本土经验(政府政策与学者探索)出发,基于国外理论与国内发展两个角度,可以发现中国民族研究出现了本土理论转变趋向,不同时期的民族研究特点和理论探索在变化中发展,其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研究领域不断扩张,研究内容日益多元,每个阶段的国外理论引介与本土理论创新,表现出我国逐渐探索适合本国民族发展实情的理论研究历程.按照不同时期的国外影响与本土构建,中国民族研究理论的发展与重大转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国外理论引介与本土恢复重建(1978-1990年),本土问题导向与国外理论验证(1990-2000年),创建中国学派与国际影响增强(2000年至今).
    • 谭同学
    • 摘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围绕西南民族研究出现了三场分歧.歧见的实质在于,“体质、语言和历史相结合”方法论对民族研究的重要性;该选择“造国民”还是“造民族”;否认中华民族的组成分子为“民族”以免人假借“民族自决”分裂中国,还是承认其差异,给予扶持,促进平等团结来维护主权.这些分歧被急迫、粗糙地处置,使得人们忽略了民族研究方法论转向“语言、历史和主权相结合”的潜在共识.将三场分歧置入主权政治为坐标的宽广时空视野下,不难发现,“造民族”与“造国民”实乃传统国家转向主权国家的同一过程之不同面向,不可能二选一,也非只能二选一,“造民族”并不妨碍“造国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实践也证明,承认中华民族及其组成分子为不同层次的“民族”,注重平等、团结奋斗,方能有效捍卫主权.历史地看,有主体意识和理论自觉的本土化方法论,对于当代中国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沿“主权”脉络继续往前走,仍有独特的意义.
    • 李若慧
    • 摘要: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对苗族银饰的讨论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因其宥于所在的时代背景,在研究目的上各有不同,导致各时期的银饰研究有其时代特点.民国时期的学者怀着中华民族统一的现实目的,在我国各民族交融的历史视阈下,以中国传统治史的方式研究苗族服饰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民族研究为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平等的理念,将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分析方法运用于苗族银饰调查研究中.改革开放后,对苗族银饰的研究角度变得多样化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忽略了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学科最初的研究关怀.鉴于此,回到最初的学科关怀,在苗族银饰与民族文化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苗族银饰研究的意义,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
    • 杨宝康
    • 摘要: 《双江一瞥》是彭桂萼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不仅“开双江县史志作品之先河”,而且体现了彭桂萼“呈露出此地的自然、社会、民族等实况,以作实施政教的参考”的学术初心,还表现在其善于运用历史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来阐释边疆民族问题,是对边疆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真情关照,是边疆学人心系国家安危、民族命运的一幅缩影,也为新时代后辈学者的边疆史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借鉴。
    • 谭同学
    • 摘要: 问题意识、理论视野与方法对知识生产的专业化,极为重要.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我国当代民族研究知识生产对社会治理与发展有重要贡献,但也有形成片面"专业化"知识"井壁"的苗头,不利于回应多维的社会现实.李安宅由社会学切入民族研究的探索给人启示,专业化应是通过强化问题意识、拓展理论视野与方法,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以此为参照,我国当代民族研究知识生产的问题意识、理论视野与方法,皆有创新之必要.而辩证协调与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双向强化族别与专题研究、民族理论与经验研究、学术生产与政策研究,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 奂平清
    • 摘要: 关于顾颉刚在其学术生涯中疑古立场上是否有变化的问题,学界一直都有争论.在古史研究上,顾颉刚总体延续了疑古立场,其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古史系统自身存在缺陷,二是疑古思想的反封建性为其持续开展古史辨伪提供了合法性.但在民族研究上,顾颉刚的疑古立场有明显转变,其民族思想从早期古史辨打破"民族出于一元",转向建构"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从"反传统的民族主义"转向"重传统的民族主义".深入分析顾颉刚在中华民族研究上疑古立场的转变及其理论自觉路径,对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杨宝康
    • 摘要: 《双江一瞥》是彭桂萼的第一部学术著作,不仅"开双江县史志作品之先河",而且体现了彭桂萼"呈露出此地的自然、社会、民族等实况,以作实施政教的参考"的学术初心,还表现在其善于运用历史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来阐释边疆民族问题,是对边疆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真情关照,是边疆学人心系国家安危、民族命运的一幅缩影,也为新时代后辈学者的边疆史地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照和借鉴.
    • 龚宇
    • 摘要: 本文结合民族学、人类学的观点以及辨证唯物视角来思考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的研究方法论.以探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果背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步伐相对落后,发展道路面临窘境等问题的研究思路.同时,回顾部分学者的研究足迹,参考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做出浅显的思考.总述而言,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发展问题并不多在其文化,其发展路径亦并非无路可循.
    • 段金生
    • 摘要: 认识近代民族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主要路径及其表现的一些趋向,探究影响其迅速发展的因素,对理解外来知识进入中国的过程及其与本土文化的互动关系十分有益.近代中国在国际秩序的空前变革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民族研究的认识、路径等内容发生了新变化.清末分科治学推进了民族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同时民族学的发展也受到西学传播、留学生归国及时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民族研究的发展路径上,历史性是民族研究的重要根基,民族田野调查是民族研究的基本方法,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是民族研究的突出特征.民族研究实践的本土化、中国化趋势明显,应用民族学发展迅速,民族研究与边疆研究在相互交织中不断发展,表现出实现中华民族富强这一强烈的时代特色.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