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丘脑痛

丘脑痛

丘脑痛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744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上海针灸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国针灸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全国针灸教育学术大会、山西省针灸学会2009年会、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循证针灸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2016学术年会暨岭南中医传承论坛、中医脑病青年论坛等;丘脑痛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雪、樊小农、武连仲等。

丘脑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3.31%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2744 占比:96.55%

总计:2842篇

丘脑痛—发文趋势图

丘脑痛

-研究学者

  • 张雪
  • 樊小农
  • 武连仲
  • 路明
  • YANG Xirui
  • 刘国成
  • 刘夏
  • 卢昌均
  • 卢颖
  • 孙忠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尹金玉; 徐西元
    • 摘要: 卒中后丘脑痛是一种病程较长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中枢性疼痛。西医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作者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卒中后丘脑痛的研究进程。从中医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辨证分型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认识。特别是从近年来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及中医疗法联合治疗等方面对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作一综述。
    • 杨晓鸿
    • 摘要: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身痛逐淤汤加减对中风恢复期丘脑痛疼痛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针灸联合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简化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临床疗效、血浆-内啡肽(β-EP)、血清P物质(S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两组SF-MP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β-EP高于对照组,S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丘脑痛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抑制致痛物质的释放,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水平。
    • 刘月; 王若愚; 李慎微; 韩沂晓; 杏亚婷; 王益言; 陈虹旭; 王东岩
    • 摘要: 文章对以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发现研究选穴多为郄穴、标本配穴及头部、腹部、腕踝部取穴;针刺方法包括:电针、调神止痛针法及醒脑开窍针法;综合疗法的优势也日益突出。针刺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冲动的传导,激活内阿片肽系统以及对痛的情绪进行调控等方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诊疗拓展新思路。
    • 朱吉强; 卢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采用马来酸氟吡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0年1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本院就诊的50例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下,均分成25例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马来酸氟吡汀联合阿米替林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VSA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联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采取马来酸氟吡汀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感,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李国忠; 张勤; 刘海超
    • 摘要: 目的 评价中风回春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8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9例,对照组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风回春片,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医证候(肢体疼痛、肢体拘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舌暗脉细涩)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4.21%)高于对照组(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治疗后试验组的VAS评分、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加巴喷丁治疗丘脑痛的基础上联合中风回春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琦鑫; 卢颖
    • 摘要: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联合通心络配以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疼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于定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并辅以针灸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66.67%(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通心络配以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疗效较好,对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有明显作用,同时未明显增加药物副作用,安全性较好。
    • 孙悦玲
    • 摘要: 目的:研究头针联合夹脊穴治疗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头针联合夹脊穴组(治疗组)8例和体针组(对照组)8例,两组每日治疗1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4个星期.用VAS评分计算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指标.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提示头针与夹脊穴组总体疗效优于体针组,且复发率低于体针组.结论:头针联合夹脊穴治疗丘脑痛有明显优势,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疗法.
    • 卢颖; 杨静棉; 岳燕霞; 张琦鑫
    • 摘要: 目的探究阿米替林、通心络和针灸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抑郁焦虑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阿米替林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并辅以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28 d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28 d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替林、通心络和针灸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丘脑痛疗效较好,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好,对丘脑痛的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 曾卓; 王志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得生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所致丘脑痛的疗效及对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7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后所致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观察组30例在其基础上给予脑得生丸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和总分,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SAS与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脑梗死后所致丘脑痛的基础上加用脑得生丸可显著缓解疼痛及伴随症状和抑郁焦虑不良情绪,且安全性高.
    • 郭萌; 王鑫; 王万胜; 刘夏; 赵丽; 毕锋莉
    • 摘要: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NRS评分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及抑郁程度,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