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梅花针

梅花针

梅花针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3年内共计12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2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74222篇;相关期刊367种,包括光明中医、广西中医药、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2015年外科学术年会暨外科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2014中国(宁夏)民族医药国际论坛、第三届全国回医药学术论坛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分会成立大会等;梅花针的相关文献由223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炜华、杨开云、王成江等。

梅花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2 占比:1.38%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74222 占比:98.55%

总计:75316篇

梅花针—发文趋势图

梅花针

-研究学者

  • 赵炜华
  • 杨开云
  • 王成江
  • 罗福基
  • 孙晓辉
  • 张勇
  • 张琳
  • 杨玲
  • 王纪湘
  • 章东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晨芳; 周萍; 胡凤鸣
    • 摘要: 目的探究梅花针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梅花针联合拔罐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指标、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后遗神经痛,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缩短病程,缓解疼痛感,促进皮损愈合,值得推广。
    • 胡亚才; 刘佳琳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于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及PSQI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曹瑾; 邓海军; 邓加勤
    •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梅花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艾灸联合梅花针治疗。2组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变化,分析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个月中医证候评分、DLQI积分均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DLQI评分均比治疗后1个月降低(P<0.05),且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积分均更低(P<0.05)。结论2种治疗手段对斑秃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且艾灸联合梅花针的疗效优于梅花针治疗。
    • 崔秀芳; 范萍; 赵丽君; 舒晓芳; 陈贝贝; 刘燕
    • 摘要: 目的观察体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2者合用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影响,以便在未来的中风治疗中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120例住院的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梅花针组、体+梅花针组,每组40例。体针组采用单纯体针治疗,梅花针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体针+梅花针组将2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14次后对比3组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14次后3组患者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且治疗后体针+梅花针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治疗总有效率较单纯体针组、梅花针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体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方氏头针穴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梅花针叩刺治疗。
    • 孟立强; 王建云; 程艳婷; 王海萍; 马艳竹
    • 摘要: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镵针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α(IL-1α)的影响。方法:将48例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联合镵针组(治疗组)和毫针组(对照组),各24例。梅花针联合镵针组采用梅花针弹叩刺皮损区、皮损周围区,并行鑱针轻划耳廓敏感区,每周1次,共4周;毫针组行局部围刺法和体针常规取穴法,每周2次,共4周。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皮损积分、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检测血清TNF-α和IL-1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皮损积分、愈显率、复发率、血清TNF-α及IL-1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花镵针组优于毫针组。结论:梅花针配合镵针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1α含量,抑制炎症水平,在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上比毫针常规针刺具有优势。
    • 苏莹
    •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囊肿切除术后并发脊髓空洞症的临床体会分析,探讨脊髓空洞症病因病机及新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分析大连康复疗养中心2017—2019年收治的2例乳腺囊肿切除术后并发脊髓空洞症临床症状及中医诊治资料,观察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2例乳腺囊肿切除术后并发脊髓空洞症经过中药汤剂、针灸、梅花针联合治疗,收效甚佳。结论采用中医治疗乳腺囊肿切除术后并发脊髓空洞症,患者易接受,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少,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 张洪淞; 刘擎
    • 摘要: 目的:探讨梅花针联合清脑止痛胶囊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血浆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水平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清脑止痛胶囊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梅花针联合清脑止痛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镇痛效应评分、生活质量以及血浆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联合清脑止痛胶囊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极大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显著降低血小板5-羟色胺以及血浆神经降压水平,提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罗荣卿; 胡玉英; 韦晓芸
    • 摘要: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的方法有:针刺联合中药内服、针刺联合中药外敷、针刺联合穴位贴敷、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子午流注针法联合中药熏蒸、皮内针联合中药复方、梅花针联合中药熏蒸等。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方式多样,针刺的疗效与手法的轻重、补泻方式的运用息息相关,中药治疗讲究整体观念、合理的组方原则,因此,在选择合适的针刺方式与中药辨证施治对于面神经炎急性期、缓解期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可直接影响面神经炎的预后,故如何将两者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是今后治疗的重点、难点。今后可根据同一种证型选择合理的针刺与中药治疗方式进行多种组合方式间的对比性研究,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另外,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针刺及中药的治疗方式均可作用经络而达到减轻神经炎症、保护神经损伤的作用,故可尝试寻找其联合治疗的有效靶点,为临床治疗面神经炎提供最佳方案。
    • 茅安琪; 沈辉; 李咏梅
    • 摘要: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港市中医医院皮肤科2016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1次/3 d,共治疗15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加用梅花针治疗,1次/周,共治疗15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皮损面积积分、皮损色素沉着评分、血清sICAM-1水平及生活质量DL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损面积积分、血清sICAM-1水平、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皮损色素沉着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梅花针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进展期白癜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血清sICAM-1水平,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
    • 刘明菲
    • 摘要: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该文分享应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1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