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

正中神经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8987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全国周围神经学术会议暨东北地区第三届手外科学术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2007年浙江省显微外科会议等;正中神经的相关文献由2288位作者贡献,包括田东、顾玉东、常万绅等。

正中神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4 占比:1.0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8987 占比:98.99%

总计:79794篇

正中神经—发文趋势图

正中神经

-研究学者

  • 田东
  • 顾玉东
  • 常万绅
  • 卢祖能
  • 史其林
  • 张云涛
  • 李玉成
  • 王涛
  • 陈琳
  • 初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丹妮; 冉海涛; 敖梦
    • 摘要: 腕管综合征(CTS)是临床最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超声弹性成像可无创检测组织硬度,有助于诊断及评估CTS及其治疗效果。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诊断CTS的进展进行综述。
    • 何紫艳; 肖晗; 洪永锋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健患侧上肢F波的观察和健康人及脑卒中患者上肢神经传导的研究,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点。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37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双侧正中、尺神经神经传导的波幅、潜伏时、传导速度,同时观察组采集双侧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时、平均波幅、F/M比值、出现率,运用上肢Fugl-Meyer量表(FMA-UE)评估观察组患侧上肢的肢体功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健侧相比,患侧F波的最短潜伏时延长,正中、尺运动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健侧正中神经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时延长,尺神经电位潜伏时延长,尺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P<0.05)。(3)偏瘫侧FMA-UE评分与患侧尺运动神经CMAP的波幅、尺运动神经患侧与健侧CMAP的波幅比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双侧周围神经受损,且偏瘫侧上肢运动神经受损程度与该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因而在脑卒中康复中应注意评估并改善周围神经的功能。
    • 沈素红; 耿丰勤; 付卓; 陈超; 秦刚喜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腕横韧带联合正中神经阻滞治疗腕管综合征(GTS)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患者36个腕关节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松解腕横韧带联合腕管内正中神经阻滞治疗。于术后1 w、4 w、12 w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6个腕关节术后均未见肌腱、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SNCV、SNAP、DML、CMAP术后1 w、4 w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w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 w时36个腕关节临床疗效评价优21个,良9个,一般4个,差2个,优良率为83.3%。结论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腕横韧带联合正中神经阻滞治疗轻中度CTS精准、安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贺亚超; 程海涛
    • 摘要: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治疗的CSR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基尔疼痛量表-简表中的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 scale,VAS)和疼痛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症状体征积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PI评分、VAS评分和PR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和上肢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上肢麻木、颈椎活动度和上肢肌力,提高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
    • 劳传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上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时用鞍状电极代替指环电极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东莞市东华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上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时,为其分别采用指环电极与鞍状电极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的传导速度及波幅,然后比较检测结果。结果:1)为这些患者采用指环电极检测尺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的结果显示,其尺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0.2±5.5)m/s,其尺神经的传导波幅为(14.3±4.2)mV。为这些患者采用鞍状电极检测尺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的结果显示,其尺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0.4±5.8)m/s,其尺神经的传导波幅为(14.6±4.4)mV。为这些患者采用指环电极与鞍状电极检测尺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为这些患者采用指环电极检测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的结果显示,其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3.6±7.8)m/s,其正中神经的传导波幅为(8.8±3.8)mV。为这些患者采用鞍状电极检测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的结果显示,其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为(42.9±8.0)m/s,其正中神经的传导波幅为(8.5±2.5)mV。为这些患者采用指环电极与鞍状电极检测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上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时用鞍状电极代替指环电极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的传导速度及波幅切实可行。
    • 赵国瑞
    • 摘要: 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由于腕管内压力的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继而表现出手桡侧三个半手指(拇、食、中指及无名指桡侧半指)感觉麻木、刺痛,甚至感觉异常、握持无力等一系列症状。
    • 宋媛; 吴春芳; 赵冬凤; 薛凌
    • 摘要: 目的比较肌电图不同检测方法在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诊断中的阳性率,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早期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临床诊断为CTS的患者108例。常规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检测,正中神经感觉刺激拇指、环指;正中神经加做腕-掌运动传导测定(掌刺激法);并对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行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和分析;比较常规神经传导检测法(常规法)、腕-掌刺激法(掌刺激法)、环指和拇指对比法在早期CTS中的诊断的阳性率。结果掌刺激法中的腕-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低于36 m/s即考虑诊断为CTS;掌刺激法阳性率为89%,明显高于常规检测法53%、环指刺激对比法、拇指刺激对比法64%。结论腕-掌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在腕管早期诊断中非常敏感,腕-掌MCV低于36 m/s,可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加做掌刺激可提高腕管综合征检出的阳性率。
    • 刘胜元; 马建军; 黄建民; 韦正知; 韦建恒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手术前后腕管内压力测定在腕管综合征(CT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35例(42腕)CT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进行腕横韧带松解,分别测定并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休息位、伸腕位和屈腕位的腕管内压力,记录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肌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内镜下手术切开后有3腕的腕管内压力仍高,改为开放式手术,术中见大量的滑膜增生。35例(42腕)患者术后休息位、伸腕位和屈腕位的腕管内平均压力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3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无感染,未发现肌腱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25腕完全恢复(59.52%),13腕症状明显好转(30.95%),4腕症状轻度改善(9.52%),无症状加重病例,整体优良率达90.48%。术后6个月,本组病例均无复发。结论通过比较内镜手术前后腕管内压力值,可对腕横韧带松解程度进行评估,防止减压不彻底,对采用微创手术治疗CTS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李元朋; 魏欢
    • 摘要: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配合rTMS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残疾评定量表(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MoCA评分分别为(11.21±1.63)分、(27.93±2.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1.50)分、(26.58±1.39)分,DRS评分为(6.34±1.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6±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m、rCBF、rCBV分别为(57.94±5.36)cm/s、(48.64±3.53)mg/100 g、(3.24±0.37)mg/100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7±4.05)cm/s、(42.02±3.81)mg/100 g、(2.83±0.33)mg/100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配合rTMS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孟宪宇; 李秋红; 刘岩; 张旭; 王磊; 姜巍; 李凤久; 董礼榤
    • 摘要: 目的 探寻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神经易卡压点的体表投影,应用三线定位法快速诊断。方法 观察正中神经与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解剖关系,测量正中神经在穿出旋前圆肌处的直径。以肱骨外上髁为A点,肱骨内上髁为B点,桡骨茎突为C点,三点均选择最高点定位;正中神经穿入旋前圆肌点(D)、正中神经与旋前圆肌下缘交汇点(E)、正中神经穿入指浅屈肌腱弓点(F)点及正中神经穿出指浅屈肌点(G),ABC点连线成三角形,分别测量各点到AB连线、AC连线、BC连线的垂直距离。并以C点至AB的垂直距离为前臂的相应长度,以D、E、F、G点至AB连线的垂直距离数值除以前臂长度,测量各点在前臂相应的自身位置比。结果 10具标本的正中神经均在旋前圆肌肱骨头与尺骨头之间穿行,走行斜向下穿出,与指浅屈肌交汇,7具标本可见指浅屈肌联合腱弓,3具标本可见指浅屈肌纤维弓,未发现无外侧头的指浅屈肌。旋前圆肌腱膜或腱束等结构异常,指浅屈肌腱弓处筋膜异常增厚或纤维化以及腱性结构异常时,可产生对邻近正中神经的卡压。正中神经穿出旋前圆肌处直径,成年男性左、右两侧平均(3.12±0.12) mm,成年女性左、右两侧平均(2.87±0.11) mm。结论 旋前圆肌与指浅屈肌腱弓处的组织结构变异易形成正中神经卡压,产生旋前圆肌综合征相关表现。“三线定位法”可对神经易卡压点进行精准定位,有助于快速诊断旋前圆肌综合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