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次债危机

次债危机

次债危机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18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39465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法学论坛、东岳论丛、经济研究导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国际金融青年论坛、“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开放问题”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期货高管年会等;次债危机的相关文献由10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建、冯金余、王亦平等。

次债危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9465 占比:99.94%

总计:139554篇

次债危机—发文趋势图

次债危机

-研究学者

  • 王建
  • 冯金余
  • 王亦平
  • 王前
  • 胡金焱
  • Jody Shenn
  • Saijel Kishan
  • 中国检验检疫编辑部
  • 丰君子
  • 于占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丰君子; 于媛媛
    • 摘要: 从2017年至今,次级债在欧洲以高达8.4%的收益率,跑赢包括高收益债券、公司债券和主权债券在内的主要债券品种,后者平均只有约2%的收益率。借助本次行情,次级债仿佛扫清了次债危机时人人喊打的颓态,再度以“绩优资产”的身份回归投资视野,实情果真如此吗?
    • 冯蓓; 许泱
    • 摘要: 基于2007年次债危机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对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风险的积累始于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期,并会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和金融危机的形式集中释放,在这个过程中,以维持物价稳定为第一目标的货币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来自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的证据显示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产价格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大,而价格与产出的稳定并不能确保金融稳定,因此需要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改进,不能依靠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应该相互结合,同时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在物价稳定和资产价格稳定之间进行权衡.
    • 王硕; 王影
    • 摘要: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股市、汇市及商品期货市场,给全球带来巨大损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创新过度及金融监管缺失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引,思考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认为金融发展需创新与监管并举.
    • 孙晓然
    • 摘要: 当前金融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的不断加快,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加上金融本身的高风险性都决定了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性,同时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明显显现出来.因此,本文对次贷危机爆发的金融监管层面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国际金融监管层的改革,同时结合我国现状,探究国内金融监管在今后的发展完善之路,是本文最后的落脚点.
    • 陈蒙果
    • 摘要: 危机事件具有规律性,也有其特殊性。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的经济危机,每一次危机有其相似性,也有其特殊背景。2008年次债危机过去5年之久,笔者认为对其爆发的原因探究对我国现实经济仍具有警示作用。此次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实体经济本身的泡沫膨胀,可以说这是所有危机的共性。然而,既然人们深受历史之害,为什么还任由新危机出现呢?本文主要从两部分对此做出探究:第一部分对于本次危机的主要金融衍生工具CDS、CDO等作出分析;第二部分分析金融创新给人们的行为带来的特殊影响。笔者认为正是这些特殊性将危机的实质掩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地促使泡沫产生,使得金融风险远远超出人们的控制范围。
    • 于占国
    • 摘要: 当前发端于美国的次债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大打击。我国经济也深受其影响发展速度放缓,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依靠出口的外资公司。由于订单减少,产品积压滞销,再加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生产经营非常困难。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社会责任,
    • 房林
    • 摘要: 迈入21世纪,我国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在与全球经济关联度不断提高、影响日益深远的新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内外环境凸显出重重危机,生存状态日益恶化,大量名噪一时的巨人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企业生存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尤其是近年来,类似美国次债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东动荡局势及日本地震引发的核危机等突发事件带来全球经济的巨幅波动,同时我国国内的水灾、雪灾、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因成本推动型通胀引起的宏观调控等政策性风险不断加大,使企业在内外夹击中艰难运营,并多次出现大批沿海城市的中小企业亏损倒闭的群体现象,致使中国境内企业整体生命周期缩短现象严重。因此,如何提高企业承载能力来对抗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 苗长青
    • 摘要: Breaking out in America in 2008 and quickly sweeping all over the world,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brought disaster to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n resulted in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readjustment of the world economic pattern.The position of Sino-US trade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is new world economic patter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perly handle the Sino-US trade relationship.What's more,it is also a real boost morale for the recovery of global economy.In the post-crisis era,Sino-US trade is facing new situations,new circumstances and new diversification.China should size up the sitn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its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new ideas for the Sino-US trade cooperation without hurting the America's interests.%2008年,美国发生了席卷全球的次级债危机,殃及到中国的加工贸易,进而导致世界经济危机,最终使得世界经济格局的局面重新调整。而在这新的世界经济格局里,中美贸易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正确处理好中美贸易关系不仅对于中美两国有着重要意义,更是给处于恢复中的全球经济打了一颗强心剂。在后危机时代,中美贸易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局面,我国应该依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在不伤害美国利益的前提下,构建中美贸易合作的新思路。
    • 摘要: 自美国次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衰退周期中。今年以米,全球经济增速更是弱于预期,尤其是欧元区和儿个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越来越显示出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靠什么解决可持续增长问题?各国的实践已经证明,靠货币超宽松政策,靠借债和投资,都是继续制造泡沫,未来的风险更大,因为传统产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
    • 颜时雨
    • 摘要: 针对始发于2007年的次债危机,本文通过采集大量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缺陷是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国长期失衡政策是危机的直接原因,国际评级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失职是危机的外在原因,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存在缺陷的经济条件则是危机迅猛蔓延的重要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