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樟树叶

樟树叶

樟树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9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水产、渔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56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致富天地、实用医技杂志、种子世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智能化粮库建设与绿色储粮学术研讨会等;樟树叶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忠海、盘锦丹、林翔云等。

樟树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5.8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256 占比:94.16%

总计:2396篇

樟树叶—发文趋势图

樟树叶

-研究学者

  • 李忠海
  • 盘锦丹
  • 林翔云
  • 吴宇
  • 周建阳
  • 张培
  • 张慧
  • 潘宇晨
  • 范承广
  • 薛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蒋世艳
    • 摘要: 有人说,人生总有一个时间,故乡会找你回来。2020年8月的一天,张幕轩站在了孩童时代曾经奔跑过的操场,回到故乡的母校——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农场石榴红小学,阳光若钻石般透过繁茂的樟树叶撒落下来,星星点点闪耀在他身上,像给他佩戴了无数闪耀的奖章。环视被白墙黛瓦和青青菜园包裹的校园,张幕轩的脑海中突然回想起《绿叶对根的情意》:“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 杨素华; 黎贵卿; 陆顺忠; 苏骊华; 党中广
    • 摘要: 为探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叶挥发油和纯露的抑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醇型(左旋、右旋)、柠檬醛型、油樟型和龙脑型樟树叶挥发油和纯露,使用试管法和纸片法比较挥发油和纯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芳樟醇型樟树叶出油率较高,分别为2.02%(左旋)和1.95%(右旋);油樟型樟树叶纯露得率最高(0.52%);芳樟醇型(右旋)和油樟型挥发油抑菌效果最好,对试验所检验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31.25μL/mL;油樟型挥发油的杀菌效果最好,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5μL/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脓假单孢菌的MBC均为250μL/mL。芳樟醇型(右旋)纯露有抑菌效果,对所有试验菌的MIC为500μL/mL;其他纯露只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所有纯露均未发现有杀菌作用。
    • 张安平; 张倩儿; 赖文锋
    • 摘要: 以樟树叶为原料制成的生物炭作为吸附剂,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对不同物质的饱和吸附量与其分子粒径和沸点成负相关。甲苯、四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1,2,4-三甲基苯4种物质在生物炭中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28.4,275.2,253.4,176.6 mg/g。生物炭吸附甲苯的穿透时间为2.97 min,达到穿透点后,吸附效率会显著下降。不同组分同时吸附存在抑制作用,导致单个组分饱和吸附量降低,但吸附总量有所增加,表明不同组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叠加效应。同时,利用热再生法能够有效地再生生物炭,再生利用率达到91.3%。因此,樟树叶生物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可再生的VOCs吸附剂。
    • 廖矛川; 汪迎洲; 杨芳云; 李竣; 任永申
    • 摘要: 为研究樟属植物樟树叶化学成分,采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聚酰胺、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从樟树叶的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苯乙醇类化合物,7个为酚类/苄基类化合物,1个为苯丙酸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熊果苷(1)、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2)、苄基-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3)、淫羊藿次苷D;(4)、对羟基苯乙醇-α-L-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5)、3,5-二羟基苯乙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6)、4-羟基苯乙醇-3-O-β-D-(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3-羟基-苯乙醇-4-O-(6’-O-β-芹呋喃糖基)-β-D-葡吡喃糖苷(8)、对羟基苯甲醛(9)、香草醛(10)、对羟基苯乙酮(11)、丁香酸(12)、绿原酸正丁酯(13).化合物2~8,13为从樟属植物中首次分离.
    • 管珣; 张琰; 徐云杰; 陶雷; 胡晓军; 周志辉; 张梁
    • 摘要: 针对中国南方常见的香樟落叶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该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樟树叶颗粒燃料成型工艺,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法解释了胚料成型机理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法分析香樟树叶热压成型过程中原料含水率、原料粒径对成型燃料密度和机械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料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呈正相关;随着含水率增加,成型颗粒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耐久性持续减小;原料粒径减小后,成型燃料的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数值分布更密集。通过正交试验,验证含水率与粒径间存在对密度与机械耐久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确定樟树叶颗粒燃料最优压制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20°C、压强110.14 MPa、保压时间60 s条件下,最优成型密度工艺参数为:含水率6%、粒径0.6~1 mm,最优机械耐久性工艺参数为:含水率3%、粒径0~0.6 mm。研究结果可为香樟落叶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 张昊宇; 陆晔婷; 李建红; 徐俊杰; 彭亚倩; 李果; 邓婷允; 侯秀良
    • 摘要: 为了优化樟树叶色素提取的工艺条件,改善天然樟树叶色素的提取效果,讨论了高速破壁、超声波及热浸提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对色素提取的影响,对不同时间、不同质量分数乙醇/水溶剂高速破壁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优化了樟树叶色素毛织物染色工艺,对染色性能及织物防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树叶色素提取的优化工艺为:高速破壁提取方法,质量分数60%乙醇/水混合溶剂,樟树叶提取物得率可达17.37%,所提取色素在染浴pH值为5时对毛织物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染色后的毛织物具有一定的防蛀效果.
    • 左明戈
    • 摘要: 少年站在茅屋边的樟树下张望,夕阳给大地抹上一层金灿灿的色彩,樟树散发着独特的香味儿。少年喜欢这种淡淡的香味儿,他吸了一口又一口。少年的手在布满深沟裂纹的樟树皮上抚摩。天气炎热,没有一丝风,卵形的樟树叶一动不动。
    • 刘玲; 史亚芬; 肖克萍; 黄洁; 薛金花; 李乐
    • 摘要: 制备一种新型植物有机复合铀吸附剂.用磷酸三丁酯对樟树叶进行改性,得到一种能有效吸附铀的植物有机吸附剂,通过ICP-MS对铀吸附和解吸实验后溶液进行检测得出吸附效率.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为0.02 g,溶液pH 8.5,吸附时间为1 h,初始浓度为200μg/L纯溶液的吸附效率可达98.05%.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模拟盐湖水溶液中,吸附时间为12 h,再用0.25 mol/L HNO3解吸12 h,用ICP-MS检测吸附后及解吸后溶液的浓度,当溶液矿化度分别为400,200,100 g/L时,铀的提取率分别为74.25%,82.68%,93.53%.该吸附材料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在碱性、共存离子等复杂条件下可以有效提取盐湖水中铀,为铀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周海旭; 李晓晴; 李忠海; 苏同超; 李姝; 冉军舰; 李波; 高晗; 余梦薇; 薛静丽; 李婧瑜
    • 摘要: 为了优化樟叶木脂素超声波技术提取条件,探究其抗氧化性、抗肝癌活性,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各个因素对木脂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粗品经过浓缩、萃取、柱色谱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紫外色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谱(High Efficiency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外标法进行纯度鉴定;同时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研究其抗氧化性;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法研究其对肝癌细胞(HepG2)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樟叶木脂素的最优超声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78 min,超声时间3 min,料液比1:22 g/mL,乙醇浓度60%,在此条件下樟树叶中木脂素提取量为45.31 mg/g;经过纯化和结构鉴定最终得到芝麻素和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其纯度分别为94.84%和90.14%;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芝麻素,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效果,其中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31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为0.71 mg/mL;芝麻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55 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为0.94 mg/mL.细胞毒性试验发现芝麻素、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均对HepG2有抑制作用,且芝麻素对肝癌细胞(HepG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作用大于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综上可知响应面法可以用于樟叶木脂素的提取分离,且该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和抗肝癌的功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