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类
植物类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专利文献105882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致富天地、西北植物学报、全国药材信息等;
植物类的相关文献由46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昱铸、刘裕、李淑华等。
植物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5882篇
占比:99.85%
总计:106044篇
植物类
-研究学者
- 陈昱铸
- 刘裕
- 李淑华
- 杨慧萍
- 王仁宗
- 田楠
- 盖国胜
- 吴焕松
- 周林峰
- 庞永珍
- 李军
- 李刚荣
- 罗恒
- 黄家胜
- 龙亿江
- A·莱昂内-贝
- G·韦斯纳
- 丁立威
- 万川利
- 刘秀文
- 吴思
- 庄文其
- 中村贵光
- 井土幸夫
- 何杰
- 何绍贞
- 侯晓雷
- 候雪蓥
- 冯倩
- 冯国栋
- 刘庆昌
- 刘惠民
- 刘昕晔
- 刘欢
- 刘远
- 刘锋
- 刘长如
- 南红梅
- 史经宇
- 吕海燕
- 周斌
- 商亚芳
- 孙伟
- 孙培健
- 孙学辉
- 孙星
- 孙海维
- 孟颖颖
- 宋水山
- 宋聪
-
-
-
杨飘飘
-
-
摘要:
《诗经》中的祭品,种类繁复,除了动植物外,还有乐舞、玉器诸类.祭祀场合、祭祀对象、参与祭祀人员的身份地位等的不同,祭祀所用的祭品种类、质量、规格等往往不甚相同.《诗经》“祭祀诗”中的祭祀名物,大概可以分成五类,包括酒醴类、动物类、植物类、乐舞类、玉器类.
-
-
-
秦伟瀚1;
阳勇1;
刘翔1;
张小梅1;
赵纪峰1;
郭延垒1
-
-
摘要:
应用UPLC—MS/MS法对10种淫羊藿属植物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药材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联系。采用Phenomenex-C18柱(50 mm×2.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mL/min;质谱离子源为ESI,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
-
-
-
代万;
李春叶;
周顺福;
王有兵
-
-
摘要:
对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近10年文献数量大幅增长,刊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林业调查规划》,发文18篇,文献中动物类研究所占比例较高.文中进一步阐述动物、真菌、植物、社区与保护区关系、土壤、冰川、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Baimaxue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rom 1996 to 2016.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volume of publications in the last 20 years was gradually increasing,especially in recent 10 years.18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the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in which animal studies accounted for the high proportion.This paper further elaborat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nimal,fungi,plants,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and Nature Reserve, soil, glacier,biodiversity,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tourism.
-
-
-
高峰
-
-
摘要: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烹饪王国",以精美的陶瓷餐具、独特的茶酒文化、丰富多彩的筵宴享誉世界。中餐是世界上最好的饮食,理由是它能提供多种多样的食材。中国食材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不像一些小国只有一种气候,因此各地动植物类食材非常丰富。中餐最大的特点是口味多样。即使是同样的食材,在不同地域,味道一定不同。多种原因造就了我国菜肴的丰富口味。
-
-
唐军荣;
辛培尧;
何承忠
-
-
摘要:
植物类“遗传育种学”是林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教学大纲的变革,专业必修课学时普遍被大量压缩.同样,植物类“遗传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学时同样被大量减少.实践教学同理论教学一样,在学科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多年来形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并明显成为阻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屏障.在总结教学经验及与学生座谈的基础上,对西南林业大学植物类“遗传育种学”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林业高等院校植物类“遗传育种学”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