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历史理论

世界历史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92篇,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010篇;相关期刊283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宁夏党校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吴于厪学术思想研讨会等;世界历史理论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会强、刘勇、曹绿等。

世界历史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1 占比:3.4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1010 占比:96.56%

总计:11402篇

世界历史理论—发文趋势图

世界历史理论

-研究学者

  • 刘会强
  • 刘勇
  • 曹绿
  • 张登文
  • 叶险明
  • 吴仁平
  • 吴宏政
  • 张晓忠
  • 张艳国
  • 王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珊珊
    • 摘要: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基础,其核心主旨包括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道路转变和价值目标等三个方面.当今世界,全球化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构建诉求强烈,主要表现在"再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诉求、应对新冠疫情的国际合作诉求、倡导新型国际关系的全球治理诉求等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今历史进程的全新特点与趋势,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其中,共生共赢的发展理念、包容互鉴的新型发展道路、现实型国际社会等三个方面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 刘勇; 王怀信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构建起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历史主体与价值取向,为审视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主体以及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理论启示和理论依据。作为世界历史新阶段下的历史主体,中国立足自身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境况,加强与其他国家间的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进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真正世界历史主体的公正力量。
    • 韩剑锋; 安佳佳
    • 摘要: 近年来,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一系列事件都释放出逆全球化的信号。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逆全球化现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针对当前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一变动,必须从哲学的角度对逆全球化现象进行重新审视。通过梳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三重逻辑,对逆全球化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更好地应对逆全球化这一问题。
    • 陈艳波; 王奕霖
    • 摘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来看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和所彰显的历史发展方向。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资本主义开启了世界历史进程,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异化,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创造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型文明,引领世界历史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 韩岩杉; 张云阁
    • 摘要: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全球化的运动态势,还为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我国应对全球化趋势的重要战略部署,是顺应世界市场和建立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因此,海南将在遵循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发展规律下建设自由贸易港,以坚持中国特色为基本准则,以其现实活动践行世界历史理论所阐发的方式方法,以其发展过程丰富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践经验,以其实际行动为世界历史理论增添中国特色,为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贡献。
    • 田东阳
    • 摘要: 十九世纪上半叶,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世界的变革而引发了人们对于“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世界之问的思考。马克思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形,给出了靠社会主义革命解放全人类,使社会最终变成一个由自由人联合而成的共同体社会。而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挑战日益突出。正是这样一种国际形势又赋予了“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世界之问新的实践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归经典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理论视野、价值追求和实践导向这三个维度之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与时俱进既是当下的实践要求,又是源于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一脉相承。
    • 陈莹莹
    • 摘要: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是分析全球化的理论指南。探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道路的形成逻辑与建设布局,须将中国道路放置于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之下加以考察。中国道路形成的时代场域、战略定位和价值取向与世界历史思想具有内在契合性。中国道路的建设布局,可将世界历史作为参照系,紧紧围绕利用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全球化、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主动融入世界文明传播中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 王梦可; 刘林元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一方面承认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市场进而形成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条件下人受制于物的抽象统治,进而丧失自身主体性展开了激烈批判。由此,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下的“资本逻辑”与“虚幻的共同体”,进一步指出只有人成为“世界历史性”个人时才能恢复主体意识,实现真正的解放,届时世界历史也将转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逻辑为核心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真正共同体阶段。世界历史在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叙事主题基础上,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具有阶段性的叙事主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叙事,它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背景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话语体系和出场方式,是世界历史理论叙事逻辑的当代展开。
    • 张亭
    • 摘要: 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历史角度看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打破了固定思维模式;中国道路的成功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道路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更多的国家提供了新的选择。
    • 杨碧微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工业化的成熟,产业链条上下游衔接网逐渐由个别区域内部循环,扩散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生产资料的无边界流通,带动各地的文化、政治交汇碰撞,在世界范围日益凸显全球化的特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交往形式、社会关系等发生深刻变化,人类进入了“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人类社会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从而催生了带有全球化色彩的世界公民意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中就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阐述了世界公民意识。为此,可以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阐述世界公民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探究世界公民意识培养的生成路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