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

权力腐败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1篇;相关期刊587种,包括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法制与社会、中国监察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八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2014)等;权力腐败的相关文献由100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土红、邵道生、于铁山等。

权力腐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4 占比:79.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61 占比:20.62%

总计:1266篇

权力腐败—发文趋势图

权力腐败

-研究学者

  • 唐土红
  • 邵道生
  • 于铁山
  • 刘俊杰
  • 沈小平
  • 竹立家
  • 郭文亮
  • 陈朋
  • 黄建军
  • 兰荣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云生
    • 摘要: 鲍曼在《后现代性及其缺憾》一书中指出,传统家族的血缘亲情与道德互动虽然不乏温馨成分,但在家族财产层面存在一种“黏液”(the slimy)属性,使人产生丧失自由的恐惧。最核心的问题是产权模糊、权力腐败,以及囿于身份伦理进行不公正分配等。鲍曼指向的无疑是传统家族财产,特别是不动产的公有制或共有制,其评判标准显然来自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价值观。
    • 孙乐艳
    • 摘要: 前不久,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党员的党内监督权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行使边界,对新形势下规范党员有效行使党内监督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证明,党内监督是预防权力腐败、防止政权变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
    • 董鹏鹏; 岑大利
    • 摘要: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党政一把手位高权重,对其的监督往往会陷入同体监督若隐若现、异体监督瞻前顾后、群众监督隔靴搔痒的监督困境,导致腐败案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有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传统因素,也有干部思想认识问题,还有一把手权力配置不科学等体制机制设计上的缺陷。针对一把手监督必须采取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自我革命,加大组织管理和监察力度,加大对违纪违法的惩处力度,发动人民群众,借助网络媒体,增强监督实效。
    • 王译
    • 摘要: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的103个司法裁判文书数据,从高利转贷权力职业分布、腐败时间、交易强度及处罚样态四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后发现:在职业分布方面,区县级及以下行政层级高利转贷权力腐败数量较多,以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人员为主,主要工作领域为财经金融开发、综合事务管理、司法执法;在腐败时间方面,高利转贷权力腐败潜伏期较短,其发展经历了萌生发展期、快速上升期与逐渐衰落期;在交易强度方面,转贷数额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处罚力度偏轻。基于上述特征,提出如下对策:第一,加强金融廉政教育,从思想层面预防高利转贷腐败;第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从制度层面治理高利转贷腐败;第三,加大事后惩戒力度,从法律层面震慑高利转贷腐败。
    • 侯勇
    • 摘要: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十分重视党的廉政建设,并与时俱进地推动党的廉政建设实践,逐渐探索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廉政治理体系。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四个时期探讨党的廉政建设的历史逻辑,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廉政思想来分析党的廉政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从人民立场、主体、利益和监督角度分析党的廉政建设的价值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实践逻辑和进路,以期为制定廉政建设的中国方案提供参考。
    • 郭兴全
    • 摘要: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是建党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聚焦“关键少数”的腐败问题,促使公职人员因打击和震慑而“不敢腐”,因制度和监督而“不能腐”,因觉悟和自律而“不想腐”,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系统观念的有效腐败治理机制。基于系统观念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需要实现反腐败战略由“标本兼治”向“标本协治”的升级转换,实现机制各要素、各子系统在时间上连通、空间上贯通、内容上覆盖,促进法德协同、标本协同、惩防协同、纪法协同、责任协同,形成腐败治理的整体合力。
    • 孙立樵; 郑天祥
    • 摘要: 县委书记是党在县域治国理政中的骨干力量,是县域发展的"一线总指挥"。本文通过对7位因腐败落马的"优秀县委书记"案例的解剖,系统分析了他们落马的主要原因:一是"双面人"现象难以甄别。这种政治上的"双面人"善于伪装,欺上瞒下。二是权力监督不够到位。导致一些优秀县委书记的权力发生异化,滋生了腐败。三是所处政治生态不够健康。党内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遭到破坏,使一些优秀县委书记麻痹大意,落入腐败的陷阱。四是个人素质不够过关。使得一些优秀县委书记放松世界观改造,导致腐败现象发生。这些"优秀县委书记"腐败落马的警示:一是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二是完善机制,科学考察和甄别政治上的"双面人",防止带病提拔。三是从严治吏,加强县委书记权力制约监督,一体推进"三不腐"制度体系建设。四是净化政治生态,打破圈子文化和熟人文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促进县委书记健康成长。
    • 杨嵘均
    • 摘要: 在社会病理学视阈中,权力腐败是一种“生理疾病”,是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的病态症候.辩证地看,虽然权力腐败是一种病态症候,但是它对于政治安全治理既具有警示意义也具有纠治意义.反对权力腐败是从否定意义上对既有的病理社会和政治的纠治,其结果必然会对中国未来政治安全和稳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明确区分并合理界定权力腐败的警示意义与纠治意义及其限度,既积极预防权力腐败,又正视权力腐败存在的客观现实,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败工作.
    • 徐喜林; 徐栋
    • 摘要: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rruption is related to the strategic deployment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anti-corruption. Over the years, various social circles have interpreted the concept of corrup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resulting in some theoretical confusion and practical disagreement. In order to concentrate the firepower and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and win the overwhelming victory in the anti-corruption struggle, it is suggested to define corruption in a narrow sense and limit power corruption to the scope of public power.Distinguish corruption from unhealthy trend.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passive corruption.The focus of anti-corruption is to abuse power and seek private interests, and to crack down on abuse of power for personal gain.%对腐败概念科学统一的理解、把握与运用关系到反腐败斗争的全局.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腐败概念做了多种解读,在形成反腐败概念理论上"百花齐放"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理论上的混乱与实践上的莫衷一是.为了集中火力、突出重点、精准打击腐败,建议从狭义上界定腐败问题,将权力腐败主要限定在公权范围内.要严格区分腐败的内涵与外延,防止将外延当内涵,造成在对腐败问题的认定上纠缠不清.要科学全面理解与界定消极腐败这一概念,把消极现象与腐败问题区分开来.要按照狭义上的腐败定义对不正之风进行甄别,把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区别开来,将反腐败的重点放在以权谋私上,精准打击以权谋私行为,为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打好攻坚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反腐败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