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效益
服务效益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22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大气科学(气象学)、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2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77058篇;相关期刊302种,包括河南图书馆学刊、晋图学刊、图书馆论坛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第十七届气象影视与传媒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等;服务效益的相关文献由720位作者贡献,包括钱燕珍、孔扬、赵昶昱等。
服务效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7058篇
占比:99.71%
总计:177574篇
服务效益
-研究学者
- 钱燕珍
- 孔扬
- 赵昶昱
- 季旭
- 徐华
- 梅人朗
- 江明
- 王光荣
- 王海萍
- 陈锦红
- 龚幼龙
- 付静
- 任凤鹏
- 何晓冬
- 余玲
- 关梦兰
- 吴伟民
- 周福
- 夏红艳
- 孙海双
- 张建忠
- 张金国
- 李伟
- 李国新
- 李士军
- 李燕
- 李玉霞
- 李跃文
- 梁晓天
- 王惠
- 王文芳
- 王维国
- 王考英
- 王靖元
- 秦振铭
- 罗生洲
- 聂曼曼
- 胡忠富
- 胡梅珍
- 董飘飘
- 许淑珍
- 谢薇
- 赵文广
- 赵桂香
- 陈建新
- 陈艳
- 黄奕祥
- 黄彩英
- CHEN Yan
- CHENKe
-
-
徐擎擎;
李衍彪;
曹伟;
袁静;
马雪娇
-
-
摘要:
农产品品质优劣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可以定量评定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推广普及,具有良好的效益与应用前景。对比国内外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发展现状,总结我国各地应用的主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方法及服务效益,简要分析技术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
-
顾小丽;
钱燕珍;
周伟军;
吴斌;
王晓慧
-
-
摘要:
利用气象资料、灾情资料、浙江宁波地方经济发展数据,采用模糊算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台风“利奇马”在宁波地区的影响进行风险和灾情评估,“利奇马”灾害风险评估等级是1级、特重,实际灾损虽是50.19亿元,但灾情等级5级、较轻,实际灾损低于风险评估等级;用逆推算法计算宁波地区“利奇马”台风的气象服务效益达41.76亿元,占台风直接经济损失与气象服务效益之和的45%,服务效益显著。政府及水利部门根据气象预报做出关闸滞洪的决策部署,在保障水库和下游河道堤防安全前提下,为城乡积涝赢得了45小时的排水时间,降低平原河网水位的压力,减轻了内涝灾害;同时充足的水库蓄水,使得后期出现气象干旱时,保障了本地供水安全,气象服务在减少内涝等灾害风险和保障水库蓄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
-
梁璞;
应珂;
洪怡琳
-
-
摘要:
随着我国对全民阅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亟须做好阅读推广活动的引导工作,助力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文章阐述了阅读推广活动与服务效益的概念,列举了宁波市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相关情况,总结了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服务效益,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相关服务提供参考。
-
-
钱燕珍;
赵昶昱;
孔扬;
陆鋆;
潘婧茹
-
-
摘要:
为提高港口服务质量和促进港口经济发展,文章基于国内外港口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通过降低灾害风险和延长作业时间评估宁波舟山港的港口气象服务效益,并提出定制式港口气象服务的必要性和技术路线。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灾害风险可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2个方面分析,其中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承灾体脆弱性指数随重现期的增大而快速上升;提供针对性港口气象服务后的港口作业时间不断延长,作业时间延长效益每年可达数亿元且会进一步提高;定制式港口气象服务须关注需求引领、专属产品、综合平台和高效机制。
-
-
胡小明
-
-
摘要:
智慧城市是长久的事业,只有始点没有终点。要以组织化视角认识智慧城市,按照区域经济大格局为城市定位。顶层设计要以可持续服务链为中心,建立流畅配套的服务秩序才能保障用户的稳定服务效益,才能积累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政府信息化建设由业务信息化至公众服务再至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是一个递进的发展过程。
-
-
温志伟
-
-
摘要:
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开展馆校合作的背景下,以分析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校园智慧馆服务项目为出发点,就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服务的策略及思考,为高质量、定制化的馆校合作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以此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服务效益。
-
-
王承慧;
邱建维;
瞿嘉琳;
潘晞文;
胡明星
-
-
摘要:
社区中心空间是社区生活圈的核心空间,对社区生活圈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南京玄武区为例,探索了社区中心空间类型分析与服务效益测度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社区中心空间各具特色、优势和问题。该研究拓展了对社区生活圈的认识,对社区生活圈划定、体系建构和社区中心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
-
任凤鹏
-
-
摘要:
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个别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对其服务效益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有效实施。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并就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提出优化对策。
-
-
李建江
-
-
摘要:
在当前用电体制不变革的背景下,县级供电公司实施的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下省级的经营压力将难以直接传递到县级公司以及供电所,由此将使其整体的服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因此本文将基于"服务+效益"的视角实现对供电所内部模拟市场的建设,由此现有的供电所评价业务转化为财务指标信息,进而为推动县级供电公司以及供电所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基于"服务+效益"视角下对供电所内部模拟市场的建设路径进行探究.
-
-
任凤鹏
-
-
摘要:
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个别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对其服务效益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有效实施.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并就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提出优化对策.
-
-
-
-
吉志红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选择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有代表性的低海拔的塬区、海拔相对较高的浅山区和海拔最高的高山区,以德尔菲法作为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评估的形式,依据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评估模型,对苹果主要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苹果主要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总体为6.5%,冰雹气象灾害的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最高,其次是低温冻害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高温和连阴雨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处于中间,干旱的气象服务效益贡献率最低.
-
-
韩旭
-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热带气旋预警服务的效益评估对于提高气象预报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有很重大的影响.热带气旋在风雨等方面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2014年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为例,通过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热带气旋预警服务在一些主流网络媒体的搜索率,广播和电视的使用率,主流手机应用程序的发布频率等来进行效益评估.
-
-
-
陈辉;
贺姗姗;
陈洋;
谢凯;
鲍雅芳
- 《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国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在回顾总结建设成果的同时,也看到了在应急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不足.本文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应急体系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对中国"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中国应急管理和服务效益进一步提高.
-
-
-
单权;
潘娅英
-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以浙江省近2年发生的5个地质灾害典型案例为依托,针对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对地质灾害发生地的社会公众、基层工作人员、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国土部门专家等四类人群进行2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90%以上)被调查者能接收到气象部门的预警短信、对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表示满意.经过2轮反馈调查,专家们估测,气象服务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效益为35.68%,在减少人员伤亡方面的贡献率为59.18%.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多的进行数据共享、部门间互相协作,以达到更好的监测预警效果,尽可能的将地质灾害伤亡损失降到最低.
-
-
赵嵘;
刘汉博
- 《第十七届气象影视与传媒委员会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深化、中国改革的深化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象服务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依托各种媒介渠道提供公众气象服务的各级气象部门经历了各种的机遇与挑战,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就当前多媒介渠道发展的环境下,探讨气象行业如何应对发展变化,站在公众服务角度发展全媒体气象服务业务.国内的气象服务正面临开放网络带来的国外气象服务机构和国内民营机构的直接冲击,原本行政属地化的层级化服务地域界线已经不适合这种市场化的生态环境,应打破内部小的服务市场边界,上下联合为大的边界,才有可能把公众气象服务定位在面向全国市场并走向国际市场。气象传媒服务在大的市场化背景下需要思维方式转变。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下,以形成行业壁垒的方式排斥其他气象服务运营者进入市场的思路应彻底转变。“合聚变”顺应发展趋势,更好借助市场力量,借助市场资源,以保障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未来气象服务全媒体产业发展之道。
-
-
赵嵘;
刘汉博
- 《第十七届气象影视与传媒委员会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深化、中国改革的深化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象服务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依托各种媒介渠道提供公众气象服务的各级气象部门经历了各种的机遇与挑战,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就当前多媒介渠道发展的环境下,探讨气象行业如何应对发展变化,站在公众服务角度发展全媒体气象服务业务.国内的气象服务正面临开放网络带来的国外气象服务机构和国内民营机构的直接冲击,原本行政属地化的层级化服务地域界线已经不适合这种市场化的生态环境,应打破内部小的服务市场边界,上下联合为大的边界,才有可能把公众气象服务定位在面向全国市场并走向国际市场。气象传媒服务在大的市场化背景下需要思维方式转变。在封闭的市场环境下,以形成行业壁垒的方式排斥其他气象服务运营者进入市场的思路应彻底转变。“合聚变”顺应发展趋势,更好借助市场力量,借助市场资源,以保障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未来气象服务全媒体产业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