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神论

有神论

有神论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1年内共计282篇,主要集中在宗教、中国政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23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中国宗教、科学与无神论、党政干部学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第十届五四科学讨论会、第十二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等;有神论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国平、刘爱莲、朱林等。

有神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0 占比:23.2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923 占比:76.60%

总计:1205篇

有神论—发文趋势图

有神论

-研究学者

  • 周国平
  • 刘爱莲
  • 朱林
  • 涂建华
  • 田心铭
  • 丁宝兰
  • 刘永明
  • 孔京京
  • 张利艳
  • 张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艾伦·伍德; 张晓萌
    • 摘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与传统宗教观的博弈中表现出明显的自然主义的特征和无神论的倾向.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一方面以"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的论断为依据否定了包括上帝在内的一切完全自足的自在存在;另一方面又将人与自然描述为"本质性的"或"通过自身而存在",以此来解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实现依赖于人类实践意识而非上帝意志.马克思的两套论证在强有力反驳有神论的同时,围绕着"自在"存在与否的问题形成了不相兼容的两种逻辑.
    • 艾伦·伍德; 张晓萌(译)
    • 摘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与传统宗教观的博弈中表现出明显的自然主义的特征和无神论的倾向。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一方面以“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的论断为依据否定了包括上帝在内的一切完全自足的自在存在;另一方面又将人与自然描述为“本质性的”或“通过自身而存在”,以此来解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实现依赖于人类实践意识而非上帝意志。马克思的两套论证在强有力反驳有神论的同时,围绕着“自在”存在与否的问题形成了不相兼容的两种逻辑。
    • 刘福军
    • 摘要: 毛泽东无神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层次的理论观点.一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神"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推翻神权、打倒神道地主和破除迷信观念,以及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二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宗教信仰是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研究宗教问题、批判神学和破除迷信观念,要向人民群众宣传无神论,以及要用无神论代替有神论.三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的关系的理论观点,包括:宗教问题是个群众问题,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无神论者与有神论者应相互尊重和团结合作,党同宗教界要建立统一战线.
    • 胡宗超
    • 摘要: 在现今科技时代,有神论退守道德的营垒,质疑并攻击无神论的道德理论已成为常态,甚至导致整个社会对无神论者道德上的担忧和偏见.21世纪的新无神论者主要基于自然科学建构自身道德理论.但总体来看,新无神论者对道德理论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存在普遍采纳自然主义策略、忽视人文理论资源的共性问题.鉴于此,新无神论者在道德理论建构上应该将"破"与"立"相结合,加强道德理论建构;将描述与规范相结合,接纳主流规范伦理学理论;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秉持更为"科学的"无神论立场.只有不断完善无神论视角下的道德理论,无神论才更能深入人心.
    • 余一泓
    • 摘要: 此文是對近代保守派學者劉咸炘的一份歷史學研究。這一研究從劉氏頗受關注的歷史觀切入,終於其人仍有待深入探究的理事論和新文化批評。首先,此文説明了劉氏的歷史觀念雖然承襲自章學誠,但支撑其歷史觀的乃是理學色彩濃厚的理事論。鑒於劉氏有學史以明道的價值訴求,此文在之後又分析了劉氏在其理事一元論學説中對於人性本善的回護,並指明這一回護中德福難得一致的問題。隨後,此文分析了劉氏在處理此問題時圍繞鬼神有無之問題對無神論所作的批評及其困境,指出劉氏保守的理事文化觀反映了文化保守派在近代中國的弱勢處境。最後,此文引述馬一浮對“六經皆史”的批評,試探劉氏學思在近代思想史中間的位置。
  • 6. 论宪法信仰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范进学
    • 摘要: 使人民信仰宪法的内在要素在于宪法自身所蕴涵的神圣价值以及这一价值所体现的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社会共识与共同利益.同时,宪法信仰的情感表达离不开各种体现庄严与神圣性的宪法仪式,这些仪式在我国主要包括宪法宣誓仪式、升挂国旗仪式、奏唱国歌仪式、悬挂国徽仪式等,它们构成了宪法信仰的外在要件;宪法信仰的生成,除了具有信仰者内在的确信情感与外在的仪式表达外,还与宪法作为法规范在现实社会中实施的深度与广度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真正实施和推进宪法审查或合宪性审查,并激活宪法文本上的权利条款,才能使人民树立起对宪法的信奉乃至信仰的情感;宪法信仰作为一种世俗信仰,不仅需要对宪法权利保障的深刻体验,而且更需要政府与社会对公民进行宪法教育与宣传.宪法教育对于公民培育对宪法的信仰意识与情感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通过不断、持续地宪法教育,才能渐渐将宪法意识与宪法精神铭刻于公民的心中,使公民慢慢树立起对宪法的信仰.
    • 黄毅
    • 摘要: 笛卡尔把"我思"中蕴含的"清楚分明的知觉"看作真理的标准.然而"我思"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得一个复杂的数学真理的证明必须在多个"我思"中展开,这意味着人们必须确证对中间结论的回忆为真.对于笛卡尔而言,这种确证是由上帝的良善保证的,因而笛卡尔认为数学真理与对上帝的信仰是不可分的.通过区分数学真理与对数学真理的回忆,笛卡尔能够规避循环论证的指责.然而,本文认为虽然有神论能够为"上帝的记忆功能"添加一层心理的确信,但是上帝的独立存在性意味着他的"记忆功能"对于无神论者也同样是成立的.
    • 赵晓雍
    • 摘要: 首先,是世界观的不同。也就是如何观察、分析、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宗教是以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神灵为共同特征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唯心主义是其共同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无神论。而宗教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有神论,两者在这个问题上是对立的。
    • 刘晨晔
    • 摘要: 科学时代人们依然需要信仰,因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确定性,科学只能给人们提供事实确定性,信仰则给人们提供价值确定性,二者同样重要,不可或缺.人们的信仰既可以是有神论的非理性信仰,也可以是无神论的理性信仰,二者依然同时并存,从全球整体考察,前者声势更隆.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以及作为二者非法嫡生子的资本拜物教耦合联动共谋使传统有神论信仰的独霸地位动摇,更使信仰重建成为时代难题.未来突破难题的关键在于克服资本逻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