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进食
早期进食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专利文献7093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早期进食的相关文献由435位作者贡献,包括丛维红、冯缓、刘玉霞等。
早期进食
-研究学者
- 丛维红
- 冯缓
- 刘玉霞
- 吴立强
- 徐霞
- 杜海岭
- 杜绪强
- 王香
- 许瑞华
- 郎琅
- 颜琬华
- 兰平
- 冯秋琪
- 刘婷
- 吕红芬
- 吴文波
- 唐国文
- 康杰
- 张露
- 张馨仁
- 曹萍
- 曾晓英
- 李俊
- 李燕
- 李静静
- 梁美玉
- 沈怡
- 温碧香
- 王婉秋
- 王荣
- 王菊梅
- 王颖
- 苗春林
- 葛秀萍
- 谢盛莉
- 赵贵美
- 赵静
- 陈凤霞
- 雷佳芳
- 高洋
- NADIA MOHEBATI
- 丁思韩
- 丁美华
- 万春艳
- 严岩
- 丰小庆
- 于文君
- 付军
- 付凌敏
- 付立
-
-
黄娟娟;
卢晓云;
苏洁;
汪翰英;
周莹;
陈露
-
-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不同的进食时机对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住院并行结直肠ESD术的患者共145例,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根据患者术后进食时间纳入试验组(进食时间≤24 h)及对照组(进食时间>24 h),每组各35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短径、长径、面积)、术后并发症(出血、穿孔、发热)、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舒适度调查项目(恶心、失眠、腰背部不适、腹痛、饥饿感、口渴)的差异性。结果经倾向性匹配后,两组患者进食后的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长较对照组住院时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9±1.58)天比(5.23±1.14)天,P0.05)。结论与常规的术后进食方案相比,早期进食并不会增加结直肠ESD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术后舒适度,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
董敏;
郭文巍;
刘辉;
曾秋璇
-
-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下全身麻醉电视辅助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安全进食的时间。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VATS肺部切除术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研究组术后2 h首次进食,对照组术后6 h首次进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呛咳、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因不能按时手术或中途转开胸的34例患者退出试验,206例完成试验。研究组116例,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62.33±12.77)岁;对照组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60.19±13.28)岁。研究组术后第2天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79.2±75.3)mg/L、(38.6±8.3)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8.8±67.8)mg/L、(35.9±6.2)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1、2.578,P=0.003、0.011);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24.8±11.0)h比(31.2±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3,P0.05)。结论ERAS理念下全身麻醉VATS肺部切除术患者术后2 h内进食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增加呛咳、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
张宇超;
万春艳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时间进食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中毒后进食时间不同分为A组(40例,中毒后6 h以内开始进食)、B组(39例,中毒后6~12 h开始进食)和C组(39例,中毒后12~24 h开始进食),观察3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临床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短于B、C组,B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C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毒后24 h、48 h、72 h胆碱酯酶活性高于B、C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口服有机磷中毒6 h内进食,更利于胆碱酯酶活力水平的恢复,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
-
-
冯惠文
-
-
摘要:
目的:探讨并研究对骨科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与手术后指导其早期进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鹤山市中医院进行椎管内麻醉与手术的8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早期进食组(n=40)与常规禁食组(n=40).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指导常规禁食组患者在术后6 h内禁食,6 h后方可进食,指导早期进食组患者在术后早期进食,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食的时间及术后5 h其不适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早期进食组患者于术后6 h内全部完成进食,常规禁食组患者于术后6~10 h内全部完成进食.早期进食组患者术后进食的平均时间为(3.28±1.02)h,常规禁食组患者术后进食的平均时间为(7.36±1.22)h,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h,早期进食组患者口渴和饥饿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禁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与手术后指导其早期进食能降低其口渴和饥饿等不适反应的发生率.
-
-
康杰;
雷佳芳;
兰平;
吴文波
-
-
摘要: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婴幼儿腹腔镜术后早期进食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入住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478例患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31例、观察组247例。对照组在麻醉苏醒6 h后指导进食水,观察组依据苏醒评估早期进食水。比较两组进食水后6 h内呕吐、腹胀、哭闹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哭闹率、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泌尿外科婴幼儿腹腔镜术后依据苏醒评估结果给予早期进食水安全可行,可优化患儿术后就医体验。
-
-
沈怡
-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媒体宣教模式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水进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口头及文字宣教方式,实验组采用多媒体宣教形式,细化、量化术后进水、进食的指导方案,对两组患者术后进水进食的完成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进行了资料收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进水进食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与常规宣教模式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57±0.42)d vs(2.98±0.70)d,P<0.05]和首次排便时间[(3.42±0.46)d vs(3.70±0.57)d,P<0.05]早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护理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宣教模式,形象生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水进食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提高了完成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
康杰;
雷佳芳;
兰平;
吴文波
-
-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婴幼儿腹腔镜术后早期进食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入住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478例患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31例、观察组247例.对照组在麻醉苏醒6h后指导进食水,观察组依据苏醒评估早期进食水.比较两组进食水后6h内呕吐、腹胀、哭闹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两组呕吐、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哭闹率、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泌尿外科婴幼儿腹腔镜术后依据苏醒评估结果给予早期进食水安全可行,可优化患儿术后就医体验.
-
-
曾温婕;
胡蓉娟;
陈英;
张风贞
-
-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进食联合循证思维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纳的妇科腹腔镜患者223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传统进食,观察组实施循证思维模式联合早期进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正常时间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评估为3.45±1.24分,对照组为4.31±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饮食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评估量表(GSES)观察组测定为29.27±3.20分,对照组为23.56±5.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腹腔镜患者为提高术后自我效能以及降低应激反应,可采取早期进食联合循证思维模式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
-
-
黄水芳;
曾雪云;
赖玉环;
尹竹兴;
杨姿
-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泌乳的影响.方法 160例行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80例.两组产妇均进行剖宫产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术后2 h开始进食,对照组产妇术后6 h开始进食,均进食相同流质饮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泌乳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98±10.76)h短于对照组(36.01±10.8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产妇母乳充足率为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2 h早期进食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促进产妇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对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及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
李海霞
-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进食对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营养状况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行无痛肠镜下息肉摘除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将300例行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完全禁食,仅给予静脉补液,次日开放流质饮食,3d后过渡到正常饮食;试验组1术后6h给予流质饮食,次日改为半流质饮食,3d后改为正常饮食;试验组2术后2h开放流质饮食,次日改为半流质饮食,3d后改为正常饮食.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痛、腹胀、低血糖、恶心/呕吐以及出血发生率;术后1、3、5d检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价患者营养状态,术后1、3、5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1和试验组2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2.46±2.96)、(21.54±2.17)h,较对照组的(26.37±4.87)h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51.812,P<0.01);且试验组2首次排便时间较试验组1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477,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0%(5/98)、2.04%(2/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0%(1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10.582,P<0.01).术后5d,试验组1和试验组2血清白蛋白分别为(36.16±6.44)、(36.55±6.57) 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97±5.9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732,P<0.05),但试验组1和试验组2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3组患者V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2h开放饮食可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