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介入
早期康复介入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7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7017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脑血管病预防治疗康复学习班暨学术会议等;早期康复介入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明娥、夏苗苗、尚清等。
早期康复介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7017篇
占比:99.88%
总计:57087篇
早期康复介入
-研究学者
- 唐明娥
- 夏苗苗
- 尚清
- 左凌
- 汪宁
- 王娴默
- 肖林
- 陈启明
- 陕大艳
- 黄丽华
- 黄文琴
- 丁轶
- 乔娜
- 傅照华
- 冉春风
- 冉萍
- 冯佩明
- 凌小燕
- 刘云霞
- 刘松江
- 刘民权
- 刘素萍
- 刘红
- 刘绿敏
- 刘翠豹
- 单月
- 史振英
- 史源欣
- 史红菊
- 叶方斌
- 叶祥明
- 司开群
- 吴彬
- 周方
- 周泽昌
- 周笋
- 周谋望
- 商丹英
- 夏晓昧
- 姚祎
- 姜惠丽
- 孙正花
- 张冀宁
- 张文静
- 张晓英
- 张朝莉
- 张杨军
- 张杨军1
- 张继华
- 张荣
-
-
周谋望
-
-
摘要:
自2016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承担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连续5年编制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康复医学专业部分)(以下简称《报告》),弥补了我国康复医学相关数据的空白。本文旨在对《报告》所提取和分析的指标进行解读,以期不断提高康复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调查的完整率和准确率,促进我国康复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指标由质量控制指标和资源消耗指标2类指标构成,其中质量控制指标包括结构指标、过程质量指标和结果质量指标,共16个大项149个分项。《报告》经由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NCIS)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报告质量、准确性和完整度将作为医院评审评价、重点专科设置等工作的参考依据。在NCIS指标中,数据采集形式分以下4种:首页自动提取、医疗相关记录提取、病历人工读取和相关部门提供。本文着重对早期康复介入率、ADL改善率、并发症等重点指标,结构指标和其他过程质量指标进行了解读。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近几年来的工作发现,康复医学科是否建立信息化系统是决定质控数据提取准确、便捷与否的重要因素。康复医疗和质控信息化系统正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信息化管理将结合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分析等新兴技术,可以简化和精确化质控数据的提取过程,不断提升康复医学质控的效率。
-
-
马海涛;
朱立宁;
杨乾滋;
苏安平;
李志强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甘肃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观察患者康复优良率、护理满意度、膝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层次、生理层次、环境层次、社会层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方案有助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病情改善,提升膝关节评分,患者的康复状态良好,效果明显,具有可推广价值。
-
-
陈宝宜;
李婷
-
-
摘要:
目的 分析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10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将外科整复固定治疗法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其肢体功能改善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ROM、PROM、踝周径更佳,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十分显著,其对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该治疗法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
刘民权;
司开群;
李涵静;
袁博
-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本院重症监护室的中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脑损伤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损伤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的提高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ICU)中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情况,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
周方;
夏晓昧;
赵秦
-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及骨科治疗的6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和早期康复介入,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研究组下肢功能评分明显较高,关节活动度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增加关节活动度,值得推广.
-
-
-
苏振刚;
史源欣
-
-
摘要:
目的: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介入,分析与研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病例时间: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述时间段内选取3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根据治疗顺序将3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15例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15例在治疗中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比较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实施早期康复介入,可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值得在膝关节损伤患者中推广与应用.
-
-
汪杰;
田丽琼
-
-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介入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手外科手术治疗的92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手指TAM优良率、手功能指标变化、自我效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手指TAM优良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4%(P<0.05);观察组治疗后MMDT明显短于对照组,而PPT指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手外伤有良好的康复效果,能提高手功能,提高自我效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
-
林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随 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早期康复介入,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 数比对照组更高,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能 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