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膝关节功能评分

膝关节功能评分

膝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专利文献107673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江苏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膝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文献由26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英奇、丁裕润、何杰等。

膝关节功能评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76734 占比:99.99%

总计:1076825篇

膝关节功能评分—发文趋势图

膝关节功能评分

-研究学者

  • 丁英奇
  • 丁裕润
  • 何杰
  • 刘小明
  • 周临东
  • 周峰
  • 夏玉林
  • 张敬
  • 张斌
  • 文霆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夏培格; 殷力; 王海涛; 张翼; 乔仁秋; 孔智恒; 赵洪波; 石翔宇
    • 摘要: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的成功需要在术中选取适宜的软组织松弛度,但不同患者术后的软组织变化情况不同.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后中长期随访中膝关节软组织松弛度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初步检验以长度测量膝关节软组织松弛度的效能.方法: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且获得术后5-10年随访的患者107例,拍摄应力位X射线片,以不同方法测量双侧膝关节冠状位松弛度.①方法A:以内外翻应力试验中膝关节内外侧开口距离变化值之和表示膝关节松弛度,A1组(≥0 mm且≤5 mm,n=23),A2组(>5 mm且≤7 mm,n=38),A3组(>7 mm且≤9 mm,n=24),A4组(>9 mm,n=22);②方法 B:以内外翻应力试验中膝关节内外翻角度之和表示膝关节松弛度,B1组(≥0°且≤4°,n=20),B2组(>4°且≤6°,n=31),B3组(>6°且≤9°,n=23),B4组(>9°,n=33);③方法C:求出方法A中双膝关节间松弛度的差值来表示双膝关节间松弛度差异,C1组(≤-5 mm,n=22),C2组(>-5 mm且≤-1 mm,n=33),C3组(>-1 mm且≤1 mm,n=32),C4组(>1 mm,n=20);④方法D:求出方法B中双膝关节间松弛度的差值来表示双膝关节间松弛度差异,D1组(≤-3°,n=27),D2组(>-3°且≤0°,n=33),D3组(>0°且≤3.5°,n=27),D4组(>3.5°,n=20).根据OKS评分及改良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找出患者满意度最高的软组织松弛度范围.通过比较A、B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得出在此次随访中测量效能更好的测量方法,通过分析C、D两种方法的结果解释双膝关节间松弛度差异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与结论:①方法A中各组间OKS评分、改良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方法 D中各组间OKS评分、改良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功能最佳的范围-3°-3.5°;②方法 A的灵敏度略低于方法B,但特异度高于方法B;③结果 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后5-10年患者满意度最高的膝关节松弛度范围以角度测量时为4°-9°,以长度测量时为5-9 mm;以长度和角度测量膝关节冠状位松弛度的效能相仿;当以角度表示双膝关节间松弛度时,角度差异越小患者满意度越高,差异显著时术侧膝关节松弛度大于对侧的患者满意度更差;以长度表示双膝关节间松弛度差异的效果不佳.
    • 葛曙光; 张文玺; 蒋正宇; 姜辉; 刘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9例,内外侧入路治疗79例为观察组,后侧入路30例为对照组。测量术后即时、6个月、1年时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以及膝关节活动度,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即时,观察组内翻角、后倾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8.61%,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
    • 董宏飞; 刘海岩; 许卓; 尹立全; 王培基; 范迪
    • 摘要: 目的以MRI影像学资料为基础,将前交叉韧带倾斜角的改变和膝关节功能的进行联系,探讨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与韧带倾斜角改变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7月-2021年5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下肢MRI扫描的正常成人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患者MRI图像。测量前交叉韧带倾斜角(冠状角和矢状角),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正常成人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间前交叉韧带倾斜角无统计学差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6个月患者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为(81.63±28.92)分和(71.84±31.63)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倾斜角变化>15°组与变化<10°组和变化10°~15°组相比,膝关节功能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前后患者倾斜角变化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密切相关,在重建术中应尽量保证韧带倾斜角改变<15°。
    • 成剑文; 梁润林; 陈浩鹏; 莫春丽; 卢燕婷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联合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对疼痛因子、膝关节疼痛(HSS)量表、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12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n=60)纳入对照组,关节镜手术、腔内药物注射联合治疗患者(n=60)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治疗后HSS评分(19.02±1.21)分、lKDC评分(77.35±8.12)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132.25±13.3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患者接受关节镜、腔内药物注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加强患者膝关节功能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显著的临床意义。
    • 张新娟; 胡可; 王芳; 陆军伟; 翟宇新
    • 摘要: 目的 分析自制筋伤散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口服药治疗,治疗组实施自制筋伤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膝关节病情程度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为(2.75±1.21)分、膝关节病情程度评分为(3.27±1.27)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2.67±7.47)分;对照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为(5.84±1.87)分、膝关节病情程度评分为(7.68±1.86)分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1.27±6.46)分。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膝关节病情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1β水平为(2153.35±755.65)pg/ml,低于对照组的(2875.58±956.4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自制筋伤散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其疼痛评分,值得大力推广。
    • 任贺堂; 丁雯; 齐敬东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中医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常规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卢玥然
    • 摘要: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汤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方法:以老年膝骨关节炎为研究疾病,筛选本院于 2020 年 8 月~2021 年 9 月收治的患者,选取自愿参与、全程配合研究的 100 例为对象,实施单双数法分组,两组均给予膝关节置换术及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舒筋活血汤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症状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膝骨关节炎应用舒筋活血汤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马海涛; 朱立宁; 杨乾滋; 苏安平; 李志强
    • 摘要: 目的:分析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甘肃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干预措施,观察组则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观察患者康复优良率、护理满意度、膝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层次、生理层次、环境层次、社会层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方案有助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病情改善,提升膝关节评分,患者的康复状态良好,效果明显,具有可推广价值。
    • 郭胜令; 白继磊; 孔维邦; 范世昌; 马彦飞; 牛强卫
    • 摘要: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2例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关节镜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2例手术时间74~96 min,平均(88.25±2.69)min;术后愈合时间11~15周,平均(13.06±0.54)周;术后60 d HSS评分(81.26±8.14)分,较术后30 d(71.49±7.03)分高(P<0.05);82例经术后随访发现1例切口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2/82)。结论关节镜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间短,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骨折情况和关节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效果可观。
    • 曹娜; 郭美凤; 朱莹; 卞胡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理论的围术期干预在膝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膝关节炎患者按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4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中医理论的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水平(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基于中医理论的围术期干预可有效提高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