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效益
施肥效益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8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8850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防护林科技、农业科技通讯、农业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湖南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分论坛、2007年中国林业论坛、第十二届全国化肥市场(云天化国际)研讨会等;施肥效益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平生、杨霞、唐拴虎等。
施肥效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850篇
占比:99.72%
总计:28932篇
施肥效益
-研究学者
- 王平生
- 杨霞
- 唐拴虎
- 帕尔哈提·吾甫尔
- 徐培智
- 祁维红
- 冯丹妮
- 孜热皮古丽·赛都拉
- 康夏明
- 张发宝
- 杨芳永
- 杨虎德
- 董庆国
- 董泽勇
- 谢春生
- 郑伟
- 陈建生
- 韩宏
- 马彦
- CHEN Jiansheng
- TANG Shuanhu
- XIE Chunsheng
- XU Peizhi
- ZHANG Fabao
- 丁丽
- 丛日环
- 乌尔古丽·托尔逊
- 任健
- 任涛
- 何新霞
- 余方银
- 刘光荣
- 刘宏亮
- 刘有发
- 刘欲晓
- 刘毅
- 刘涛
- 刘淑双
- 刘炳材
- 刘迪钦
- 刘闯
- 刘顺序
- 刚强
- 刚静
- 初晓辉
- 单贵莲
- 叶华仙
- 司京慧
- 吕伟生
- 吴志勇
-
-
王光勇
-
-
摘要:
为探明毛豆的氮肥肥效和施肥效益,研究了毛豆氮肥不同施用量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毛豆氮素优化处理的百粒鲜重、二粒荚占比均为最重(高),产量也最高,显著高于无氮处理(增产率25.83%)和70%优化处理(增产率19.66%),与130%优化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毛豆优化施肥处理施氮肥收入最高,增收与增施单氮肥的投入比达11.4,其余几个处理的投入比在5.15~20.87,显著低于优化施肥处理;毛豆优化处理的蛋脂总和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因此,结合2021年阳谷县的气候特点、毛豆产量水平、品质和土壤肥力状况等,毛豆氮肥施用总量适宜控制在150.30 kg/hm^(2)。
-
-
黄天宝;
吕伟生;
郑伟;
肖小军;
李亚贞;
肖富良;
韩德鹏;
陈何良;
肖国滨
-
-
摘要:
2016~2018年在长江中游三熟制区(江西进贤)开展田间试验,初步探究了缓释型配方肥(N:P2O5:K2O=25:7:8,及5%其他中微量元素)在晚稻套播油菜上的施用效果,从而为套播油菜轻简化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油稻稻三熟制秸秆还田下,相比不施肥处理,分次施常规肥和一次性基施配方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套播油菜产量和收入;缓释型配方肥在减少肥料养分投入且一次性基施的情况下,仍能达到甚至优于常规肥分次施用的效果.对于晚稻套播油菜,缓释型配方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肥料,建议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
-
杨虎德;
王平生;
杨霞;
马彦;
祁维红;
冯丹妮
-
-
摘要:
为筛选出玉米覆膜栽培条件最佳缓释专用肥用量,促进轻简化高效施肥技术推广,试验设缓释专用肥不同用量900 kg·hm^(-2)(ZF900)、1 200 kg·hm^(-2)(ZF1200)和1 500 kg·hm^(-2)(ZF1500)、测土配方推荐组合(OPT)和不施肥处理(CK) 5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复混缓释专用肥料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释专用肥用量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呈单峰曲线,以ZF1200处理产量最高,为14 677 kg·hm^(-2),ZF900产量14 596 kg·hm^(-2)次之,ZF1500处理13 768 kg·hm^(-2)最低;与CK处理相比,缓释肥各处理极显著的增产19.3%~27.2%;与OPT处理相比较,增产2.3%~9.1%,差异不显著。ZF900处理氮素和总养分较OPT处理分别减少30.3%和30.1%,但千粒重增加了29.3 g,单株生产力提高了7.5 g,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和施肥效益分别提高了9.1%、9.2kg·kg^(-1)、17.1 kg·kg^(-1)和1859.2元·hm^(-2)。缓释肥各处理能明显提高玉米前期的株高、前期和后期玉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棒三叶面积和成熟期生物产量。黄土高原灌区覆盖玉米合理的缓释肥料施用量范围900~1 200 kg·hm^(-2),最高产量施肥量1 200 kg·hm^(-2),经济环保施肥量900 kg·hm^(-2)。
-
-
姜伟锋;
陈梅;
石艳平
-
-
摘要:
在甜瓜上进行水溶性肥料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基肥条件下,追施水溶肥能增加甜瓜产量,结瓜数平均增加14.8%,单瓜重增加5.5%。基本相同养分投入条件下,追施水溶肥比追施复合肥处理亩产甜瓜增加3.4%,但差异不显著;水溶型配方肥处理经济效益更好,施用水溶肥比复合肥能增加纯收益2.6%,水溶肥每公斤纯养分平均产出14.1公斤,比普通平衡配方型复合肥处理高出15.5%。
-
-
闫治斌;
王学;
马明帮;
秦嘉海
-
-
摘要:
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马铃薯连作10 a基地上,于2017—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筛选出多功能生态肥配方和施用量的基础上,研究了施用多功能生态肥与不施肥、施用传统化肥对土壤性质、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功能生态肥原料间的主次效应(R)是:马铃薯营养剂(R=37.60)>抗重茬菌肥(R=33.91)>土壤结构改良剂(R=17.53).多功能生态肥配方组合比例为:抗重茬菌肥:马铃薯营养剂:土壤结构改良剂=0.0036:0.9936:0.0028.多功能生态肥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33.01 t·hm-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时的马铃薯理论产量为38.56 t·hm-2.施用多功能生态肥与施用传统化肥比较,土壤容重、pH值以及Hg、Cd、Cr、Pb含量分别降低了7.46%、7.12%、17.07%、28.07%、15.73%和17.80%;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和饱和持水量分别增加了7.65%、18.67%和7.66%;土壤有机质、CEC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8.84%、5.56%、0.26%、0.52%和1.62%;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6.60%、25.78%和21.98%;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上升了53.66%、34.46%、57.14%和27.14%;马铃薯块茎质量、单株块茎质量、产量、增产值、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了5.14%、7.89%、7.82%、5560.00元·hm-2、5133.84元·hm-2和0.55元·元-1.
-
-
杨虎德;
王平生;
杨霞;
马彦;
祁维红;
冯丹妮
-
-
摘要:
为筛选出玉米覆膜栽培条件最佳缓释专用肥用量,促进轻简化高效施肥技术推广,试验设缓释专用肥不同用量900 kg·hm-2(ZF900)、1 200 kg·hm-2(ZF1200)和1 500 kg·hm-2(ZF1500)、测土配方推荐组合(OPT)和不施肥处理(CK)5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复混缓释专用肥料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释专用肥用量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呈单峰曲线,以ZF1200处理产量最高,为14 677 kg·hm-2,ZF900产量14 596 kg·hm-2次之,ZF1500处理13 768 kg·hm-2最低;与CK处理相比,缓释肥各处理极显著的增产19.3%~27.2%;与OPT处理相比较,增产2.3%~9.1%,差异不显著.ZF900处理氮素和总养分较OPT处理分别减少30.3%和30.1%,但千粒重增加了29.3 g,单株生产力提高了7.5 g,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和施肥效益分别提高了9.1%、9.2kg·kg-1、17.1 kg·kg-1和1 859.2元·hm-2.缓释肥各处理能明显提高玉米前期的株高、前期和后期玉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棒三叶面积和成熟期生物产量.黄土高原灌区覆盖玉米合理的缓释肥料施用量范围900~1 200 kg·hm-2,最高产量施肥量1 200 kg·hm-2,经济环保施肥量900 kg·hm-2.
-
-
陈家法;
刘炳材;
魏志恒;
吴际友;
程勇;
张珉;
陈明皋;
廖德志;
张平;
刘欲晓
-
-
摘要:
[目的]使用常用农用肥料,探讨不同肥料及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湿地松的生长效益差异,并且估算不同成本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讨论合理的湿地松中林龄施肥方案,以期为湿地松高效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在2个立地条件不同的湿地松林分中设置施肥试验样地,每个样地总共设计8种施肥处理,每个处理小区5株,重复3次.[结果]施肥对促进湿地松树高、胸径生长效果显著,其中P肥对促进湿地松树高生长效果显著,N肥对促进湿地松胸径生长效果显著,而K肥对湿地松生长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当硫酸钾复合肥用量达到300~400 g时对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再进一步提高复合肥用量时湿地松生长量没有显著提升.与不施肥的对照组相比,四纪红壤的湿地松林分施肥后胸径、树高净增长量更高.而在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施用复合肥,达到相同的增长效果需要消耗更多的肥料.但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施肥效益率更高,说明在板页岩红壤林分中,湿地松施肥后相对不施肥对照组的增益百分比要相对更高.[结论]施肥能够为湿地松培育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考虑施肥成本和效益率,在四纪红壤湿地松林分经济效益最好的施肥处理方案为处理5,即每株湿地松施用300 g硫酸钾复合肥,每年能够提升大约13%的经济收益;而在板页岩红壤湿地松林分经济效益最好的施肥处理方案为处理6,即每株湿地松施用400 g硫酸钾复合肥,每年能够提升大约16%的经济收益.
-
-
-
彭清;
王洋;
李志琦;
蔡国学;
漆华;
高必财;
赵政良
-
-
摘要:
江津区属重庆西南丘陵地区,是重庆市产粮大县(区)。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江津区主要土壤类型、主要耕作制度的施肥水平、土壤养分分配、土壤肥料结构及肥力动态变化,进一步为实行农田养分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1999—2019年连续21年开展了耕地质量定点监测。对江津区6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施肥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采用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方式较多,施入的养分比例不协调;水稻土的基础地力普遍高于旱地紫色土,水稻土基础地力对稻谷产量的贡献率占68%左右,旱地紫色土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占50%左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明显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秸秆还田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质量。
-
-
王平生;
韩宏;
赵克旺;
黄青岩;
杨霞;
张芳;
康夏明;
杨彧红
-
-
摘要:
以13年盛果树龄的皮胎果(Pyrus sinkjorgensis)树为试验试材,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与氮肥不同生育时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0.6 kg/株其产量、施肥纯利润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最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35.9%、4 922.8元/hm2和26.4%;相对于其余处理,能促进新生枝和叶片的生长,而0~60 cm硝态氮累积量较低;再增加施氮量其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呈指数模型增长,增加了污染环境的风险.60%无机氮肥在第1次幼果膨大期追施,施肥综合效率达到最大值.临夏高寒阴湿区盛果期皮胎果树高产高效与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施肥量为氮(N)0.6~0.81kg/株、磷(P2O5)0.3 kg/株、施钾(0.3 kg/株),其中氮素组分为无机氮素60%+有机氮素40%,磷肥、钾肥和有机氮肥40%在萌芽前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无机氮素60%在第一次幼果膨大期追施.最高产量施氮量为0.84 kg/株.
-
-
-
赵仁富
- 《2007年中国林业论坛》
| 2007年
-
摘要:
本文运用方差分析法和S检验方法,分析了增施基肥和追肥对泡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尿素作基肥对泡桐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复合肥和磷肥次之,而有机肥和氯化钾作基肥的效果不佳;(2)以尿素作追肥,能显著促进泡桐的高和径生长。
-
-
朱平;
彭畅;
高洪军
-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肥力与肥料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对黑土土壤肥力和施肥效益进行了25年的定位监测研究,黑土土壤肥力总的演变趋势是不均衡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N、K含量下降,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下降,持水能力降低,有效水含量减少;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活性有机质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年递增万分之二到万分之四左右,培肥地力意义重大.
-
-
-
-
-
董印丽
- 《第12届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施用化肥增加投入是决定粮食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施肥增产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可高达50﹪左右,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保障了人类粮食安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施肥存在问题:一是肥料利用率低,氮肥仅30~40﹪,磷肥12~20﹪,钾肥30~40﹪,而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达50﹪以上;二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氮、磷、钾肥投入比例失调,普遍存在重氮、轻磷、不施钾的现象,而且复合肥普及率低;三是肥料投入不平衡,大部分集中投入到高产农田,而养分含量低的中低产田化肥投入量很少或不投肥,从而造成施肥总体效益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施肥对策:一是发展持续农业,不断加大土壤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吸收容量;二是改善肥料投入比例,加大钾肥的施用量,广辟有机肥源,实行秸秆还田,以培肥土壤;三是采取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包括推广新型高效肥料、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改变施肥方法等;四是建立施肥指导和服务体系,逐步向精准施肥方向迈进.
-
-
董印丽
- 《第12届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施用化肥增加投入是决定粮食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施肥增产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可高达50﹪左右,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保障了人类粮食安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施肥存在问题:一是肥料利用率低,氮肥仅30~40﹪,磷肥12~20﹪,钾肥30~40﹪,而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达50﹪以上;二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氮、磷、钾肥投入比例失调,普遍存在重氮、轻磷、不施钾的现象,而且复合肥普及率低;三是肥料投入不平衡,大部分集中投入到高产农田,而养分含量低的中低产田化肥投入量很少或不投肥,从而造成施肥总体效益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施肥对策:一是发展持续农业,不断加大土壤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吸收容量;二是改善肥料投入比例,加大钾肥的施用量,广辟有机肥源,实行秸秆还田,以培肥土壤;三是采取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包括推广新型高效肥料、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改变施肥方法等;四是建立施肥指导和服务体系,逐步向精准施肥方向迈进.
-
-
董印丽
- 《第12届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施用化肥增加投入是决定粮食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施肥增产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可高达50﹪左右,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保障了人类粮食安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施肥存在问题:一是肥料利用率低,氮肥仅30~40﹪,磷肥12~20﹪,钾肥30~40﹪,而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达50﹪以上;二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氮、磷、钾肥投入比例失调,普遍存在重氮、轻磷、不施钾的现象,而且复合肥普及率低;三是肥料投入不平衡,大部分集中投入到高产农田,而养分含量低的中低产田化肥投入量很少或不投肥,从而造成施肥总体效益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施肥对策:一是发展持续农业,不断加大土壤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吸收容量;二是改善肥料投入比例,加大钾肥的施用量,广辟有机肥源,实行秸秆还田,以培肥土壤;三是采取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包括推广新型高效肥料、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改变施肥方法等;四是建立施肥指导和服务体系,逐步向精准施肥方向迈进.
-
-
董印丽
- 《第12届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施用化肥增加投入是决定粮食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施肥增产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可高达50﹪左右,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保障了人类粮食安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施肥存在问题:一是肥料利用率低,氮肥仅30~40﹪,磷肥12~20﹪,钾肥30~40﹪,而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达50﹪以上;二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氮、磷、钾肥投入比例失调,普遍存在重氮、轻磷、不施钾的现象,而且复合肥普及率低;三是肥料投入不平衡,大部分集中投入到高产农田,而养分含量低的中低产田化肥投入量很少或不投肥,从而造成施肥总体效益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施肥对策:一是发展持续农业,不断加大土壤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和吸收容量;二是改善肥料投入比例,加大钾肥的施用量,广辟有机肥源,实行秸秆还田,以培肥土壤;三是采取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包括推广新型高效肥料、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改变施肥方法等;四是建立施肥指导和服务体系,逐步向精准施肥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