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形象
新女性形象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电影、电视艺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专利文献39636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青春岁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电影文学等;
新女性形象的相关文献由16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燕、刘孝国、周乐诗等。
新女性形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636篇
占比:99.58%
总计:39803篇
新女性形象
-研究学者
- 张燕
- 刘孝国
- 周乐诗
- 周蓉
- 孙妮
- 应璇
- 杜芳芳
- 江妍
- 罗燕
- 闻滨
- 高中华
- Zee
- 丁慧
- 万先梅
- 于笑竹
- 于蓉
- 伍一凡
- 侯长林
- 倪君
- 党秀臣
- 冯学玲
- 冯美
- 刘一帆
- 刘兰辉
- 刘堃
- 刘娟
- 刘巍
- 刘春晓
- 刘晓霞
- 刘玉琪
- 刘甜甜
- 刘稚
- 刘耀书
- 刘长珍
- 刘阳扬
- 刘麦霞
- 卜佳
- 司马心
- 向东文
- 向岚
- 吴佳楠
- 吴希艳
- 吴振敏
- 吴艳萍
- 周力澜
- 周晓明
- 周辰
- 周阿芹
- 周颙
- 周鹏
-
-
刘兰辉
-
-
摘要:
作为新女性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美国作家朱厄特在其小说《一只白苍鹭》《一位乡村医生》《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宣扬了女性独立意识,并且塑造了挣脱性别主义偏见和保守社会传统的束缚的新女性形象,有力地驳斥了当时流行的男优女劣的科学神话,显示了朱厄特超越时代的洞察力。
-
-
黄馨茹
-
-
摘要:
"新女性"的概念首次出现于中国妇女六大报告中.30余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介技术的发展、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新女性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进入新时代,新女性形象的媒介呈现出新趋向:女性价值观念趋于成熟,女性议题建构趋于理性,女性评价标准趋于多元,女性认知视角趋于开放.但在父权思维及男权视角的影响下,新女性形象的媒介呈现亦面临着重重困境.作为性别平等文化建构与传播的重要力量,媒介需从指导思想、内容视角、议题设置、传播主体等多方面着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发挥典型人物力量,科学对待性别议题,以多元主体形成传播合力,因应时代变化,提升女性议题讨论质量,优化性别议题传播效果,探索新女性媒介呈现的未来进路.
-
-
金佳圆
-
-
摘要:
《金粉世家》于 1926 年开始在北京《世界日报》连载发表,1932 年写成,前后历时六年之久。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金粉世家》向我们讲述了北洋军阀时期国务院总理金铨一家的兴衰荣辱史,塑造了一群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新女性形象。她们虽然是一群旧式女子,生活在新旧社会交替的边缘 , 却有着非常强烈的现代意识,她们的挣扎与迷茫也反映了女性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女性在解放道路上的妥协与抗争。
-
-
姚雨嘉
-
-
摘要:
民国时期,一些舶来的保健品为开拓中国女性市场,在广告中运用现代符号建构大量具有健康美的“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满足了中国女性对西方现代生活的想象,也为“女性健康”这一概念赋予新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借助视觉语法分析一则上海《时报》刊登的“韦廉士红色补丸”广告所建构的“新女性”形象,探讨民国保健品广告中的“新女性”形象对女性健康标准的影响,并阐述大众媒体中的“新女性”对推动女性思想观念现代转型的积极作用。
-
-
王峰
-
-
摘要:
近代跨国留学是清末女性生活的新经验.以康成为代表的女医生形象,既代表着女性对西方医学科学这一近代范畴的积极参与,也象征着女性掌握疗救民族肌体的能力;康成从事医学活动的女性致力于社会变革的知识分子的开发和媒介的传播,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作为唤起民众自强、救国的楷模受到褒扬,有时还被赋予"医治"落后思想的功力,围绕她们的书写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走向.同时,她的职业活动及其形象经由书写和传播,成为近代女性参与社会变革的代表性形态之一,在新型女性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
-
-
周颙
-
-
摘要:
《嘉莉妹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成名作,虽然作品的社会背景是在 100 多年前,但是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传递的道德观念、讲述的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社会虽然发展,但是人性却没有改变,人们仍然围绕主人公的命运展开热烈的讨论。本文将从以嘉莉妹妹为代表的新女性形象的形成过程、嘉莉妹妹这一人物形象所反映出的作者德莱塞的自然主义道德观,两个视角来分析嘉莉妹妹这一人物形象。
-
-
刘一帆
-
-
摘要:
女性形象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江湖儿女》《找到你》这两部影片中,刻画了独立、坚毅、隐忍的女性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影片中新女性形象被广泛推崇.电影中的女性打破了旧有的刻板认知,进行着多重主体下对自我命运的积极探索.本文通过对这两部影片中新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当下电影中新女性形象的特征,展示女性在历经磨难被迫成长和蜕变后表现出的差异,两部影片中的女性思想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唤醒,两性关系走向和谐,此外,影片中的新女性形象也在产生深远意义的同时带来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
-
陈海燕
-
-
摘要:
本文以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姥姥的饺子馆》为例,深入解析改革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从大变革时代对女性命运的改变、观念的重塑、精神的蜕变,以及情感世界的特殊体验入手,深入阐述"新时代新女性"形象的成因、特质和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为新时代女性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经验.
-
-
-
时倩颖;
王小妍
-
-
摘要:
以民国元年到民国三十八年商标中出现的新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探寻民国商标中"新女性"形象的设计表现,并在其设计表现中总结民国商标中"新女性"形象的构建秩序,最终得出结论,民国商标中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与社会意识形态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在大众消费过程中反映出女性权利的反叛与压迫,但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依然没有改变女性处于被消费的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