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42598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全科护理、实用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三次中青年学术大会、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相关文献由465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晓玲、李莎、郑维红等。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42598 占比:99.99%

总计:1242771篇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文趋势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研究学者

  • 宋晓玲
  • 李莎
  • 郑维红
  • 何花
  • 倪晓洁
  • 冯恩山
  • 刘晓加
  • 卢洪洲
  • 吕田明
  • 尹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利雪; 李莎; 李倩; 滕小雁; 李洁英; 韦彩云; 吴锋耀
    • 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结合临床诊断与治疗过程探索护理对策,为优化临床诊治及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CNM死亡患者57例,对其临床及护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HIV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等。结果57例AIDS患者住院1个月内死亡24例(42.1%),生存时间中位数14d。头痛49例(86.0%),发热40例(70.2%),呕吐36例(63.2%),意识障碍20例(35.1%)和视力下降13例(22.8%)。合并肺部感染53例(93.0%)。脑脊液压力升高(≥180mmH_(2)O)48例(84.2%),血红蛋白含量减低(<90g/L)31例(54.4%),血钾浓度降低(<3.5mmol/L)53例(93.0%)。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00个/μl)56例(98.2%)。结论AIDS合并CNM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意识障碍、合并肺部感染、脑脊液压力升高、低血钾和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本病死亡的重要临床表现。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从而降低病死率。
    • 磨立达; 罗晓璐; 黄宛虹; 刘泽端; 苏国生
    • 摘要: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M)患者白介素-10(IL-10)与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载量及主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9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单纯HIV/AIDS感染者(A组),40例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者(B组),40例HIV/AIDS合并CM感染者(C组),40例CM感染者(D组),分析IL-10与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载量及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C组血浆及脑脊液IL-10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C组LDH(30.41±24.65)U/L,低于B组(62.44±55.59)U/L、D组(63.14±54.91)U/L,C组ADA(2.29±1.62)U/L高于A组(1.28±1.13)U/L,C组TP低于B、D组,C组GIU、CL^(-)、WBC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C组IL-10与WBC、ADA、TP呈正相关(r=0.549、0.364、0.373,P<0.05);B组IL-10与LDH、ADA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在HIV/AIDS合并CM感染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与T淋巴细胞亚群、病毒载量及主要生化指标存在一定关联,可成为疾病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中主要指标。
    • 何俊鹏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验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取4种不同的检验方法检测脑脊液标本,对比不同方法检测的阳性率。结果乳胶凝聚试验、墨汁染色法、革兰染色法、真菌培养的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5.71%、88.57%、77.14%、67.14%;乳胶凝聚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墨汁染色法、革兰染色法,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验方法中乳胶凝聚试验的检测准确率最高,但建议临床联合采用2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检测同一份标本进行联合验证。
    • 朱茜; 张岩; 倪晓洁; 杨娇弟
    • 摘要: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难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中首发症状发热7例,头痛4例,咳嗽2例,视物模糊2例,意识障碍1例;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病时间1.6~14年,发病至确诊时间8~42 d。脑脊液培养阳性8例。以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泼尼龙(PRED)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经过5氟胞嘧啶(5FC)5 g/d+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3 mg/(kg·d)等抗真菌足量治疗5~11.5个月,随访6个月后,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死亡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性,潜伏期长,病程久。早发现、早诊断、多科室协作、规范足量治疗是提高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 朱茜; 张岩; 倪晓洁; 杨娇弟
    • 摘要: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难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术后感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中首发症状发热7例,头痛4例,咳嗽2例,视物模糊2例,意识障碍1例;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病时间1.6~14年,发病至确诊时间8~42 d.脑脊液培养阳性8例.以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泼尼龙(PRED)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经过5氟胞嘧啶(5FC)5 g/d+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3 mg/(kg·d)等抗真菌足量治疗5~11.5个月,随访6个月后,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3例,死亡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性,潜伏期长,病程久.早发现、早诊断、多科室协作、规范足量治疗是提高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 鲁丹; 毛菲菲; 李丹; 王胜男; 刘夕瑶; 孙挥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获得性缺陷免疫综合征(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视乳头水肿急性期视乳头周围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及其形态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8年10月共30例就诊或随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确诊为AIDS合并CNM患者的眼部资料(57只眼),根据眼底情况分为两组:眼底正常患者(对照组)15例,共30只眼;颅高压视乳头水肿患者组(观察组)15例,共27只眼.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D-OCT)检测视盘周围3.4 mm区域上、下、鼻、颞侧4个象限的RNFLT;粗略估算神经管开口的颞侧和鼻侧边缘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Bruch's膜(RPE/BM)的角度及其延长线所构成的形态.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6.5±12.3)岁vs.(30.2±9.1)岁,t=1.588、P=0.298]、男/女构成比(12/3 vs.13/2,P=1.000)、AIDS平均确诊时间[(4.90±2.69)年vs.(4.06±2.37)年,t=0.906、P=0.543]、非接触眼压[(12±3)mmHg vs.(13±4)mmHg,t=-0.815、P=0.362]和最佳矫正视力[(0.85±0.15)vs.(0.81±0.17),t=0.690、P=0.85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视盘周围RNFLT平均数值及分别在4个象限的平均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对照组15例患者30只眼视神经管开口处RPE/BM夹角及形态中有23只眼(76.7%)为负角,其延长线在玻璃体反方向形成特征性"V"形;观察组15例患者27只眼RPE/BM夹角及形态中有16只眼(59.3%)为正角,形成凸向玻璃体方向的特征性"倒U"形.结论 AIDS合并CNM患者盘周RNFLT较正常组显著增厚;视神经管开口处RPE/BM形成的特征性形态正角("倒U"形)、负角("V"形)均为鉴别视乳头水肿的有效方法.
    • 李航; 李小静; 潘炜华; 廖万清; 凌丽燕
    • 摘要: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是由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其治疗时间长,病死率高.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氟胞嘧啶(flucytosine)及氟康唑(fluconazole),由于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大,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耐药问题的不断出现,临床亟需新的、有效替代药物出现.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作为一种新型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易通过血脑屏障.现有不少研究报道伏立康唑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应用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 陈晓玲
    • 摘要: 总结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致脑积水后左侧肢体偏瘫合并尿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肌力情况,监测颅内压、电解质,积极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做好ommaya囊及尿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护理,给予偏瘫、尿失禁的康复指导,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多方面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经过30天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李静乔; 余泽波
    • 摘要: 目的 探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入院的60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0例经病原学诊断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预后良好39例(65.0%),预后不良21例(35.0%).单因素分析提示显著影响预后结局的有意识障碍(P=0.002)、两性霉素总量(P=0.01)、抗真菌疗程(P=0.004)、服药规律(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P=0.03)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较差,意识障碍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何花; 黄瑛; 张燕玲; 徐俊; 李文明; 罗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按入组条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按入组标准选择69例,诱导治疗期在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氟胞嘧啶的基础上,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置换脑脊液,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两性霉素B;随机分为4个组,A0、A1、A2每组17例,A3组18例.分别为A1(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2 mg)、A2(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3 mg)、A3(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5 mg)3组;A0为对照组(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氟胞嘧啶,无鞘内注射给药);观察治疗后1周、2周、4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脑脊液中病原体的检测、影像学病灶的转归,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1组不良反应的情况较A2、A3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显示A2组病灶明显吸收人数比率均高于A1、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不良反应少,但疗效不及A2、A3组;A2组不良反应较A1组稍高、较A3组低,但A2组疗效最好;A3组因部分病例对不良反应难以耐受,不能每日进行鞘内注射,经治疗后从脑脊液蛋白及糖的恢复情况、影像学检查病灶吸收不及A2组.结论 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时,若追求快速缓解病情而过快增加剂量,或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带来的不良反应反而影响治疗的进度,干扰后期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更能接受低、中等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