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消化道

下消化道

下消化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3035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中国企业家、浙江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0上海国际消化系早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等;下消化道的相关文献由409位作者贡献,包括严小鹏、吕毅、马锋等。

下消化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3035 占比:99.92%

总计:173165篇

下消化道—发文趋势图

下消化道

-研究学者

  • 严小鹏
  • 吕毅
  • 马锋
  • 张秀荣
  • 李延青
  • 魏延梅
  • 令狐恩强
  • 卢强
  • 史爱华
  • 吉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宗浠; 刘玉林; 屠俊浩
    • 摘要: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食源性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0-12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例下消化道食源性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异物类型、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4例食源性异物中,枣核6例,鱼骨5例,鸡骨1例,甲鱼骨1例,鱼钩1例。出现临床症状者12例(急腹症6例、肛门口异物感5例、排便次数增多1例),无临床症状2例;异物位于空肠下段1例,回肠5例,盲肠3例,肛管5例。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3例行内镜治疗,2例行肛门镜手术治疗,3例在门诊直视下使用血管钳取出。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例腹壁切口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肛周脓肿),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下消化道食源性异物患者在吞入异物的初期多无临床表现,因起病隐匿、无法明确异物性质,或遗忘误食史,易导致误诊而引发严重并发症。故需充分认识食源性下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积累诊治经验,及时进行有关检查,并根据异物的类型、位置,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
    • 白新璐; 胡钢伟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结直肠癌、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胃癌、肠癌发病率位列我国恶性肿瘤前三名。临床中发现,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前未做过肠镜筛查。从解剖学来看,人体的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可分为上、中、下消化道,一般来说有90%的疾病都集中在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和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和大肠),如果想要及时发现这些部位的病变,胃镜和肠镜是最直接、高效的检查手段。
    • 顾雯霞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配合模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院进行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干预,研究组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在护理依从性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心理状态方面,经护理,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均得到了合理的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在预后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针对数据差异,P<0.05,证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下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过程中,通过精细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护理综合质量的优化,对于患者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与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 陈浩源; 金世柱; 张思佳
    • 摘要: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利用内镜技术评价并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内镜技术也越发成熟,为临床医生治疗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了更多优良方案.本文对内镜技术治疗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帮助内镜医师根据出血病灶的类型和位置、设备和专业知识以及装置的成本来为患者合理选择止血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李俊; 尹杰; 吴国聪; 杨盈赤; 金岚; 张军; 姚宏伟; 张忠涛; 王今; 武珊珊; 谢付骁; 徐威; 张大庆; 张伟涛; 杨鋆; 庞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皮下负压引流器预防下消化道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3例下消化道开放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腹壁缝合时是否放置皮下引流器,分为皮下引流组(7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愈合不良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开放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13例病人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4.2%(16/113),其中皮下引流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5.1%(4/78),对照组为34.3%(12/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未放置皮下引流器(OR=14.510,95%CI 3.411~61.735,P=0.001)、糖尿病(OR=7.064,95%CI 1.286~38.789,P=0.024)及吻合口漏/残端漏(OR=15.004,95%CI 1.876~119.996,P=0.011).结论 下消化道开放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用皮下负压引流器能有效减少其发生,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 王春海
    • 摘要: 以屈氏韧带为界,可以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消化道出血可以发生于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1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出血的部位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急性大量出血者死亡率约为10%,60岁以上患者出血死亡率较高,为30%~50%。上、下消化道的界限为屈氏韧带,其上即食管、胃属上消化道,出血特点为排柏油样便或呕血;其下即十二指肠及以下部位属下消化道
    • 冯波
    • 摘要: 人的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消化道大出血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胃是发病的部位,会出现疼痛、吐血的症状。影响消化道大出血的因素有多种,会降低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 王寰; 林栋雷; 王晓枫; 屈亚威; 吴丽莎; 于鹏; 王伟岸
    • 摘要: 背景摄入的消化道异物是临床中常见的急症.消化道异物个体化内镜取出方法报道较少.目的探讨摄入的消化道异物个体化内镜取出方法,以提高异物内镜取出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07/2019-04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内镜取出的过程特征.结果10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46例(42.2%),女63例(57.8%).年龄11岁-88岁,平均年龄57.3岁,其中52例(47.7%)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异物是枣核53例(48.6%),其次是鱼骨24例(22%)、食团15例(13.8%).消化道异物最常见的位置是食管84例(76.9%),其次是结肠7例(6.4%),吻合口6例(5.5%),胃和十二指肠分别为5例(4.5%)、5例(4.5%),咽部2例(1.8%).根据异物特点及其滞留部位和患者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取出器械,制定个体化内镜取出方法,其中咽部异物用时间最短,平均时间为2.5±0.7 min.食管上、中、下段异物所用平均时间分别为7.0±5.3 min、8.3±6.3 min、3.3±1.2 min.吻合口处异物所用时间6.2±4.1 min.胃内异物和十二指肠异物所用平均时间为8.4±1.7 min和9.2±3.1 min.结肠异物所用时间最长,平均时间为15.6±8.0 min.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成功率为97.2%(106/109).结论根据异物特点及其滞留部位和患者自身条件个体化内镜取出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刘东岳; 解曼; 孔心涓; 饶伟
    • 摘要: As the best choice for end-stage organ diseases,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SOT) has been applied more and more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years.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urgical techniques,the application of new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the survival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SOT recipient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However,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complications of lower digestive tract after SOT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time goes on,including diverticulitis,colon polyps and colorectal cancer,et al,which have influenced SOT recipients' survival time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 significantly.There are few studies in this aspect published in China,and most of which are published as case reports.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epidemiology and impact factors of lower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among the SOT recipients,providing data support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in these recipients ultimately.%实体器官移植(SOT)作为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疾病的有效手段,临床开展越来越广泛.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术后管理水平的逐年提高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SOT受者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不断提高.国外研究发现,SOT受者术后下消化道并发症(如憩室炎、结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等)发生率随术后时间延长逐年增加,并成为影响受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较少,且大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旨在对近年来SOT受者移植术后下消化道并发症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预防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改善受者预后.
    • 张致英; 梁田; 李岩松; 白骕; 康龙丽
    • 摘要: 人体肠道是由诸多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参与机体多种正常生理功能,例如新陈代谢、营养、生理和免疫等过程,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肠道微生物已经被探索了几十年,但是近年来对于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肠道微生物的构成改变与某些常见的下肠道疾病有关,如假膜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结肠直肠癌(CRC),人体中的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疗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