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感
敬畏感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6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共产党、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0篇、专利文献39142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现代交际、南风窗、上海教育等;
敬畏感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伟、沈小平、吴克玲等。
敬畏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142篇
占比:99.34%
总计:39402篇
敬畏感
-研究学者
- 张伟
- 沈小平
- 吴克玲
- 张泽公
- 张胜前
- 张韧仁
- 徐志强
- 朱华伟
- 杨伟
- 林荣茂
- 段晓玲
- 汪丁丁
- 熊项斌
- 王玥
- 符号
- 苏羽
- 董莲凤
- 赏心亭
- 钱国宏
- 韩高良
- 丁帆1
- 丁洁
- 丁爱萍
- 东方浩
- 东津
- 严水泉
- 于俊如
- 于彦彬
- 于永正
- 付志方
- 仲锋
- 任羽
- 何晓雁
- 何洪江
- 余允球
- 余定宇
- 余弛疆
- 佟亚秋
- 侯辉
- 侯非
- 储朝晖
- 冯欢
- 凌仕江
- 刘东民
- 刘东秀
- 刘会平1
- 刘伟
- 刘同
- 刘帅
- 刘建林
-
-
王玮琦
-
-
摘要:
古老的民族对"月"充满了崇拜、依赖和敬畏感,人们热衷于将日月星辰等天象形状收集起来,作为彩陶绘制过程中的重要纹样。本作品采用了大汶口时期彩陶纹饰中的半月纹,其主要应用于盛食器彩陶钵的腹部,是用线性图案分割而成,形似月食运行的整个推进过程;也似水中映月,将月亮一分为二,勾勒的白边成为月亮倒映出来的波光。
-
-
段羽佳;
王新雨;
罗子彤
-
-
摘要:
为探讨童年生活经历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对5911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 在控制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的条件下,童年生活经历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2) 童年生活经历通过挣钱动机的中介作用预测生活满意度;3) 挣钱动机的中介作用受到敬畏感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低敬畏感的被试,高敬畏感的被试的挣钱动机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转化不利的童年生活经历为优势,从而提升生活满意度。
-
-
林楠
-
-
摘要:
敬畏感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积极情感培养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敬畏感本质上是一种既敬重又畏惧的复杂情绪,主要通过自然、艺术、超自然力量诱发。心理学视域下,系统梳理青少年敬畏感的概念、神经生理机制、评估工具等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十分重要。后续研究需继续完善青少年敬畏感的测量方法,考察敬畏感反映在不同文化和不同群体间的差异。
-
-
牛璟祺;
刘静艳
-
-
摘要:
旅游业尽管被称为无烟产业,但不适当的游客行为可能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负面环境影响,游客是否愿意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环境的一项关键因素,而敬畏感和预期自觉情绪是影响个体环境行为的重要情绪因素,因此将两者纳入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研究框架十分必要。文章在情绪评价理论和敬畏的原型理论的指导下,从外界自然和内在自我的双重感知评价出发,以游客的敬畏感和预期自觉情绪为中介因素,构建了生态旅游具身感知情境下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驱动模型,并以云台山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旅游情境中,游客的自然宏大感知评价和自我渺小感知评价会唤起其敬畏感,而敬畏感会通过提升预期自觉情绪正向作用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研究丰富了旅游情境中游客敬畏感和预期自觉情绪前置因素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关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驱动机制的探讨,并为生态旅游地促进游客采取环境责任行为提供了理论借鉴。
-
-
牟芳艳;
李兴菊
-
-
摘要:
为了探讨大学生敬畏感与助人行为之间生活满意度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为促进大学生助人行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网络问卷方式,采用特质敬畏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助人倾向问卷对 493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和生命意义感在敬畏感和助人行为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生活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不显著,生命意义感的单独中介作用显著。
-
-
林荣茂;
陈艳萍;
肖惠文;
沈逸琳;
何晓雁
-
-
摘要:
采用横断调查方法,以中国人价值观问卷(CVQ)和敬畏感问卷(DAS)为测查工具,分层整群抽取1296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M=14.7±1.6),探讨青少年价值观与敬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敬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4.75±0.68),女生敬畏感显著高于男生(4.80 VS 4.70);青少年在品格自律、公共利益、才能务实、守法从众和人伦情感等5种价值观上得分显著更高(M=5.13,5.05,4.75,4.69,4.24),具有较明显的亲社会取向;青少年价值观与敬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亲社会性价值观对青少年敬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整体上,青少年并没有失去敬畏感,培养亲社会性价值观,有助于青少年敬畏感的提升.
-
-
张悦;
张红蕾;
刘伟
-
-
摘要:
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任务.以新时代中职学生敬畏之心的现状为切入点,以培养中职学生敬畏之心和规则意识为核心内容,通过对中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寻求构建、研究中职学生敬畏之心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行为习惯进行自主纠正,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
-
-
胡敏
-
-
摘要:
现阶段社会中对加入少先队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全员入队后,队员缺乏敬畏感,迫切需要分批入队!另一种声音是:分批入队,势必伤害了一大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分批入队。学校如何在这两种声音中取得平衡变成了关键。就在寻求突破的时候,迎来了改革的契机。全国少工委以及浙江团省委印发的两份文件明确指出:要求从2020年起,试行实施全童分批入队。宁波市鄭州区东南小学在2019学年初就已经开始探索分批入队工作。
-
-
郑朝辉
-
-
摘要:
人在山阴道上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壮丽多姿的山山水水孕育承载着生灵万物,供养繁衍着一代代炎黄儿女,同时,高山大河又是中华民族天然的安全屏障,久而久之,人们便对它充满了依赖感、敬畏感和崇拜感。华夏地大物博,为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丰富多样的地形面貌,成为画家抒情、言志的最佳寄托对象。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山水画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将天、地、人、自然万物更加和谐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