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策性负担

政策性负担

政策性负担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36128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当代经济、当代经济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第五届经济发展研讨会、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等;政策性负担的相关文献由167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毅夫、刘培林、张国平等。

政策性负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6128 占比:99.97%

总计:436264篇

政策性负担—发文趋势图

政策性负担

-研究学者

  • 林毅夫
  • 刘培林
  • 张国平
  • 杨洁
  • 云凌志
  • 代丽微
  • 余惠芬
  • 侯晓辉
  • 刘明兴
  • 卢长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楚有为
    • 摘要: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全面实施新审计准则后审计师增加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这一制度背景,采用2017—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政策性负担对审计师风险应对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政策性负担水平越高,审计师越可能披露更多关键审计事项,以此降低风险,具体表现为披露数量更多,披露内容更详细。机制检验表明,企业经营风险和代理成本是政策性负担影响关键审计事项的两个渠道。在劳动保护较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策性负担与关键审计事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增加,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削弱了政策性负担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性负担与被审单位风险密切相关,审计师的风险应对决策考虑到了政策性负担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 杨欣怡
    • 摘要: 在当前的特殊形势下,混合制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本文以2010-2019年间非金融领域国有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多元化分析混改功效的视角,重点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企业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研究结果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积极影响;就混改功效而言,混改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能有效降低政策性负担来提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行政力量对国企日常经营干预的强度减弱,其对国企的需求逐渐转向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补助以支持企业投入高盈利的创新活动;从混改类型而言,相比于国有控股的形式,国有参股的形式更能充分发挥非国有资本的优势,有效推进企业创新活动的展开;从地区的产权保护水平而言,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地区能够为国有企业创新创造更有利的外部保障。
    • 牛彪; 王建新
    • 摘要: 利用2011-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国企超额雇员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企超额雇员对突破式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理成本和管理层过度自信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混改程度、主业经营稳定性和创新专注度缓解了国企超额雇员对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因此,应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和完善驱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多层次治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把人员冗余转变为人才优势、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以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 白雪洁; 张哲
    • 摘要: 在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背景下,相比于采用正向逻辑来研究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产能过剩的成因与化解机制异同,本文通过逆向逻辑构造反事实因果推断,即国有企业经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身份属性发生变更后产能过剩能否得到化解,来探究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制度性成因。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通过PSM—多期DID方法识别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其产能利用率的政策影响,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下国有企业规模对产能利用率影响的非线性关系,明晰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化解产能过剩的作用途径,探究了产能过剩的制度性根源与衍生因素之间的传递效应。
    • 魏巍; 王云芳
    • 摘要: 以2011—2018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证明政策性负担的上升会挤出企业研发投入。将政策性负担视为一种外生冲击并剔除政策性负担为中等的企业后,将样本分为受冲击的高负担组(处理组)和不受冲击的低负担组(控制组),并利用渐进DID再次验证了挤出效应的存在——处理组冲击前后研发投入的下降显著高于控制组。考虑到高负担组(处理组)很可能在特定年度降为低负担,即可能存在“处理组时变”现象,并由此导致多期DID估计在对2×2分组估计系数(ATT)进行加权时因存在“负权重”而产生估计偏误,故借助Chaisemartin&Haultfoeuille(2020)提出的带异质性处理效应的双向固定估计量(TWFEDD)进行再检验,发现在排除负权重扰动后,挤出效应依然成立。借助外生处理效应(RA/IPW/IPWRA估计量)和内生处理效应(Heckit Two-Step估计量),证实了挤出效应在修正自选择偏误后依然稳健。
    • 彭若弘; 李怡斐
    • 摘要: 以2012—2020年沪深A股主板国有企业为样本,深入探究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国有企业级别和功能定位下该影响的差异性以及高管激励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性负担会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带来显著不利影响;(2)相对于中央直属国企,政策性负担对地方国企创新绩效的不利影响更大;(3)相对于商业类国企,政策性负担对公益类国企创新绩效的不利影响更大;(4)高管激励对政策性负担与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不利影响起到调节作用,持股激励和晋升激励会缓解该不利作用(持股激励更明显),而薪酬激励反而会加剧该不利影响。
    • 石善冲; 皮晞正; 代丽微; 赵志刚
    • 摘要: 将制度环境与国有企业股权特征紧密结合并将其引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领域,以2011-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第二类代理问题角度考察了政府干预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并基于企业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差异对上述影响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政府干预通过赋予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对企业成本粘性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中央国企,政府干预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作用在地方国企中更为显著。
    • 石善冲; 皮晞正; 代丽微; 赵志刚
    • 摘要: 将制度环境与国有企业股权特征紧密结合并将其引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领域,以2011—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第二类代理问题角度考察了政府干预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并基于企业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差异对上述影响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政府干预通过赋予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对企业成本粘性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中央国企,政府干预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作用在地方国企中更为显著.
    • 魏纪泳; 刘庆龄
    • 摘要: 文章以2011-2018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我国混合经济模式和不同层级政府间"政治集权+经济分权"行政管理模式,研究政府干预导致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负担、管理层能力和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负担越重,企业投资效率越低,国企中更为显著;管理层能力越强,企业投资效率越高,且在非国企中这方面更为显著;当企业由于政府干预,其所承担政策性的负担会增加,这会导致企业改变经营目标由价值最大化转为目标多元化,进而会削弱管理层能力,降低企业投资效率.
    • 张永; 李钊; 孙永波
    • 摘要: 自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为避免落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对中国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国有企业负担的"社会职能"不能成为反对国企改革的依据,政策性负担是政策强制性、内部员工自利性的结果,只能实现部分短期社会政治目标,而社会责任承担是企业自愿性、公益性的体现.文章以2010-2018年A股上市的经历过股权转让的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实际控制权转移对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并检验了两者是否能够反映到企业的经济绩效上.结果表明,当非国有股东取得企业实际控制权后只会降低政策性负担,同时会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机和能力,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