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审计事项
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文献在2016年到2022年内共计346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中国军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267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经济研究导刊、财会学习、会计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矿业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等;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文献由530位作者贡献,包括庄飞鹏、阚京华、陈丽红等。
关键审计事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267篇
占比:97.92%
总计:16613篇
关键审计事项
-研究学者
- 庄飞鹏
- 阚京华
- 陈丽红
- 张呈
- 张龙平
- 彭远凤
- 何丽梅
- 刘儒昞
- 张子健
- 张继勋
- 易玄
- 李晓月
- 柳木华
- 毛怡沙
- 江雨佳
- 胡淑娟
- 许嘉麟
- 赵刚
- 郑晓婷
- 郑石桥
- 钟诗颖
- 雷倩华
- 于博
- 代庆会
- 任嘉乐
- 何砚
- 冯均科
- 刘杨晖
- 史永
- 吴芃
- 呼建光
- 喻凯
- 国文达
- 孙欣洁
- 岳俊侠
- 廖雨寒
- 张凤丽
- 张凯旋
- 张复赞
- 张晓暄
- 张金丹
- 徐畅
- 易冰心
- 朱憬怡
- 李奇凤
- 李明艳
- 李涛
- 杜珊
- 杨娜娜
- 杨开元
-
-
庄飞鹏;
连敏
-
-
摘要:
文章从内容、形式和持续增量信息三个方面,系统刻画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以来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全貌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时考虑了多重因素,主要考虑重要性和重大估计或判断;关键审计事项内容涉及广泛,其披露形式正朝着积极方面变化,改变了传统审计报告缺乏持续增量信息的状况;在披露内容上,平均事项数量保持在两个左右,较少披露审计结论,信息内容高度趋同并呈现进一步趋同态势,关键审计事项提供的持续增量信息呈下降趋势.研究有助于评价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实施效果,对加强执业监管和完善审计报告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
王娟;
苏红玉
-
-
摘要:
以2016—2019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债务违约风险影响审计收费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债务违约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均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债务违约风险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显著相关;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债务违约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类研究表明:(1)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2)随时间推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在提高审计报告沟通价值上呈现逐渐增强趋势.
-
-
李晓月;
肖星;
喻子秦
-
-
摘要:
立足于CPA审计的监督治理职能,选取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原则为切入点,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及其披露特征所产生的增量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确保了长期内更为持续可靠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公司盈余总额持续性,这一持续性是由应计盈余持续性贡献的。第二,在披露特征检验方面,披露程度越高或者越多事项涉及大额盈余操纵科目,公司盈余总额持续性和应计盈余持续性的提升幅度越明显。第三,关键审计事项在法制环境越良好、注册会计师越具行业专长时,对公司盈余总额持续性和应计盈余持续性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关键审计事项强化CPA审计监督治理职能的作用机制。
-
-
吴斌;
沃鹏飞;
陈锋
-
-
摘要:
一、研究背景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需要有效的制度红利支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指导下,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成为激励企业创新、实现产业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手段之一。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演变历程来看(表1),其执行力度和普适性皆在不断提升。
-
-
庄飞鹏;
于江悦;
李益之;
陈雨翔;
臧萱
-
-
摘要:
本文以IPO审计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二级市场,从数量、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刻画了2018-2020年间IPO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全貌:在数量上,不同行业差别较大,均值与二级市场没有显著差别,但呈现下降和集中分布趋势;在内容上,较二级市场更明显集中于收入和应收款项减值且也呈现逐年集中,确认理由主要是事项重要性和重大估计,平均出现的理由次数超过了两个且呈现增加趋势,仅少数事项披露了审计结论但主要采用积极的语气;在形式上,主要采用纯文本和合并披露方式,详细度和精确度较二级市场更高,且呈现进一步提升趋势;而四大所在数量和形式上均好于非四大所。这些结论为了解IPO企业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提供了依据。
-
-
刘博;
李虎修
-
-
摘要:
2016年财政部印发“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打破了传统模板式审计报告,关键审计事项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选取201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加了企业风险承担。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在未经过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更显著。此外,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和精确度也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从企业风险承担这一角度探究关键审计事项实施后的影响,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实施经济后果的研究。
-
-
吴志雄;
丘昊
-
-
摘要:
201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正式出台,且于两年后全面推行于A股上市公司。为了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高风险领域,应提高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本文将选取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2015年到2018年的相关数据,即“新审计准则”在A股的实施前后作为例子,对审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事项数量的披露,与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的实施,能有效减少管理层的激进会计行为,对提高公司会计稳健性有积极影响。且会计稳健性越高的公司,一般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重要审计事项也越多。
-
-
许一青;
丁俊
-
-
摘要:
2017年是我国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的元年,自这以后,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成为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因素、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
王帆;
邹梦琪
-
-
摘要:
运用文本分析检验充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详细、文本越精确,越能提升企业投资效率,而可读性、语调对投资效率影响有限。分析师盈余预测越准确、企业代理成本越低,越能促进详细程度、精确性与投资效率间的正向关系。同时,高媒体关注、高机构投资者持股、低管理层过度自信企业的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越详细、文本越精确,也越能提高投资效率。进一步发现,事项段和应对段披露越详细、事项段越可读、事项段越精确,越能显著提升投资效率;披露公司层面事项、对外投资事项以及非投资事项均会降低非效率投资。研究表明关键审计事项充分披露对企业资源配置具有正向作用,为监管机构改善审计报告披露模式提供了经验证据。
-
-
-
ZHAO Shasha;
赵沙沙
- 《中国矿业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年报问询函是增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强有力工具,对交易所向上市公司发布的问询函进行分析思考,总结出以下两点启示:一是从年报问询函中可以看出沪深两市年报监管方向和标尺;二是汇总分析交易所在问询函中提出的问题,观察交易所关注的重点,看懂上市公司年报,从而提升对年报的分析能力.另外本文通过对A+H公司关键审计事项类型进行统计,探讨注册会计师审计所关注的重要事项,并且对于一些关键事项,交易所年报问询关注点同时也是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