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4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8775篇;相关期刊462种,包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年探索、人大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2013管理科学学术研讨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等;政治行为的相关文献由678位作者贡献,包括俞可平、李云、王燕等。

政治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6 占比:2.1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8775 占比:97.82%

总计:29415篇

政治行为—发文趋势图

政治行为

-研究学者

  • 俞可平
  • 李云
  • 王燕
  • 包心鉴
  • 李元书
  • 李国海
  • 杨兴林
  • 陈伟东
  • 乔玉强
  • 云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建
    • 摘要: 古今中外,任何政治统治的有效维系和巩固发展,都需要有政治认同的支撑,即赢得广大民众的广泛肯定、认可和支持。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所属政治体系产生的一种同向性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有机统一,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环境。在其生成与变迁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调节形式,构成政治认同的社会机制。它主要包括利益诱导、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规训、政治治理、政治文化、社会资本、政治心理等方面。就社会结构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等基本形式而言,利益需求、制度规则和意识形态是政治认同形成的最基本的社会要素。因此,政治认同的社会机制主要有利益需求驱动机制、制度规则形塑机制、意识形态规训机制等方面。其中,利益需求驱动机制是根本动力,制度规则形塑机制是重要保障,意识形态规训机制是思想基础。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必须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其社会机制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民众的利益认同;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夯实民众的制度认同;坚持以话语权建设为重点,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众的价值认同。
    • 郑建君; 赵东东
    • 摘要: 政治价值观是指公民个体关于政治系统及相关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反映了个体对所处政治系统与社会政治环境的主观认知与偏好.以往研究表明,政治价值观对关系国家稳定的政治参与等政治行为和政治信任、国家认同、群际态度等政治态度具有预测作用.总体而言,偏左翼的政治价值观能够增强个体的国家认同、积极的群际态度,并促进其政治参与行为,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秩序;重视秩序的右翼价值观则会导致对外群的敌视,阻碍个体参与公共活动,从而对国家稳定产生威胁.未来对政治价值观与国家稳定关系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个体的主观认知、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机制以及政治价值观影响国家稳定的条件.
    • 张爱军
    • 摘要: 短视频时代,具有强社交、展演性、可视化等特点的短视频为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新变。作为政治行为的三个关键要素,底层群体的政治身体在短视频的技术作用下不断向虚拟化、表演化与工具化发生演变;底层群体的政治空间在短视频的技术赋权下重新获得可见性,空间边界变得模糊,空间关系走向失配;底层群体的政治关系在短视频社交场域中受到资本和权力等力量的形塑,表现出明显的主导性、反制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基于以上的新变,在短视频的传播特性和技术逻辑作用下,短视频时代的底层政治也面临着短视频过度娱乐化消解底层群体的政治兴趣,短视频技术风险导致底层群体政治认知的窄化与极化,资本改造与权力规训对底层群体政治空间的“再蔽化”,激进型政治参与发生概率增大等风险。化解短视频时代的底层群体政治行为风险,需要针对风险原因平衡短视频的娱乐性与公共性以激发底层群体的政治兴趣;突破短视频的信息茧房以扩大底层群体的政治认知;优化短视频的平台空间以保障底层群体的政治表达;加强能力教育以提升底层群体的媒介素养和政治理性。
    • 郝佳君; 何菲菲; 胡亚婷
    • 摘要: 为改善当前大学生普遍呈现出程度不一的政治冷漠现状,本文在界定了大学生政治冷漠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以山西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从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两个角度测量、描述以及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状,并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牛建波; 李维安
    • 摘要: 已有研究在驱动创新的影响因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薪酬差距、独立董事、连锁董事、风险投资等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的影响.但是,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决策特征(如程序理性和政治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则尚未可知.超越"输入-输出-情景"的传统研究范式,采用"输入-过程-输出-情景"的新研究范式,研究董事会决策过程的程序理性和政治行为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并基于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Spss和Stata软件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程序理性和政治行为促进企业的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相对于探索性创新,程序理性和政治行为更能促进开发性创新.②董事会评价增强董事会程序理性与双元创新之间的正向关联关系,削弱董事会政治行为与双元创新之间的正向关联关系,独立董事对董事会政治行为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③对探索性和开发性两种创新方式组合策略的研究发现,程序理性和政治行为都能提高双元协同型创新策略的水平而弱化双元平衡型创新策略的程度,说明程序理性和政治行为的增强更可能实现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董事会决策的程序理性和政治行为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具体影响,特别揭示了董事会政治行为对中国上市企业创新决策的积极作用.程序理性和政治行为均能提高双元协同型创新策略的水平,并且程序理性还能显著降低双元平衡型创新策略的水平.这些研究发现为推动企业的双元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 康健; 吴永刚; 王璐瑶
    • 摘要: 新时期思政工作在坚守传统意识形态理论阵地的基础之上,还需在理论层面上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相融合.本文以教育行为的道德属性和政治属性二重性为特点,针对思政教育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在立足意识形态本职工作之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导向,以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理论融合来实现真正助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