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海中心城区

上海中心城区

上海中心城区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7112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上海人大月刊、今日上海、上海土地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一届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等;上海中心城区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晖、高强、丁亮等。

上海中心城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3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7112 占比:99.69%

总计:67321篇

上海中心城区—发文趋势图

上海中心城区

-研究学者

  • 曹晖
  • 高强
  • 丁亮
  • 伍海兵
  • 吴国清
  • 周毅彬
  • 唐子来
  • 孙淼
  • 宋小冬
  • 巩序正

上海中心城区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许晓青; 王瑾; 蒲宝婧; 葛天任; 张玮晨; 洪晓丹
    • 摘要: 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城市声环境规划与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但相关研究仍显不足。尽管既有研究已经从早期关注噪声管控,逐步推进到对宜人声环境的空间营造,但尚未对城市声景主观感知的空间识别与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实证分析,其中的核心难题是如何识别和改善城市声环境与声景感知之间差异较大的公共空间。文章基于手机噪声计应用与分析技术,对居民声环境感知进行实地采样分析,共收集有效电子问卷320份,继而识别和梳理了低声级-低感知、高声级-高感知两类差异化较大的公共空间类型及其分布,并对影响此两类空间声景感知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城市声环境治理的问题及其改善的弹性空间与具体策略。
    • 本刊评论员
    • 摘要: 经过近30年的持续努力,上海完成了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显著改善了众多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功能,推动了城市快速发展。但是,作为一个特大城市,上海仍然存在不少老旧小区、不成套的老旧住房和“城中村”。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中心城区剩余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约43万平方米、1.5万户。
    • 刘彦华
    • 摘要: 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水清岸绿,碧波微漾;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中,北京故宫午门上方现出一道道明亮且清晰的星星迹线,深邃而美丽;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开发式绿地桃浦工业区,秋意高爽,是城市环境的“绿肺”,也是市民的会客厅……
    • 时筠仑
    • 摘要: 从1992年启动至今年7月,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成片旧改走过了整整30年历程。作为一名房管事业的从业者,我有幸见证和参与了这项工程,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变”与“不变”。改造模式的“升级蝶变”带来居民生活与城市环境的“沧桑巨变”。从最初的危棚改造和旧住房成套改造,到新一轮旧区改造,再到如今的城市更新,不同阶段和旧改举措变迁的背后,体现的是“拆改留”向“留改拆”思路的转变。
    • 吴玫玫; 张森; 王忠昊; 赵军
    • 摘要: 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诊断1950年以来上海中心城区的河网水系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系连通性和城市水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1)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中的廊道连接率、环路指数等连通性指标,较好地诊断了河网地区的高密度网状水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四个典型河网连通指标之中,以环路指数对水系结构演变的响应较为敏感.(2)近7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河网密度下降了68.54%,消亡河道多为1 km长度以下末端村镇级河道,占总消亡河道的77.13%.(3)1994年之前区域水系连通性指标高于1,而此后开始低于1,河网水系环路指数剧烈下降,上海中心城区基本不再具有典型的网状水系结构特征.(4)河网萎缩导致水面率锐减和河网连通受阻,近70年来,雨水泵站排水能力增强与河网总长度和河网连通性变化均存在显著的响应关系,其中对河网总长度变化的响应更加明显.
    • 李垣; 陈晨
    • 摘要: 近年来,租赁住房成为上海城市住宅发展的重要方向,大量商办建筑与工厂被改造成租赁住房,并冠以"共享"之名.这类改造型租赁住房是否具有"共享居住"之实,存在研究空白.文章梳理了共享居住的三层内涵——开放、混合、参与.以此为研究框架,在上海中心城区内,选择4处背景相似但更新模式相异、具有代表性的改造型市场租赁住房案例,分析各自对共享空间的设计诠释,归纳不足之处,进而总结出共享居住的三个设计策略——立体开放、居民导向、弹性留白.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案例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未来改造型租赁住房的设计提供参考.
    • 刘颂; 杨莹; 贾虎
    • 摘要: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一直以来按照公园规模及其相应的服务半径形成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来衡量其布局的合理性.但在现实中,由于难以获取居民实际行为规律,公园的实际服务范围与设定的服务半径是否一致无法被精准验证和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等新数据源包含居民生活活动空间信息及公园使用数据,能够突破传统数据的制约.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42座社区公园,采集2019年5月9天(包含4个周末和5个工作日)内到访公园的游客的手机信令数据,通过追踪游客的驻留地信息,计算各公园的实际服务半径.发现上海市社区公园的实际服务半径普遍较大,平均为5879.9 m.对社区公园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公园服务半径与公园使用满意度和空间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公园的区位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公园面积和交通便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社区公园建设应该提高公众参与度,从"空间建造"转变为"场景营造",提高公园品质;结合周边的公共空间进行功能与空间的融合,提高公园周边的空间活力.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公园服务范围进行精细化识别,能够提升公园规划的合理性.
    • 高捷; 赵天舒; 栾峰
    • 摘要: 随着"软件定义"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上海在城市"大设计"产业体系中创新地提出了"软件设计业"的转型发展策略.通过考察软件设计企业在上海中心城区的集聚程度、集聚形态和集聚层次,可以看出,与传统软件业相比,软件设计企业在城市内部的区位选址有特定的偏好.进一步分析和总结这类企业集聚空间的分布格局和发展特征,结合城市存量空间与创新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要求,探讨这类产业集聚空间的优化策略与规划建议.
    • 夏昕; 余媛媛; 武敏; 宝丽娜
    • 摘要: 本研究基于中心城区高中体育专项化的开展现状,结合海派文化视角,拟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系统分析中心城区高中体育专项化过程中的困境和创新做法,就海派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的融会贯通提出思考,为传承海派文化价值以及深入推进上海中心城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形成可推广的方案和思路.本研究提出:中心城区有限的场地资源和体育师资制约了专项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师资不能满足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对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较高;专项化项目开设的广度和深度存在发展困境;海派体育文化在学校中流失明显.
    • 狄迪; 蒋映红; 叶丹; 叶宇
    • 摘要: 新城市科学的涌现为开展大规模和精细化的空间量化分析提供了基础.已有的关于街道空间品质的研究多采用定性或主观定量分析方法,近年来虽有学者采用新数据和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但测度维度相对单一,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街道空间品质.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经典理论,在新数据和新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维度、分指标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综合评价框架,该评价框架兼顾街道形态特征以及使用人群的感知与行为特征,通过可视化分析判定街道类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别的对街道进行打分和精细化评价,对不同街道之间的品质进行比较,并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和共识认知比较进行评价效能检测.最后,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对该评价框架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加以验证,希望能够为精准化的街道空间更新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