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理
持续护理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9890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医学信息、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等;持续护理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健、卢晓阳、史东升等。
持续护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890篇
占比:99.88%
总计:120032篇
持续护理
-研究学者
- 刘晓健
- 卢晓阳
- 史东升
- 席凌霄
- 张静梅
- 徐智
- 李娜
- 李莉
- 柳晶晶
- 洪东升
- 王媛
- 薛冬辉
- 覃玲玲
- 谭萍
- 赵东来
- 陶绪梅
- 靳立新
- 韦秋凤
- 马世平
- 黄竹瑛
- 黎亮
- TT
- 代群利
- 任雪飞
- 何姝昱
- 何星鑫
- 佘春梅
- 侯社香
- 侯荣全
- 冯松
- 刘亚茹
- 刘伟华
- 刘娟
- 刘婕
- 刘春燕
- 刘永花
- 刘洪涛
- 刘瑞飞
- 刘莎莎
- 单晶
- 吕英慧
- 吴美平
- 吴贞卉
- 吴颂仪
- 周冰含
- 唐燕
- 唐莉
- 姚国玉
- 姜丁冉
- 姜金玲
-
-
马丹
-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学龄期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BA)患儿中应用持续护理联合间歇无氧运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84例学龄期BA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单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单号、42例)与观察组(双号、42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间歇无氧运动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8周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运动能力[6 min步行试验(6MWT)、峰值功率(PP)、平均功率(MP)和疲劳指数(FI)]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FVC、FEV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两组患儿FVC、FEV1值均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两组患儿6-MWT距离、PP和MP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两组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及疾病影响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护理与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应用于学龄期BA患儿中,可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
-
蓝兰
-
-
摘要: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可行性、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隆林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的542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按照随机(随机数表)分组法进行分组(两组:各271例)。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上述组别分别实施延续护理、常规护理。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满意度较低,P<0.05;研究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行性较高,对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有效抑制并发症,实现良好的治疗及预后。
-
-
瞿晓英
-
-
摘要:
目的:研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于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1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的患者实行普通的日常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日常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与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这一举措加强了护士的专业度与综合素质,提高了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与满意度,护理的综合水平上升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效果也更加满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大大提高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与满意度.
-
-
金志恩
-
-
摘要:
目的:探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于门诊预检分诊的服务效果影响.方法:以我院门诊2019年1到12月服务的患者100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基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分为两组.基于分诊准确率和满意度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实验组的预检分诊准确率以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对于门诊预检分诊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以及满意度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门诊护理重要途径,值得推广.
-
-
王媛
-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60例消化内科及泌尿科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分别应用门诊预检分诊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以及传统预检分诊护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干预下医院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患者就诊等候时间、预检分诊总时间、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6.2%(P<0.05)。预检分诊时长及就诊等候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观察组无投诉,对照组出现4例投诉情况,投诉率为5.0%,高于观察组(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8%,高于对照组的86.2%(P<0.05)。结论在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有助于缩短预检分诊及就诊时间,提高准确率和满意度,减少患者投诉,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
王媛
-
-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160例消化内科及泌尿科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分别应用门诊预检分诊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干预以及传统预检分诊护理模式,比较两种管理干预下医院门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患者就诊等候时间、预检分诊总时间、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6.2%(P<0.05).预检分诊时长及就诊等候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P<0.05).观察组无投诉,对照组出现4例投诉情况,投诉率为5.0%,高于观察组(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8.8%,高于对照组的86.2%(P<0.05).结论 在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有助于缩短预检分诊及就诊时间,提高准确率和满意度,减少患者投诉,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
张楠;
张雪;
马粟
-
-
摘要: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于我院随机选取10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持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6%,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2%,护理差错发生率4%,护理事故发生率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护理差错与护理事故的出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
张娜
-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6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奇数偶数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接受持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有效率、焦虑和抑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4.91%(10/47),明显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生活能力和精神健康、社会活动均好于对照组,明显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明显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持续护理,提高护理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
-
李巧群
-
-
摘要:
慢性感染性伤口属于外科常见疾病,由于患者自身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免疫系统缺陷、肿瘤疾病等均会导致慢性感染性伤口 [1] 。患者出现慢性感染性伤口后极易产生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理念和方法,利用护理准备机制、详细护理干预措施、持续护理指导等方式,全面提升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的护理干预中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改善心理状态 [2] 。本研究探讨了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慢性感染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
-
刘永花;
李玉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服务对结肠造口术直肠癌患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119例,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出院时健康指导、定期到医院随访和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对比分析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并比较两组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健康量表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关怀能有效提高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促进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有效降低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
-
朱慧;
范晓青;
韩静;
张家珂;
焦娇
- 《河南省护理学会2015重症监护新进展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有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自我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指标.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收治的80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比分析采用常规护理和持续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观察组在护理后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护理能力评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感念以及健康知识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采用持续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的显著意义。对于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持续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能够显著提高各项指标水平,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