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拔出试验

拔出试验

拔出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83880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全国第十三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拔出试验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立新、卢纪富、尤培波等。

拔出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3880 占比:99.95%

总计:183966篇

拔出试验—发文趋势图

拔出试验

-研究学者

  • 刘立新
  • 卢纪富
  • 尤培波
  • 康洪震
  • 曾垂林
  • 汤寄予
  • 肖建庄
  • 胡嵘晖
  • 赵军
  • 陈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安新正; 王李鑫; 蒋毓晋; 张翠霞; 刘浩楠
    • 摘要: 通过HRB400E月牙钢筋-再生混凝土中心粘结试件的拔出试验,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条件下,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及钢筋直径的变化对HRB400E月牙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HRB400E月牙钢筋-再生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应力和初始粘结刚度均随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及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HRB400E月牙钢筋与再生混凝土极限粘结应力计算模型。
    • 汤永净; 陈鹏圳; GENTILINI Cristina; FRANZONI Elisa
    • 摘要: 夹心墙作为古老的砌体结构广泛存在于历史建筑中,其填充层力学性能较差,且墙体层间黏结力不足,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外叶墙平面外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夹心墙结构进行加固,以保护古建筑文化遗产。研究不锈钢螺旋杆对夹心墙的加固性能,对不同砌块进行力学性能测定,并开展拔出试验,得到不锈钢螺旋杆在砌块中的黏结-滑移性能,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最大拔出力的关键因素为砌块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选取意大利拉文纳市政塔作为算例,考虑5种不同螺旋杆加固间距,通过推覆分析得到拉文纳市政塔底部剪力-顶部位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螺旋杆加固能够显著提高塔体抗震能力,随着螺旋杆加固间距的减小,塔体在推覆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逐渐由外叶墙倾覆过渡到侧墙剪切破坏。
    • 张哲; 李帅帅; 朱平; 邵旭东; 补国斌
    • 摘要: 为研究轻薄UHPC构件内钢筋-UHPC界面间的黏结性能,以钢筋直径、黏结长度和保护层厚度为变量设计了多组配筋UHPC拉拔试验,并探讨各设计变量对钢筋-UHPC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各设计参数对配筋UHPC试件破坏形式、黏结应力-滑移曲线、黏结锚固强度及其对应滑移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钢筋直径、黏结长度和保护层厚度的变化对配筋UHPC界面黏结性能影响较大;极限黏结强度及滑移量随黏结长度的减小而增加,随钢筋直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随保护层厚度变薄,极限黏结强度降低而滑移量增加.钢筋直径为12 mm和16 mm时,配筋保护层厚度和黏结锚固长度分别不宜小于1.5倍和4倍直径;直径为8 mm的钢筋黏结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5倍直径.基于数理统计法归纳的配筋UHPC界面极限黏结强度及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式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
    • 邓芃; 王志刚; 刘艳; 黄一杰; 高兵
    •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了3种强度等级的页岩陶粒混凝土与普通螺纹钢筋、环氧涂层钢筋和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BFRP)筋在经受0、15、30、5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粘结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钢筋与页岩陶粒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均逐渐减小,峰值滑移量逐渐增加,且粘结强度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其他试验条件均相同时,普通螺纹钢筋与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最高,环氧涂层钢筋次之,BFRP筋最小;当遭受冻融循环作用后,各钢筋破坏形态以混凝土劈裂破坏为主。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分析分别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下BFRP筋、普通螺纹钢筋、环氧涂层钢筋与页岩陶粒混凝土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可为我国寒冷地区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刘良林; 肖建庄; 丁陶; 张凯建
    • 摘要: 探究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中套筒灌浆料与高强钢筋的黏结性能.以钢筋直径、钢筋黏结长度为试验变量,浇筑27个试件开展拔出试验.试件的失效模式包括钢筋断裂、钢筋黏结滑移失效、劈裂等三种类型,钢筋直径、钢筋黏结长度均对失效模式产生影响,其中,钢筋黏结长度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钢筋黏结滑移失效时,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初始下降段出现荷载骤降的现象,其下降幅值约为0.1~ 0.3倍峰值荷载.进一步提出了套筒灌浆料与高强钢筋的黏结—滑移本构模型,并基于试验数据拟合分析给出了黏结强度、峰值滑移、残余黏结强度等参数的计算表达式.最后,通过有限元模拟进行拓展分析,发现钢筋直径(d)12、16、18mm的拔出试验试件发生钢筋断裂时钢筋黏结长度分别不低于5d、7d、7d.这些发现可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设计以及承载力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 周静海; 刘昱; 康天蓓; 刘爱霞
    • 摘要: 为了研究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选取再生骨料替代率(0%,25%,50%,75%,100%)、废弃纤维体积掺量(0%,0.12%,0.24%)为试验变量,制备7组共14个试件,进行半梁式单向拔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再生骨料替代率和废弃纤维体积掺量对混凝土极限黏结应力和极限滑移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加入降低了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但并未改变混凝土与钢筋原有的破坏方式,其黏结应力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而下降,滑移量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废弃纤维的加入优化了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接触界面,提升了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体积掺量0.12%的废弃纤维对黏结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建立的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极限黏结应力预测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黏结性能和黏结应力预测奠定了基础.
    • 马玥; 张子静; 王占飞
    • 摘要: 为了探明缓粘结剂固化期间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本文进行了4组缓粘结剂硬度不同的预应力筋拔出试验与数值分析.通过拔出试验及数值分析可知,随之缓粘结剂硬度的提高,最大粘结力增加;缓粘结剂对预应力筋的粘结力-滑移曲线大体分三个阶段即线性增加阶段、非线性增加阶段和滑移下降阶段;缓粘结剂硬度达到4HD时,预应力筋仍然粘着缓粘结剂被一起拔出.
    • 邓芃; 王志刚; 刘艳; 黄一杰; 高兵
    •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了3种强度等级的页岩陶粒混凝土与普通螺纹钢筋、环氧涂层钢筋和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BFRP)筋在经受0、15、30、5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粘结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钢筋与页岩陶粒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均逐渐减小,峰值滑移量逐渐增加,且粘结强度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其他试验条件均相同时,普通螺纹钢筋与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最高,环氧涂层钢筋次之,BFRP筋最小;当遭受冻融循环作用后,各钢筋破坏形态以混凝土劈裂破坏为主.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分析分别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下BFRP筋、普通螺纹钢筋、环氧涂层钢筋与页岩陶粒混凝土粘结强度计算公式,可为我国寒冷地区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 张黎飞; 赵行立; 黄婷; 罗远彬; 李皓天; 郑愚; 邸博; 夏立鹏
    • 摘要: 为研究纤维复合筋(FRP筋)和混凝土的黏结性能,采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监测16个黏结滑移试件的试验过程,研究不同参数(筋材类型、筋材直径和黏结长度)对试件黏结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筋材和混凝土的黏结机理不同,其黏结性能与破坏模式具有显著差异;筋材直径和黏结长度对黏结强度产生影响;筋材肋间距是黏结-滑移曲线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AE信号能量的变化可有效监测FRP筋和混凝土的黏结-滑移劣化过程,AE技术在探究FRP筋和混凝土的黏结破坏机理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张耀升; 王连广; 黄小斌; 陈百玲
    • 摘要: 为了明确注浆岩锚在半无限锚固长度下的受力机理,分析了锚杆界面的受力关系,给出相应的锚杆拔出方程.然后假定锚杆弹性部分沿锚固深度方向的剪应力分布呈四分之一椭圆弧,进而给出了注浆锚杆临界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对4根锚固长度分别为6.0 m和8.5 m的锚杆进行了原位拉拔试验,以验证所给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轴向应变分布曲线与试验结果一致,轴向应变随着锚固深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计算得到的临界锚固长度为5.3 m,与试验结果相差3.6%.最后,通过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后发现,本文所给公式具有一般性,且通过本文所给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对保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