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辛
拉辛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专利文献97627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国际展望、法国研究、读书等;
拉辛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芳、石蕾、屠格涅夫等。
拉辛—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7627篇
占比:99.89%
总计:97736篇
拉辛
-研究学者
- 徐芳
- 石蕾
- 屠格涅夫
- 鲍鲸鲸
- A—fish
- Homu
- Jack Amiel
- Liz
- Л·Д·希罗格罗德
- 一鹤
- 丁尔苏
- 丁盛
- 为燕所困
- 何仁
- 余琛(翻译)
- 偷吃棒冰的熊
- 刘中梅
- 刘敦宣
- 刘洁
- 刘芳
- 力文
- 劳斯特·兰普
- 卢晓莉
- 卢颖
- 吴俊杰
- 吴岳添
- 吴雅凌1
- 吴雅凌12
- 吴韩娴
- 周招芬
- 周莹莹
- 喵星人
- 宋雄华
- 尤里·克拉辛
- 希腊凯缇·迪雅芒塔古(KaitiDiamantakou)
- 席小妮
- 常宏
- 庄浩然
- 廖敏
- 张增坤
- 张宁
- 张文奕
- 张福基
- 张立国
- 张维
- 彭其韵
- 彭馨瑶12
- 徐乘
- 徐鹤森
- 方瑛
-
-
郑烨
-
-
摘要:
《费德尔》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拉辛的经典之作,该剧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讲述了一个因不伦的激情而引发的悲剧故事。剧中,雅典王后费德尔无法自拔地爱上了继子希波吕托斯却遭到了他的无情拒绝,而在这时,据说已经去世的国王竟然又回来了。
-
-
黄嘉玲
-
-
摘要:
"古典"原文为拉丁文Classicus,即"典范"的意思。在文学艺术领域,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以古代希腊罗马为典范,称之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是在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的扶植和鼓励下日益成长起来的。它最先兴起于欧洲典型的绝对君主专制国家——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以戏剧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人物有具有民主、进步倾向的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还有寓言诗人拉封丹等。
-
-
李琳
-
-
摘要:
追溯西方戏剧两千多年的漫漫历史,从源头的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甚至早期的易卜生,皆是以诗体写剧。但随着近现代科学思想与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亦由于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传统渊源,西方现代戏剧最终走向了散文剧的天下。然而,在二十世纪仍有T·S·艾略特、克里斯托弗·弗莱依、麦克斯韦尔·安德森等多位艺术家苦心孤诣以求在现代舞台上重现已成历史绝唱的诗体剧。他们均对现代诗体剧抱有甚高的期许,其目标也大抵一致,即反对当时过盛的散文体的庸俗自然主义戏剧。
-
-
-
希腊凯缇·迪雅芒塔古(KaitiDiamantakou);
丁盛;
余琛(翻译)
-
-
摘要:
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源头,对后世西方戏剧影响深远。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中的歌队形式源于古希腊悲剧,迪伦马特的喜剧创作深受阿里斯托芬的影响。不仅如此,拉辛、尤金·奥尼尔和让·阿努伊等戏剧家还对古希腊悲剧进行了改写或以其为蓝本进行创作,传递出新的时代精神,成为西方戏剧新经典。2019年,丁盛在雅典大学访学期间,对其合作导师、戏剧学系副教授凯缇·迪雅芒塔古就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功能、演出与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
-
颜虞丹
-
-
摘要:
人性中的这对永恒矛盾—理性与激情,它不仅是哲学思辨研究中的一项主题,更是众多文学大家一直致力探讨的问题。人利用激情来展露自己的欲望及目的,但同时却不得不被理性所约束,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相互斗争,从而导演出人性的悲剧。不论是拉辛在《贝蕾妮丝》中讲述的"爱情陷阱",还是曹禺在《雷雨》中所刻画的"不疯魔不成活",都向我们揭示了在理性与激情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的人性,而如何才能逃脱人性悲剧呢?这其间则又蕴含了理性力量、自然人性等内容,具有一定的人文启示意义。
-
-
约翰·J·麦考利(摄影)
-
-
摘要:
在威斯康星州拉辛市的中心地带,这座锈迹斑斑的制造中心因数十年的经济停滞和城市撤资而废弃,画廊和工作室大楼是为一位画家和当地艺术倡导者设计的,他打算为这座城市创造一个新的文化支柱,一个将有助于重振拉辛目前萎靡不振的市中心的文化支柱。该项目将画家自己的工作室与街头艺术画廊搭配成对;称为OS Projects,画廊向公众开放,展出了来自中西部的当代艺术家精心策划的展品。
-
-
吴雅凌1
-
-
摘要:
拉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有四部传世悲剧改写自欧里庇得斯,学界一般认为欧里庇得斯对拉辛的影响远甚于其他古希腊作者。但事实上,拉辛在创作前期将索福克勒斯奉为最佳悲剧诗人典范,即便改写欧里庇得斯也有意否认其影响。
-
-
彭馨瑶12
-
-
摘要:
让·拉辛(Jean · Racine)是法国三大古典戏剧家之一,其悲剧《费德尔》(Phèdre)作为拉辛代表作,在中国仅有一个翻译版本,国内对其研究数量较少,研究方向也较为单一。但是法国各大文学流派对《费德尔》的研究众多,本文通过对拉辛戏剧《费德尔》的研究综述,一方面是通过这些研究角度,重新认识这部伟大的戏剧,以及它在学界所揭示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示《费德尔》的研究特点,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依据。
-
-
吴雅凌12
-
-
摘要:
拉辛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有四部传世悲剧改写自欧里庇得斯,学界一般认为欧里庇得斯对拉辛的影响远甚于其他古希腊作者。但事实上,拉辛在创作前期将索福克勒斯奉为最佳悲剧诗人典范,即便改写欧里庇得斯也有意否认其影响。自《伊菲革涅亚》起,拉辛转而公开自封为欧里庇得斯的当世唯一传人。拉辛参考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亦相应地从单纯的文艺理论借鉴转为沉思戏剧教化问题。拉辛与古希腊悲剧传统的渊源微妙复杂,与路易十四年代文坛论辩有着深刻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