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挤强度
抗挤强度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99716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煤炭学报、西部探矿工程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钢管学术委员会六届五次年会、2014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钢管学术委员会六届三次年会等;抗挤强度的相关文献由384位作者贡献,包括施太和、林元华、练章华等。
抗挤强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9716篇
占比:99.96%
总计:299838篇
抗挤强度
-研究学者
- 施太和
- 林元华
- 练章华
- 曾德智
- 冯耀荣
- 李茂华
- 牛卫东
- 王军
- 张建兵
- 徐守余
- 林凯
- 申昭熙
- 高德利
- 宋生印
- 杨斌
- 毕宗岳
- 金春玉
- 闫相祯
- 韩建增
- 上官丰收
- 于桂杰
- 于百勤
- 付建红
- 孙永兴
- 张峰
- 张毅
- 朱达江
- 李中华
- 李周波
- 杨鹏
- 杨龙
- 潘志勇
- 艾池
- 许才斌
- 何焱
- 冯福平
- 史交齐
- 姬丙寅
- 尹虎
- 布罗克·W·华生
- 张军
- 张士诚
- 张德平
- 张树佳
- 徐仁植
- 曹银萍
- 朱卫平
- 李东风
- 李学哲
- 李弘周
-
-
周传喜;
田海锋;
郭伟;
管锋;
刘先明
-
-
摘要:
为研究缺陷和温度共同作用下套管的抗挤强度变化规律,在套管抗挤强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磨损套管和腐蚀套管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套管磨损量、壁厚、腐蚀坑深度和腐蚀坑半径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建立了N80钢级套管抗挤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套管磨损率等量增加,套管抗挤强度出现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逐渐变小;相同温度下,保持套管腐蚀深度等量增加,套管抗挤强度持续下降,下降幅度相差不大;套管的壁厚、磨损率、腐蚀半径和腐蚀坑深度对抗挤率基本没有影响,抗挤率只与温度相关;建立的缺陷套管抗挤强度预测模型在20~200°C的温度范围内,可对套管抗挤强度进行预测,可靠性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套管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
-
季小娜;
张京华;
刘义彬;
王志刚;
田晓勇;
蒋立坤
-
-
摘要:
由于膏盐层具有塑性流动和蠕变频繁的特性,加上强注、强采作业,导致地层压力系统紊乱,造成套管损坏日益严重,严重的套损不仅影响原油的正常开采,还造成巨大的效益损失.为了解决膏盐层的套损问题,设计了局部高抗挤双层套管固井工具.通过有限元分析,对该工具的抗挤能力进行模拟计算,对优化后的工具进行性能评价试验;优化局部双层组合套管的固井工艺,制定新的固井管串设计方案.该工具已经现场应用14口井次,施工过程顺利,应用效果良好,解决了所钻井套管易变形损坏等问题,延长油气井使用寿命,提高油气开发的综合效益.
-
-
杜聪;
张建兵;
鞠录岩;
罗楚
-
-
摘要:
结合深井、超深井套管柱的服役环境与实际力学载荷,分析了国外先进套管柱设计规范,重点研究了深井、超深井建井中钻进和生产过程中的套管柱磨损导致的套管强度降低等问题.从均匀磨损模型和偏心筒模型两个方面对磨损套管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精度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偏心筒模型计算的结果更贴合实际,能提高套管柱强度设计质量.
-
-
李强;
李文涛;
邹思源;
信召玲
-
-
摘要:
对比分析了材料成分、热处理工艺,获得合理的应力——应变曲线、椭圆度、壁厚不均度、残余应力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提出套管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针对于J55、K55无缝管应在尽可能靠近管内壁处取样,按NACE方法A和A溶液检验.对于L801型、C901型、T951型套管及接箍按NACE方法D和A溶液检验.对于油套管设计留有充分的安全余量或选用较薄壁管以降低投资,或降低钢级以提高抗硫化物应力开裂都具有重要意义.
-
-
李承祥;
于桂杰;
杨洪英;
鲁高敏
-
-
摘要:
为了研究非均布地应力条件下石油套管的抗挤强度,以L80-1钢级套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模型,对整个系统施加非均匀载荷以及剪切载荷,着重分析套管强度与地应力以及水泥环卸载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均布载荷下,随地应力非均布系数的增大,L80-1钢级套管抗挤强度大幅降低;地应力非均布系数为1.4时,水泥环卸载为61.1%;地应力非均布系数为1.7时,水泥环卸载为66.3%;随着地应力非均布系数的增大,居中度越大的套管抗挤强度越高,相同的套管居中度时地应力非均布系数越小,套管抗挤强度越高;水泥环厚度越大,其卸载作用越明显;水泥环对套管抵抗横向剪切力有显著效果.所得结论可为提高套管承载能力和制定预防套管损坏措施提供参考.
-
-
金春玉;
钱锋
-
-
摘要:
在大位移井、 水平井和三维定向井的弯曲造斜段,由于井眼轨迹复杂,造成套管弯曲变形、 扁化、 严重磨损或磨穿,井下摩阻扭矩过高导致卡钻和断钻具等井下事故频发,出现了许多新的套管损坏问题.鉴于此,建立了弯曲套管力学模型,发现随着套管弯曲曲率增加,截面扁化程度加剧,套管抗挤强度降低.同时分析了复合磨损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在单尺寸月牙磨损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参与磨损的钻杆接头尺寸不同,建立了复合锐进型月牙磨损和复合钝进型月牙磨损两种几何模型;采用解析法计算了复合磨损情况下套管的抗挤强度;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发现在相同磨损深度下,复合月牙磨损与最小磨损半径单月牙磨损的套管抗挤强度十分接近,最大误差控制在5%以内,且误差随磨损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复杂井井眼轨迹设计提供参考.
-
-
-
叶翠莲;
乔智国;
李腾飞;
张诗阳
-
-
摘要:
为计算磨损套管剩余强度,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对标准套管进行屈曲分析求出特征值,引入特征值计算结果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得到套管强度,并与API标准值进行对比,得到套管抗内压强度误差为0.264%,抗外挤强度误差为0.013%,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引入屈曲特征值进行磨损套管塑性变形分析,建立了磨损套管的剩余强度分析方法,对Φ193.7mm× 12.7mmP110套管发生1mm、3mm和5mm月牙形磨损时套管剩余强度进行分析计算.DY7井实际应用表明,该计算结果可靠,能够满足后续作业对井筒承压能力的要求,为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
-
胡旭光;
胡光辉;
何焱
-
-
摘要:
目前套管抗挤强度通常按照ISO 10400标准计算,但该标准在计算时将斜井视为直井,未考虑井眼弯曲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建立了考虑井眼弯曲后的套管抗挤强度计算公式,但其公式未考虑套管制造缺陷如不圆度、壁厚不均的影响,不符合实际情况.为了建立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套管抗挤强度计算公式,将井眼弯曲、制造缺陷考虑在内,建立了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建模型考虑了套管所受非均匀外载、井眼弯曲、制造缺陷对抗挤强度的影响,更符合井下套管实际情况;②通过对比得出自建公式计算出的抗挤强度值变化趋势与黄根炉教授建立的弯曲井眼套管抗挤强度公式计算值、ISO公式计算值的变化趋势一致;③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弯曲井眼套管三维模型,将模拟值分别与自建公式计算值、黄根炉教授建立的套管抗挤强度公式计算值、ISO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自建的公式计算值更接近有限元模拟值;④计算值变化趋势及其与模拟值的对比能反映出新模型的正确性及计算精度,可以为井下套管抗挤强度的精确计算提供参考.
-
-
胡旭光;
胡光辉;
何焱
-
-
摘要:
目前套管抗挤强度通常按照ISO 10400标准计算,但该标准在计算时将斜井视为直井,未考虑井眼弯曲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建立了考虑井眼弯曲后的套管抗挤强度计算公式,但其公式未考虑套管制造缺陷如不圆度、壁厚不均的影响,不符合实际情况。为了建立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的套管抗挤强度计算公式,将井眼弯曲、制造缺陷考虑在内,建立了套管抗挤强度计算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新建模型考虑了套管所受非均匀外载、井眼弯曲、制造缺陷对抗挤强度的影响,更符合井下套管实际情况;②通过对比得出自建公式计算出的抗挤强度值变化趋势与黄根炉教授建立的弯曲井眼套管抗挤强度公式计算值、ISO公式计算值的变化趋势一致;③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弯曲井眼套管三维模型,将模拟值分别与自建公式计算值、黄根炉教授建立的套管抗挤强度公式计算值、ISO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自建的公式计算值更接近有限元模拟值;④计算值变化趋势及其与模拟值的对比能反映出新模型的正确性及计算精度,可以为井下套管抗挤强度的精确计算提供参考。
-
-
Zhou Xiang;
周翔;
Yang Xiujuan;
杨秀娟;
Yan Xiangzhen;
闫相祯;
Zhao Yongan;
赵永安;
Song Yanpeng;
宋延鹏
- 《2016油气井管柱与管材国际会议》
| 2016年
-
摘要:
酸性环境下的套管极易发生腐蚀现象,局部腐蚀或点蚀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降低套管强度,是引起套管损坏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套管双孔点蚀模型,定量分析了双孔轴向分布和双孔环向分布两种点蚀工况下,双孔点蚀间距、点蚀孔截面参数、点蚀深度等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孔轴向分布点蚀时,套管最大Mises应力随双孔孔距的增加呈增长-降低-平稳;双孔环向分布点蚀时,套管最大Mises应力呈降低-增长-平稳.通过回归曲线发现,当点蚀深度固定不变时,两种点蚀情况下,套管最大Mises应力随截面参数的增加均呈指数关系降低;当深度固定不变时,两种点蚀情况下,套管最大Mises应力随点蚀深度的增加均呈线性增长.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工况下双孔点蚀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规律,为套管的设计及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
-
LIU Xiaodan;
刘晓丹;
TAO Xinghua;
陶兴华;
NIU Xinming;
牛新明
- 《2011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2011年
-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提高膨胀管抗挤强度,分别从材料和强度影响外部因素入手进行分析.首先,提出高性能膨胀管材料选择的主要依据,基于此研究了膨胀管抗挤强度的外部影响因素,采用实验分析、微观理论剖析、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手段,诠释了其对抗挤强度的影响及敏感性.其次,研究了不同膨胀工艺对膨胀后管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选择工艺的基本依据.另外,本文在充分吸收国内外该领域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提出了新型膨胀管材料,探索了膨胀管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旨在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膨胀管,为拓展其应用领域做好前瞻性准备.
-
-
-
白强;
李德君;
刘强;
宋生印
- 《2014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2014年
-
摘要:
套管的抗挤强度是衡量其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掌握实体膨胀管膨胀后的抗外挤强度变化趋势,试验研究了Φ139.7mm×7.72mm N80钢级实体膨胀管实物膨胀过程,对膨胀前后的实体膨胀管进行了全尺寸抗外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5%膨胀变形之后,实体膨胀管抗外挤强度下降约56%;在此基础上,讨论了API套管抗外挤强度计算公式对实体膨胀管的适用性,同时讨论了影响实体膨胀管抗外挤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
-
-
-
钱锋;
高德利
- 《中国石油学会2010复杂结构钻井前沿技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近些年来国内外采用厚壁套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了评估厚壁套管在非均匀载荷条件下的抗挤强度,文章结合ISO10400新标准,利用虚功原理和Mises屈服准则得出了两种计算等效外挤载荷的新方法,算例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应用新的厚壁套管挤毁理论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套管承载能力.文章的研究为厚壁套管优化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
樊鑫业;
王国富;
许才斌;
刘洋;
许东
- 《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钢管学术委员会六届五次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套管是石油钻采工程中要求高、用量大的机械制造产品,在油田现场通过使用套管螺纹将单根油套管连接成为长达数千米能承受较高大气压的套管柱.油田在套管柱设计中对套管使用性能有较高要求,而套管制造厂家对套管的质量控制与套管使用性能息息相关,文章主要研究套管使用性能与套管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为套管制造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