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因矿物学

成因矿物学

成因矿物学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6951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山东国土资源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三届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讨论会、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成因矿物学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胜荣、张聚全、吴伟哲等。

成因矿物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6951 占比:99.57%

总计:27068篇

成因矿物学—发文趋势图

成因矿物学

-研究学者

  • 李胜荣
  • 张聚全
  • 吴伟哲
  • 李清
  • 梁贤
  • 申俊峰
  • 刘福来
  • 张华锋
  • 李亚琦
  • 王琳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国学; 熊玉新
    • 摘要: 我国是产钨大国,拥有全球60%以上的钨资源量,其中白钨矿资源的储量和开采量均长期居世界首位.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工业钨矿物,白钨矿可在石英脉型Au-W矿、斑岩型Cu-Mo-W矿床、矽卡岩型矿床、脉状Sn-W矿等岩浆-热液钨多金属矿床中普遍发育,其晶体中记录着流体演化、运移及结晶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等重要信息,是"精细解剖"钨多金属矿床成因的重要对象.近20年来,白钨矿成因矿物学研究正在钨矿研究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最近10年,利用白钨矿成因矿物学揭示钨矿成因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为国内外钨矿研究的热点.本文梳理了以往钨多金属矿床研究中白钨矿成因矿物学的研究成果(包括稀土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放射性同位素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白钨矿结晶实验地球化学研究等),发现在进行白钨矿成因探讨时,总是存在关于白钨矿关键地球化学特征的多解性甚至矛盾性解释之处,严重制约着白钨矿成因矿物学在钨矿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针对以上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科学解决方法,并对白钨矿成因矿物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李胜荣; 申俊峰; 李林; 张华锋
    • 摘要: 在国际地科联启动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背景下,开展成因矿物学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深度挖掘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优先考虑矿物系统发生史、矿物标型和矿物成因分类3个方面的数据平台建设,开展3个方面的大数据模型、大数据处理的方法研究和大数据结果的信息提取.部署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若干国家战略性关键金属元素矿物(如锂矿物、铀矿物、镓矿物、铈矿物、铂矿物等)的系统发生史和矿物类的系统发生史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和地球不同构造单元中的聚散规律,为战略性关键金属找矿预测提供思路.根据矿物大数据库的深度挖掘和矿物系统发生史研究所提供的有关矿物演化的规律,揭示地球历史中重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球生物事件的性质、分布、规模及辐射效应.借助矿物成因分类的大数据平台,完善"显性"成因矿物族分类和区划图编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大数据的"隐性"成因矿物族和找矿矿物族的分类和区划图研制.要重视矿物学和地质大数据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开设地质大数据本科专业基础上,在研究生层次开设"成因矿物学大数据"研究方向.
    • 李亚琦; 张聚全; 王琳萱; 梁贤; 李清; 吴伟哲
    • 摘要: 邯邢地区位于中生代太行山构造-岩浆活动带南缘、华北克拉通的中心,广泛发育中生代的高镁闪长岩,并伴生大量矽卡岩型铁矿.通过对邯邢地区角闪闪长岩中角闪石矿物进行成因矿物分析,应用角闪石温压计、氧逸度计和湿度计,计算了角闪闪长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而探讨了其形成与演化.研究表明,角闪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02.08°C~924.35°C,压力为36.55 MPa~266.21 MPa,氧逸度logfO2为-13.53~-9.78,平衡熔体含水为2.78%~5.73%;原始岩浆为幔源岩浆,并在演化过程中同化了大量的壳源物质;岩浆演化过程中曾经在10 km左右的深度的岩浆房中驻留,并发生过角闪石的结晶和分离.
    • 李亚琦; 张聚全; 王琳萱; 梁贤; 李清; 吴伟哲
    • 摘要: 邯邢地区位于中生代太行山构造-岩浆活动带南缘、华北克拉通的中心,广泛发育中生代的高镁闪长岩,并伴生大量矽卡岩型铁矿。通过对邯邢地区角闪闪长岩中角闪石矿物进行成因矿物分析,应用角闪石温压计、氧逸度计和湿度计,计算了角闪闪长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进而探讨了其形成与演化。研究表明,角闪闪长岩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02.08°C~924.35°C,压力为36.55 MPa~266.21 MPa,氧逸度logfO2为-13.53~-9.78,平衡熔体含水为2.78%~5.73%;原始岩浆为幔源岩浆,并在演化过程中同化了大量的壳源物质;岩浆演化过程中曾经在10 km左右的深度的岩浆房中驻留,并发生过角闪石的结晶和分离。
    • 郭晶; 李云帅; 张建新
    • 摘要: 大陆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的P-T-t轨迹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连接同位素年龄与变质演化过程是恢复和建立P-T-t轨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基性麻粒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基性麻粒岩经历了原岩阶段(M1)、峰期变质阶段(M2)、峰后退变质阶段(M3)以及晚期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阶段(M4).其中,传统矿物温压计和矿物微量元素温压计获得该基性麻粒岩所记录的峰期变质条件分别为17.5~22.6 kbar,901~985°C 和17~28 kbar,1012~1049°C,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7.6~10.7 kbar,750~810°C.此外,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时代为491±3.5 Ma(MSWD=0.62),结合锆石和石榴子石的微量元素分配系数以及前人的实验岩石学数据,认为该变质时代记录了早古生代高压-超高温的变质事件,进而恢复了南阿尔金基性麻粒岩所记录的顺时针P-T-t轨迹.
    • 罗照华
    • 摘要: 火成岩中可以包含多种晶体群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成因矿物学重新成为揭示岩浆系统演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这种重要性在许多文献中都没有得到反映,其典型实例就是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中堆晶岩的成因.争论在于堆晶矿物是循环晶还是母岩浆的液相线相.因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四川攀西地区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中堆晶岩的形成过程,重申成因矿物学的重要意义.显微镜观察表明,堆晶单斜辉石富含Fe-Ti氧化物出溶叶片(含叶片辉石),表明其形成环境明显不同于与斜长石呈共结关系的单斜辉石(无叶片辉石);无叶片辉石和斜长石中的橄榄石包裹体呈浑圆状,表明了橄榄石与结晶环境间的热力学不平衡.橄榄石与熔体间Fe-Mg分配关系分析表明,根据母岩浆成分推测的橄榄石Fo值远低于岩体中观测橄榄石化学成分变化范围(Fo61-Fo81)的高限,表明至少部分橄榄石不是寄主侵入体的液相线相.橄榄石的Mg#值(100×Mg/(Mg+ Fe))与微量元素(特别是Ni)的相关关系表明存在多种橄榄石晶体群,它们形成于不同的热力学环境中.晶体沉降过程分析表明,寄主岩浆析出的晶体几乎不可能发生快速重力沉降来形成堆晶岩.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形成堆晶岩的矿物主要来自岩浆系统深部不同的岩浆房中,是被岩浆携带输运到终端岩浆房的循环晶.
    • 张聚全; 梁贤; 闫丽娜; 李胜荣; 申俊峰; 卢静; 吴伟哲; 李清
    • 摘要: 矿物环带结构是岩浆过程的良好记录,而矿物温压计可以定量计算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该次研究对邯邢地区中生代侵入岩中两个浅成侵入体中典型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元素面扫描,同时对其中不同成因的角闪石晶体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和物理化学条件计算.通过研究发现这两个样品中的斜长石斑晶属于循环晶.辉石闪长玢岩中的斜长石斑晶主要成分为更长石,而斑状石英二长岩中斜长石斑晶主要成分为中长石和拉长石.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环带结构,分别记录了不同的岩浆混合过程:前者记录了基性岩浆多次注入酸性岩浆房,并最终获得体积优势;后者记录了少量基性岩浆注入酸性岩浆房内,两者不断混合,形成均质化岩浆的过程.Fe元素从斜长石中心到边部有富集的趋势,表明岩浆最终向富铁的方向演化.角闪石温压计的计算结果表明,辉石闪长玢岩的岩浆房深度在5.5 km左右,温度大约为850°C,氧逸度大约为△NNO+1,熔体中的含水量大约为4.0%,其最终侵位于2.1 km的地壳深度.而斑状石英二长岩最终定位于2.0 km的地壳深度,角闪石结晶的平均温度为737°C,相对氧逸度为△NNO+1.2,熔体含水量为3.9%.
    • 董国臣; 李胜荣; 中俊峰; 董朋生; 李华伟; 殷国栋; 汤家辉
    • 摘要: 自然重砂是地质体经自然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而分离出的单矿物(或矿物组合).自然重砂矿物晶体由于仍然保留有许多矿物成因信息,包括颜色、形态、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矿物组合等特征,因此常用于追溯源区地质体或者找矿勘查.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找矿方法——自然重砂测量.本文基于全国自然重砂找矿的数据资料,系统梳理了自然重砂的矿物类型、出现频率及其分布等特点,分析了自然重砂的矿物组合和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了自然重砂矿物的源区烙印、搬运距离及标型指示矿物组合特征,探讨了自然重砂成因矿物学研究意义及其找矿应用前景.自然重砂矿物的颜色、形态及内部结构依然保留着明确的成因矿物学信息:其颜色和晶体形态具有继承性而与其源区母体联系起来,体现源区母体的特性;其矿物组成可分出残余原生重矿物(包括造岩矿物、副矿物、矿石矿物等)和新生重砂矿物两个部分,如赤铜矿、孔雀石等反映着源区岩性体的成分或者赋存状态特征,其矿物组合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原生共生矿物而体现诸如有无矿化等意义;重砂颗粒的磨圆度、边界光滑性等表面特征反映搬运距离,有利于明确响应源区母体或者物源,而具有良好的找矿指示意义.
    • 王晓晓; 韩作振; 李明慧; 方小敏; 赵延洋
    • 摘要: 由于无机环境下不能沉淀白云石,该矿物的成因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柴达木盆地西部钻孔SG-1(长938 m)中出现了大量白云石和铁白云石,白云石主要分布在钻孔下部500 m,而铁白云石主要分布在下部418 m.结合湖泊从淡水湖、咸水湖、盐湖至干盐湖的演化过程,文章分析了白云石和铁白云石的成因.白云石是盐类矿物的一种、且无机环境下不能沉淀,蒸发作用和微生物介导是白云石矿物形成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蒸发作用为白云石的形成提供了足够浓度的Mg2+,微生物的介导作用帮助Mg2+克服动力学障碍进入碳酸钙晶格形成白云石.白云石是湖泊演化早期析出的一种碳酸盐类矿物,主要在咸水湖环境中沉淀,盐湖环境中主要沉淀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矿物,在盐湖这种高盐度环境下能够生存的微生物非常少,白云石含量明显降低.铁白云石是白云石矿物的一种,是Fe2+替代白云石中的Mg2+形成的次生矿物.Fe2+有两种来源:粘土矿物转换过程中的释放和深部热液来源.Fe2+进入白云石的过程主要是在无机、高温环境下完成的,但不排除微生物的介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