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成分血

成分血

成分血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195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医疗装备、实验与检验医学、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四川省第七次临床输血学术会议等;成分血的相关文献由56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明、孙建军、杜耀华等。

成分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2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2195 占比:99.33%

总计:42478篇

成分血—发文趋势图

成分血

-研究学者

  • 余明
  • 孙建军
  • 杜耀华
  • 陈锋
  • 任明臣
  • 何晓学
  • 何静
  • 佘廷志
  • 倪晚成
  • 冯伟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界名
    • 摘要: 血站是采供血机构,是指采集、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或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血的医疗卫生机构,分为血站、单采血浆站和血库;血源是指向采供血机构提供血液的公民;血液是指用于临床的全血、成分血和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原料血浆。血站分为一般血站和特殊血站。一般血站包括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特殊血站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和卫生部根据医学发展需要批准、设置的其他类型血库。
    • 白兰兰
    • 摘要: 目的:分析成分血合理使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地区二级医院接收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主要是按照临床输血单发血治疗,研究组则是输血科参与制定输血方案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血常规检查结果、凝血功能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出血率以及首次止血成功率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为5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2,P0.05);治疗3小时后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12.53±2.16)s、(33.46±7.35)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9±3.28)s、(41.75±8.53) s,并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6.85±1.5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07±2.3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5.92%)首次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1.63%),且观察组再出血率(6.12%)明显低于对照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过程中,成分血合理使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 张理洁
    • 摘要: 目的 研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抽检结果趋势及分析不合格原因.方法 对2017年、2018年、2019年期间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抽检结果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连续三年观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比容、冷沉淀凝血因子Ⅷ检测情况.结果 2017年、2018年、2019年的血液质量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5.78%、95.91%、99.32%,三年总不合格率为3.04%,整体而言3年间的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抽检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比容的合格率偏低.结论 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抽检结果趋势明确不合格的原因,针对相关问题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措施 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
    • 何芮
    • 摘要: 目的:分析用成分血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根据输血申请单执行输血方案,观察组患者则需要输血科参与到方案的制定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LT(61.29±9.38)×109/L、APTT(32.96±9.14)s、PT(12.14±2.24)s,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而观察组患者的HCT(25.13±3.22)g/L、Hb(72.57±5.1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使用成分血,有利于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这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刘元香
    • 摘要: 目的 观察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合理应用成分血进行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输血科2017年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群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该群体中随机抽取20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每组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严格以临床输血申请单作为依据做输血治疗;观察组在输血治疗期间由输血科参与输血方案创建.比较两种成分血输血治疗方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控制的差异.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 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成分血输血治疗过程中,对方案内容充分考虑并合理调整,对病情改善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赵艳
    • 摘要: 目的:分析成分血在制备过程中各环节中出现血液耗损的原因,并根据出现的原因提出成分血制备过程控制措施,以为成分血制备质量提升提供必要支持.方法:随机选取经过质量技术科、科室负责人审核报废成分血袋92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成分血制备过程分析当前成分血制备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导致血液损耗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导致成分血制备中出现血液损耗的原因主要包括括脂血(67.39%)、溶血(22.83%);离心破(3.26%)、凝块(4.35%)、其他渗漏(2.17%).结论:根据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宣传、规范流程、强化监督等控制措施,以促进成分血制备质量提高.
    • 潘国英
    • 摘要: 目的:探究细节与风险管理模式预防成分血液离心破袋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12月时间段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12月时间段作为研究组.两组工作人员均为13名,其中对照组成分血样本为78097袋,研究组成分血样本为75456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站管理,研究组实施细节与风险管理模式,分析两组成分血离心破袋发生情况及血站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后研究组成分血离心破袋率0.012%,而对照组成分血离心破袋率0.018%,研究组破袋率略微低于对照组.除去脂肪血事件,研究组其他差错事件发生率略微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略微低于对照组.结论:血站实施细节与风险管理模式可降低成分血液离心破袋及其他血站差错事件发生率,且能辅助提升成分血的血液品质,而对于离心破袋中血袋质量问题等需及时向质管科反馈及报备.
    • 李琼英; 黄可
    •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成分血输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成分输血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系统化的成分血输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进行成分血输注的患者实施系统化输血护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可促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摘要: 请问多久可以献一次血?首先,献血有献全血和成分血之分。献完全血之后再献全血的话需要间隔6个月,献完全血下次打算献血小板的话,那么只要间隔3个月。
    • 杨俊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合理使用成分血的影响。方法:在 2019 年 3 月—2020 年 3 月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120 例,对照组 60 例按照 输血申请单进行输血,观察组 60 例是合理使用成分血进行输血,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后 3h 血小板含量(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合理使用成分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合理的使用成分血促进了患者输血治疗的效果,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