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10464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江苏预防医学、医疗装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新进展研讨会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于飞、冯霞、刘意等。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10464 占比:99.99%

总计:810535篇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发文趋势图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研究学者

  • 于飞
  • 冯霞
  • 刘意
  • 李世林
  • 李宇
  • 林惠玲
  • 王怡心
  • 蒋英
  • 赖木胜
  • 高春梅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波; 陆鹏; 朱正伟
    •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神经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颅脑MRI检查结果。结果 21例神经梅毒(11例早期,10例晚期)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33∶1;年龄23~67岁,发病年龄30~57岁,共17例(80.95%);11例早期神经梅毒患者中,9例(81.82%)无明显临床表现;10例晚期神经梅毒患者均表现为麻痹性痴呆。21例患者中,10例(47.62%)患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13例(61.9%)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17例(80.95%)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13例(61.9%)患者颅脑MRI可见异常改变;青霉素规范驱梅治疗有效率为80.95%,4例治疗效果不佳者均为晚期患者。结论 神经梅毒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主要为青壮年。早期神经梅毒无明显临床症状;晚期神经梅毒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此病诊断必须综合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MRI检查,规范化青霉素治疗对早期患者有较好疗效。
    • 刘意; 冯霞; 刘安; 魏虹娟; 李宇
    • 摘要: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亚型(HIV-1)感染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出现生物学假阳性(BFP)情况。方法收集该院性病门诊中已确诊HIV-1感染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IgG)、RPR进行检测,对RPR出现BFP的HIV-1感染者,根据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成已治疗和未治疗两组,检测病毒载量及CD4^(+)T细胞检测并进行比对,观察抗病毒治疗情况对RPR出现BFP有无影响,1年后随访检测RPR,分析RPR出现BFP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2146例已确诊HIV-1感染者中RPR出现BFP的有164例;4072例HIV抗体阴性者中RPR出现BFP的有22例,HIV-1感染者和HIV阴性者BF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4例RPR出现BFP的患者中未进行抗病毒治疗140例,病毒载量基线HIV RNA 3.50(1.48~6.15)lg copies/mL,CD4^(+)T细胞计数344.50(239.75~480.25)mm^(3);已进行抗病毒治疗24例,未检测到HIV RNA目标基因,CD4^(+)T细胞计数420.00(289.25~611.75)mm^(3)。1年后随访检测RPR,其中109例转为阴性,31例RPR持续阳性,24例FTA-ABS-IgG转为阳性。结论性病门诊HIV-1感染者RPR出现BFP和HIV感染存在一定关系,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RPR更容易出现BFP,对HIV-1感染者RPR出现BFP情况,建议临床进行随访追踪,以便及时治疗或排除梅毒感染。
    • 金牡丹; 殷鼎威; 井杰
    • 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下称该院)近5年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出分布,为梅毒预防和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1年该院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住院患者临床病史和检测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的住院患者共25976例,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检出阳性871例,阳性率3.35%(871/25976)。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双阳性289例,双阳性率1.11%(289/25976)。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和双阳率均高于女性。TPPA法阳性率最高的是51~60岁年龄组,双阳率最高的是61~70岁年龄组。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的科室是内分泌科,其次为呼吸科。梅毒RPR效价≥1∶8阳性占比最高的年龄组是61~70岁年龄组(46.15%)。结论应重视梅毒防治工作,加大梅毒检测和宣教力度,重点关注男性群体和老年群体。检出率较高科室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 李春燕
    •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梅毒诊断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所取得的检测价值.方法 对梅毒螺旋体抗体对血清样本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研究组)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测的阳性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检测的阳性准确率是95.73%%,对照组检测的阳性准确率是39.50%,数据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梅毒的诊断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简单,经济性好、准确性高等,早期大范围的筛查,值得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用于观察疗效、诊断复发及再感染.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可相互运用.
    • 李宇; 刘意; 娄金丽; 冯霞; 魏虹娟
    • 摘要: 目的:探讨脑脊液实验室检测在神经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RPR)滴度、CD4+T细胞计数在神经梅毒腰穿指征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的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106例,采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进行脑脊液白细胞(CSF-WBC)、脑脊液蛋白(CSF-protein)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RPR滴度检测,采集血液进行RPR滴度、CD4+T细胞计数检测,根据神经梅毒的诊断分神经梅毒组和非神经梅毒组,对两组的脑脊液检测结果、血清RPR滴度及CD4+T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中神经梅毒发病率为33.02%,CSF-RPR及CSF-TPPA对HIV阳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诊断敏感性为68.57%和97.14%,特异性为92.96%和49.29%;CSF-WBC和CSF-protein的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11和0.913,CSF-WBC为10.5/μL、CSF-protein为272.15 mg/L时,约登指数最大;血清RPR≥1:16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几率是血清RPR350个/μL患者的2.37倍(OR 2.37,95%CI 1.64~3.41,P<0.05).结论:HIV阳性患者神经梅毒的发病率较高,CSF-RPR对HIV阳性患者发生神经梅毒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清RPR滴度≥1:16和CD4+T≤350个/μL,是HIV阳性患者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
    • 赖木胜; 蒋英; 林惠玲; 王怡心; 于飞; 李世林
    • 摘要: 目的对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中RPR和TRUST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梅毒感染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血清非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假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滴度(1:1)的患者例数高于RPR(1:1)(P<0.05).结论RPR和TRUST这两种试验具有操作简单、试剂成本低等优势,在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 宋文智
    • 摘要: 目的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在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疑似梅毒感染患者179例,分别采用RPR、TP-ELISA、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进行检测,以TPPA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RPR、TP-ELISA检测梅毒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TP-ELISA检测出梅毒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09%(100/103)、90.79%(69/76)、94.41%(169/179);RPR检测出梅毒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0.19%(62/103)、79.21%(45/76)、59.78%(107/179);TP-ELISA检测梅毒感染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RPR检测(P<0.05).结论 与RPR检测相比,TP-ELISA检测梅毒感染准确率较高,能减少漏诊率、误诊率,为临床梅毒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促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 郝迎军; 程栋
    • 摘要: 目的 探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4种不同方法 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160例疑似梅毒患者,行ELISA、CLIA、TPPA、RPR检测.对比4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TPPA检测结果为标准,检出124例阳性,36例阴性;RPR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度、准确度低于ELISA、CLIA,ELISA、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Kappa指数高于R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CL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敏感度、诊断准确度较高,且能采用仪器批量检测,可作为筛查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