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忠义

忠义

忠义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6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2篇、相关期刊457种,包括中国保安、重庆与世界、青春岁月等; 忠义的相关文献由62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忠义、姜馨丽、孙兴运等。

忠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2 占比:100.00%

总计:642篇

忠义—发文趋势图

忠义

-研究学者

  • 陈忠义
  • 姜馨丽
  • 孙兴运
  • 梁新格
  • 丁国祥
  • 侯如晋
  • 傅承洲
  • 冯丽萍
  • 冯文楼
  • 冷若冰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李玉邦
    • 摘要: 三国名将关羽是世人景仰的英雄,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和荆楚大地相连的。关羽忠义勇武的品格,也深深影响了历代荆楚人。当时光流逝了1700多年后,荆楚大地又涌现了一位关公式英雄,他就是从湖北松滋刘家场走出的小铁匠——开国独臂上将贺炳炎。贺炳炎是在人民解放的洪流中,历经千锤百炼,经过浴血鏖战,从士兵成长为将军的典范。在人民解放军战将如云的阵列中,他是勇冠三军、威名赫赫的独臂上将。他独特的经历、忠义智勇的品德、不朽的战绩,可以说与历史上的关羽有异曲同工之美。
    • 陈小维
    • 摘要: 整本书阅读是锻炼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在《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中,对人物的“忠义”之举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应用,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
    • 潘锐
    • 摘要: 燕青是《水浒传》梁山泊中排名第36位的英雄好汉,也是作者施耐庵浓墨重彩描绘的经典人物。他在家侍主以忠,上梁山待人以义。两军对垒,勇武兼备。吹拉弹唱,无所不通。待人接物,临巧多变。进退存亡之机,功成身退。一身兼具忠、义、礼、智、信的燕青,堪称梁山好汉中的完美化身。本文从忠义双全、义薄云天,智勇兼备、屡立战功,多才多艺、胆识过人,临巧多变、多见广识,明理聪睿、远见卓识五个方面论述燕青的性情品格、成长进步、不朽功劳和完美结局,以期让读者走进他的故事世界,了解他的多面人生。
    • 姚成凤
    • 摘要: 关于《水浒传》中的“忠义”内涵,研究者们已经做了不少探究,相关解说呈现出多种样态。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忠义”说,一派支持“无忠义”说。前一种观点将“忠义”内涵概括为三方面:1.对皇帝朝廷尽忠;2.朋友之义;3.道德上的正义。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上进一步探究了《水浒传》中的“忠义”内涵。通过检讨,本文认为百回《水浒传》之“忠义”,主要展现梁山集团及宋江对“道德正义”的坚持与守护。
    • 张吉茹
    • 摘要: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对《三国演义》中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估计80%以上的人都会说诸葛亮,这不仅仅是因为罗贯中花费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这个人物形象,更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忠义深深打动了读者。本文针对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深入剖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着重从诸葛亮的忠义与智慧两个方面提出一些独特见解。
    • 苏云霞
    • 摘要: “老师,我在云南大理蝴蝶泉附近看到了旅行家徐霞客的塑像:”江苏省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四(1)中队队员蒋家碌的话语,激起了队员们对家乡名人徐霞客以及400多年前他游历各地的经历的兴趣于是,队员们决定创建“霞仙中队”,学习、传承热爱祖国、勇于实践、矢志不渝的徐霞客精神,争做“忠义少年”。
    • 冯利华
    • 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往往在叙事中表达某种道德观念或价值取向,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儒家忠义思想贯穿《三侠五义》全书.《三侠五义》是文人在史料记载的包拯原型基础上,博采民间包公故事、包公戏,加工、虚构而成.它属世代累积型小说,具平民文学特质,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民间期待视野与文学创作高度契合的叙事话语.其忠义思想倾向在小说的世代累积中自然形成,是儒家文化在民间文艺中沉淀的结果,折射出创作者对民间文化心理的迎合,积淀历时性的民间共识,凝聚民间普遍的道德认同.《三侠五义》良好的接受效应,反映民间对儒家文化积极认同的审美心理.
    • 孙琳; 王萃
    • 摘要: 《忠义璇图》作为宫廷大戏,是整个水浒故事的演绎,在水浒的整体内容框架下,刻意减少了表现水浒"忠义"的情节和对话,而添加了李若水、张叔夜等真忠真义以反衬水浒众人的"伪忠伪义",并用近十分之一的篇幅以"冥谴"的形式对宋江等人展开批判,是对"水浒忠义"论的消解.
    • 武国强; 徐国生
    • 摘要: "赵氏孤儿"故事在民间影响颇大,是国内各大剧种中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赵氏孤儿"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人心传之久远,主要是因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忠孝仁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上至高官贵戚,下至贩夫走卒,无不薪火相传用来严戒子孙."赵氏孤儿"即讲述了一段有关"忠义"的故事,然而其故事的缘起、发展、影响以及真实性,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时代有关"赵氏孤儿"故事的记载,旨在说明其故事流变的过程以及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以期更好地理解其故事内容及文化内涵.
    • 刘承
    • 摘要: 忠义是君主专制政治文化的主干,其本质是对君权的绝对依附和绝对服从.关公忠义文化的扩展蔓延实与明清皇权专制统治相暗合.无论是从君权至上的意识形态,还是从占正统地位的理学思想以及帝制农商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关公崇拜都与明清皇权专制政体下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经济生活相适应.关公忠义文化并不具备所谓的"现代价值".对关公忠义文化的批判也并非与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唱反调.走出浮华与喧嚣,是文化史研究的当务之急.研究态度的功利化、研究视角的碎片化和研究方法的非批判性是文化史学界多年以来形成的沉疴痼疾,需要深刻反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