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1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汉语、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篇、专利文献452829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前线、北京社会科学、黄河.黄土.黄种人等; 《三侠五义》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苗怀明、冯媛媛、王湘华等。

《三侠五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452829 占比:99.94%

总计:453093篇

《三侠五义》—发文趋势图

《三侠五义》

-研究学者

  • 苗怀明
  • 冯媛媛
  • 王湘华
  • 范正群
  • 马德
  • 魏思妮
  • 于盛庭
  • 伍大福
  • 侯忠义
  • 关爱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雅正;
    • 摘要: 《三侠五义》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作品,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
    • 冯利华
    • 摘要: 《三侠五义》中的赵虎,有积极的人生追求,他既是除暴安良、弘扬正义的侠义英雄,又是单纯直率,外形、言行上亦多呈谐趣意味,极富喜剧意蕴"愣爷".这一审美形象实体,没有历史人物原型,是在小说世代累积的过程中逐渐虚构而成的.大众文化精神影响通俗小说的审美趣味.赵虎是石玉昆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增饰民间流传累积的相关故事,迎合接受者的审美心理而塑造的,既契合民间普遍认同的英雄观念,又反映民众追求娱乐的感性文艺心理,符合平民阶层的精神情趣与审美品位.
    • 冯利华
    • 摘要: 中国古代小说往往在叙事中表达某种道德观念或价值取向,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儒家忠义思想贯穿《三侠五义》全书.《三侠五义》是文人在史料记载的包拯原型基础上,博采民间包公故事、包公戏,加工、虚构而成.它属世代累积型小说,具平民文学特质,蕴含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民间期待视野与文学创作高度契合的叙事话语.其忠义思想倾向在小说的世代累积中自然形成,是儒家文化在民间文艺中沉淀的结果,折射出创作者对民间文化心理的迎合,积淀历时性的民间共识,凝聚民间普遍的道德认同.《三侠五义》良好的接受效应,反映民间对儒家文化积极认同的审美心理.
    • 石雷
    • 摘要: 清代中后期因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娱乐为主的说唱文学自觉向主流文化靠拢,同时为迎合大众欣赏趣味又广泛吸收传统小说类型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多元小说属性的创作趋向,《三侠五义》即其典型代表.该小说也因此获得了上层正统文人的认可与欣赏,出于维护封建统治与道德教化的需要,晚清著名经学家俞樾对其进行改编修订,并更其名为《七侠五义》.在出版商的炒作下,《七侠五义》盛行于大江南北,俞樾亦因此以小说家名于世.晚清"新小说"兴起,为启蒙与抬高通俗文学地位,新小说家又大肆宣扬俞樾小说家的身份,并基于自身需要重新解读《七侠五义》.《七侠五义》由娱乐向政治属性的逐渐转移,是清代中后期小说发展与转型的生动写照.
    • 高倩
    • 摘要: “锦毛鼠”白玉堂作为五义之末以及“三侠五义”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在《三侠五义》全书中以其丰富精彩独特的表 现成为了小说中一个性格鲜明、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重名声、孩子气、叛逆性使他成为作者笔下众多侠客义士中最引人眼球的一个, 也因其在“侠客与官府逐渐靠拢”的明清公案小说中缺乏奴性的倔强而最终归于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 刘晓丹
    • 摘要: 姥姥家所在的村有棵大槐树,姥姥家就住在离大槐树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小时候住姥姥家时,在大槐树下玩是最开心的事。夏天,附近上年纪的妇女包括我姥姥,会坐着蒲团聚在大槐树下,边拉家常边做针线活。走街串巷的货郎、手工匠人来到村里,也会在大槐树底下支起摊子,这个摇着拨浪鼓叫卖“碎头发换钢针……”那个吆喝“锔盆锔碗锔大缸……”有时晚上村里来了说书卖艺的,也是在大槐树下摆一张高腿桌,桌上放一把白瓷茶壶、几个茶碗,地上放一个盛放赏钱的破脸盆,扯着嗓子就说唱起来: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丝弦,《杨家将》《三侠五义》《彭公案》……百听不厌。
    • 梁珊
    • 摘要: 《三侠五义》是我国古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设置了大量构思精巧、意趣横生的巧合情节,主要体现在刑侦故事、侠义故事以及婚恋故事当中.巧合情节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并在情节的推动、侠义人物的塑造、善恶主题的升华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叙事作用.此外,巧合情节采用"缀段式"结构铺设了官场、江湖两条线索,在整个故事架构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李萨出拉娜; 聚宝
    • 摘要: 蒙古国国家图书馆现藏有书名为《包公案》的小说译本共24册。据笔者认真检读,该24册抄本分属6种不同的译本。需要说明的是,此24册抄本中除了2册抄本,其他22册抄本非《包公案》蒙译本,实则与《包公案》关系极为密切的另一个小说《三侠五义》蒙译本。据初步研究,国内也有一部《三侠五义》蒙译本,但是此译本与蒙古国的《三侠五义》蒙译本有明显的区别。挖掘、整理《包公案》《三侠五义》蒙译本,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可补充汉族古代小说蒙古地区传播研究的史料。
    • 季羡林
    • 摘要: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我读的书可谓多而杂,经史子集都涉猎过一点,但极肤浅。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济公传》《三侠五义》等等),读得如醉似痴。《红楼梦》等古典小说是以后才读的。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来看,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