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心包

心包

心包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21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等;心包的相关文献由2528位作者贡献,包括华新、龚杰、冯骥等。

心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6 占比:32.4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21 占比:67.51%

总计:1068篇

心包—发文趋势图

心包

-研究学者

  • 华新
  • 龚杰
  • 冯骥
  • 温绍君
  • 王云兵
  • 余越盛
  • 吴智明
  • 张维君
  • 訾振军
  • 邵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文鹏; 李睿; 李莉明; 梁盼; 高剑波
    • 摘要: 病例例1,女,68岁,因“胸闷20天余,加重2天”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气促、肩背部疼痛,偶有头痛,肩背部疼痛为钝痛,无放射痛,持续数小时后症状可减轻,无胸痛、咯血、咳嗽、咳痰。入院后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83×10^(9)L^(-1)。
    • 胡宝玉; 刘港(图)
    • 摘要: 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期。国家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人,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并由老龄化向少龄化发展。那么,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它有什么临床症状呢?急性心肌梗死,缩写“心梗”,也叫猝死。平时身体健康或者貌似身体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突发自然疾病而死亡,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占猝死总人群的80%以上。心梗是因冠状动脉硬化、栓塞或破裂溢血,导致心肌、心包肌缺血或充血,使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发生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
    • 向丹; 冯雪涛; 李梅; 曾永军
    • 摘要: 患者男,50岁,背部左侧钝痛4天,无明显放射;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史,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49/99 mmHg,心率91次/分,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左心房与右肺动脉干之间见6.9 cm×6.0 cm×4.2 cm团块影,局部与左心房分界欠清;纵隔内见多发纡曲条状影,心脏血管增多;提示中纵隔占位。超声心动图:中纵隔内右肺动脉后下方、左心房右上方见7.3 cm×5.5 cm×4.8 cm实性弱回声团,形态较规则,部分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图1A);CDFI见团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图1B);提示中纵隔实性占位。行中纵隔肿物切除术,术中于右肺动脉下方、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后方、左心房前上侧心包内见7.0 cm×6.0 cm×5.0 cm占位,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肿块表面血管增粗、纡曲(图1C)。
    • 郝彩利; 贺俊斌
    • 摘要: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功能与心包内心外膜脂肪(EAT)百分比的相关性。方法:将近年来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纳入糖尿病组,另选取120例于该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纳入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比较其EAT体积、心包内EAT百分比、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心指数(CI)、左室内径缩短率(FS)及其他基础指标(人口学信息和实验室指标),同时比较糖尿病组患者中不同SV患者的上述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SV与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SV均低于对照组健康人,其EAT体积、心包内EAT百分比及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在糖尿病组患者中,与低SV组患者相比,高SV组患者中男性的占比更高,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和心包内EAT百分比均更低,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包内EAT百分比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SV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三项指标与SV均呈负相关(r=-0.137、-0.379、-0.502,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包内EAT百分比与其早期心功能及SV下降存在相关性,可将心包内EAT百分比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 程文悦; 杨旭霞; 陈思诗; 赵美彪; 张嘉鹏; 王妍妍; 张剑
    •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组织来源生物补片的体内外降解性能.方法 采用Ⅰ型胶原酶对来源于基底膜(BM)与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细胞外基质、单纯小肠黏膜下层、戊二醛化学交联心包(PC)三种生物补片进行体外降解试验,确定各材料的降解率;采用各材料修补大鼠腹壁肌部分层次缺损评估3种补片的降解和组织修复情况.结果 体外降解试验中,酶溶液作用120 h后,非交联的BM/SIS复合补片和SIS补片完全降解,PC补片的降解率仅为4.3%±1.9%.体内降解试验中,术后2个月,大体观和组织病理切片染色结果证实BM/SIS复合补片完全降解,组织重塑,再生胶原有序;SIS补片完全降解,再生胶原有序性较差;术后12个月,PC补片未见明显降解,未见细胞长入补片中央区.结论 虽然BM/SIS复合补片的体内外完全降解时间均较短,但其可以实现组织的良好快速重塑,提示BM/SIS复合补片是一种降解与再生同步的组织修复材料.
    • 战吟戈; 苌亚
    • 摘要: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在解剖学上与心肌组织及冠状动脉临近,并显著与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显著相关.在生理情况下,EAT对于心脏具有生化、机械及能量代谢性保护作用.在病理情况下,EAT释放多种活性因子通过旁分泌及内分泌途径发挥作用,在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EAT可通过激活心肌组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自噬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诱导心肌发生结构性重构和电生理重构,从而导致心肌组织形成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基质.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EAT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相关研究,总结EAT介导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评价EAT作为一种客观影像学指标在评估心血管疾病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 李珊珊; 马少卫; 周可; 侯阳
    • 摘要: 目的:探讨MSCT测量的左心房心外膜脂肪组织(LA-EAT)密度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左心房增强CTA或冠状动脉增强CT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31例,另选取窦性心律患者112例作为对照.测量所有患者的LA-EAT CT值、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并收集一般资料.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LA-EAT CT值、EATV及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A-EAT CT值是否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操作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LA-EAT CT值与其他指标预测房颤的价值.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的LA-EAT CT值均高于窦性心律组[(-109.9±5.9)HU vs (-114.6±4.1)HU,P<0.001];(-110.5±7.0)HU vs (-114.6±4.1)HU,P<0.001],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组的LA-EAT 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EAT CT值、EATV、左心房直径(LAD)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LA-EAT CT值、EATV、LAD及其三者联合指标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724、0.750、0.861.结论:LA-EAT密度的增加与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LA-EAT密度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LA-EAT密度与EATV、LAD联合可增加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
    • 周国浩; 刘福元
    • 摘要: cqvip: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6岁,因胸痛3 d,突发意识障碍半小时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胸骨中下段,与活动无明显相关,疼痛持续时间不详,不向它处放射,伴有头晕、恶心,无气喘、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可耐受,未重视及进一步诊治。半小时前突发倒地,意识不清,急救送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2012年,腔隙性脑梗死,2017年,肝囊肿行经皮肝穿囊肿抽吸硬化术,后行腹镜下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术。
    • 李亚会; 范致星; 黄从新
    • 摘要: cqvip:心房颤动(AF)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指数级增加。AF最大的危害为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可显著增加病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几十年来,预防非瓣膜性AF患者脑卒中的金标准是维生素K拮抗剂(VKA)。安全性更高的新型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剂最近取代了VKA作为一线治疗选择。然而,由于出血史、大出血风险、医从性差或个人偏好,部分AF患者的高脑卒中风险不适用于长期口服抗凝剂治疗,为AF患者开发替代的脑卒中预防策略迫在眉睫;。
    • 仝珊; 叶丛; 杨凯; 侯晓晓; 马茜; 王志坚; 吴多智; 周玉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EATT)和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及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10例,随访1年最终入组40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ISR组62例和非ISR组346例。记录所有患者血清Sfrp5水平,CT测量EATT和EATV,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EATT、EATV、Sfrp5的关系。结果ISR组EATT、EATV明显高于非ISR组[(18.19±7.96)mm vs(13.87±9.34)mm,P<0.05;(150.38±75.40)cm^(3) vs(116.30±41.70)cm^(3),P<0.05],Sfrp5水平明显低于非ISR组[(20.11±8.28)μg/L vs(34.78±10.64)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YNTAX评分、Sfrp5、EATT及EATV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EATT、EATV和Sfrp5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密切相关,或可以作为临床预测ISR的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