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膨胀
微膨胀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8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10076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石油钻采工艺、钻井液与完井液、福建建材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首届山东材料大会、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首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会议等;微膨胀的相关文献由1597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庆军、胡曙光、彭永臻等。
微膨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0076篇
占比:99.89%
总计:210309篇
微膨胀
-研究学者
- 丁庆军
- 胡曙光
- 彭永臻
- 王淑莹
- 何良玉
- 刘云
- 李超
- 王显斌
- 高春娣
- 文寨军
- 焦二龙
- 王发洲
- 郭建华
- 刘兰
- 孙涛
- 徐建平
- 樊士信
- 王红喜
- 程志
- 陈友治
- 马忠诚
- 魏丽颖
- 万赟
- 何凤荣
- 冉千平
- 刘克忠
- 刘小清
- 刘洋
- 刘玉亭
- 刘超
- 周少东
- 周明凯
- 孙德文
- 孙振平
- 宋勇波
- 尹浩
- 弓子成
- 张华
- 张啟文
- 张斌
- 张显
- 张洪雷
- 徐国涛
- 徐海清
- 李承木
- 李波
- 杨冲
- 林建平
- 林文书
- 沈卫国
-
-
吴雪平;
覃毅;
苏峰
-
-
摘要:
介绍了单通道井的特点,基于单通道井对固井水泥浆的要求,开发了适用于单通道井固井用的低黏微膨胀韧性水泥浆体系,室内对水泥浆各项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水泥浆体系能够满足单通道井固井的要求,低黏微膨胀韧性水泥浆体系配方(w)为:100%G级水泥+42%淡水+7%流型调节剂LPG+1%膨胀剂PUB+7.5%胶乳液+5%降失水剂DPT+0.4%缓凝剂HP-2+1%消泡剂。低黏微膨胀韧性水泥浆体系具有低黏、稳定性好,稠化时间可调,受温度影响较小等优点,能够满足单通道井对固井水泥浆性能的要求。
-
-
何军利;
白琪;
孙扬威;
柯伟席;
周天正
-
-
摘要: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复合配制成速凝型水泥卷锚固剂,研究了水泥复配比例、早强剂和膨胀剂掺量对水泥卷锚固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O42.5水泥与R·SAC42.5水泥的复配质量比为15∶85、早强剂和膨胀剂掺量分别为0.03%和5%时,水泥卷锚固剂的初凝时间为4 min43 s、终凝时间为6 min22 s,0.5 h、1 d、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19.2、39.2、62.2 MPa,0.5 h、1 d锚固力分别为160.4、228.9 kN,28 d限制膨胀率为0.05%。该速凝型水泥卷锚固剂具有凝结时间短、强度高、微膨胀、锚固力强、施工简便等特点,适用于锚杆支护。
-
-
董海宽;
王昆剑;
张尚锋;
罗晓青;
陈浩;
赵亮;
肖寒
-
-
摘要:
部分油井生产后期需要对过路油层进行上返补孔,寻找潜力砂体。而由于有些油井套管外固井质量不满足射孔要求而导致无法实现补孔。通过使用MSPT自愈合微膨胀封窜技术挤入堵剂对上返层井段套管外环空进行封堵补救,使管外固井质量差的补孔井段能满足封固要求,达到正常补孔生产的目的。该封窜技术在渤海油田首次成功应用,为类似油气井顺利实施上返补孔提供技术支撑,在海上油田后期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杨姗姗;
张帅;
李剑萍;
武玲;
胡灵芝
-
-
摘要:
某混凝土坝在长期运行中发现坝体存在普遍的长期缓慢上抬趋势,通过对该坝原型观测实测成果的分析,揭示了该混凝土坝的微膨胀现象、微膨胀规律及微膨胀程度,并对大坝4个典型部位的混凝土进行了钻芯取样,开展了坝体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混凝土细微观分析和混凝土骨料碱活性试验,评价了混凝土性态,为混凝土坝微膨胀现象监测与分析及大坝长期性态评价提供了相关方法与思路。
-
-
朱正国;
彭修宁
-
-
摘要:
将HCSA膨胀剂作为核心稳定材料,对比传统UEA膨胀剂及无掺对照组,按设计规程分别制备所需试验用混凝土试块.通过对钢管桩混凝土检测物化性能、抗压强度、限制膨胀率,研究HCSA掺入量对高强自密实钢管桩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探究最佳膨胀剂掺量.综合各项试验结果分析,配制C50微膨胀自密实钢管柱混凝土时掺入一定比例HCSA(建议选定10%掺入量)可有效增加微膨胀性能,同时维持较好流动及抗离析性,在加入适量矿粉的情况下,还可以有效解决钢管柱混凝土的脱空问题.
-
-
肖蓟;
刘勇;
纪宪坤;
王海龙;
杨泽波
-
-
摘要:
研究了天然硬石膏掺量对矿粉-粉煤灰-石灰石粉三掺水泥基胶凝体系安定性、凝结时间、力学性能、体积变形及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及SEM等微观测试手段探究了天然硬石膏对三掺体系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天然硬石膏的三掺体系中,SO3含量不高于5.24%时,安定性合格,对凝结时间的影响不大;一定量的天然硬石膏能够激发矿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水化活性,反应并消耗Ca(OH)2;同时与石灰石粉一同加速水泥熟料中C3A的水化,生成钙矾石等膨胀性水化产物,使得硬化体产生微膨胀,提高其密实程度,进而提升三掺体系早期力学性能及抗渗、抗氯离子渗透及抗硫酸盐侵蚀等耐久性能.
-
-
陈建龙;
李世斌;
张建军;
董丽荣
-
-
摘要:
为了满足电站施工质量、缩短工期的需要,大型电站建设将不断地突破传统技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优化施工.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将参考国内外工程经验、通过模拟计算和试验分析,研究高压管道中平段回填自密实混凝土、取消接触灌浆的可行性,提出适合本项目高压管道中平洞钢衬回填混凝土的设计方案,并为类似工程中提供有效的参考.
-
-
马骏;
彭松;
钟新新;
刘景丽;
王绮;
李立华;
刘泸萍;
姜鹏
-
-
摘要:
水平井固井存在套管居中度低,二界面封固质量差,容易窜槽,顶替效率差,体积压裂要求水泥石具有高强的弹韧性及耐久性等难题.为保证水平井固井质量,针对以上技术难题,研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水平井固井的韧性防气窜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沉降稳定性上下密度差≤0.006 g/cm3,防窜系数SPN<3,7 d弹性模量≤6.5 GPa.该体系在吐哈油田应用20余井次,为水平井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
刘旭东;
张跃瀚;
王海曼;
赵昊然
-
-
摘要:
目的 研究低温条件下微膨胀活性污泥法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的启动条件,以及低温成功启动微膨胀活性污泥法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污泥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 将20°C作为起始温度分别对3个SBR装置进行降温,记录污泥SVI值直至达到微膨胀状态,测定上清液COD,NH4+-H,PO43-P,TN质量浓度.SBR2恢复污泥正常状态后从15°C降至10°C与SBR3的20°C降至10°C进行比较.单独实验后进行连续实验,分析与单独降温相同条件下污泥性能.增加SBR2,SBR3好氧段时长及后置缺氧段时长,分析NH4+-H,TN的去除效果.结果 由20°C连续降温至15°C,10°C,7°C后污泥的SVI最大值分别为217 mL/g,192 mL/g,278 mL/g,292 mL/g,均低于分别降至15°C,10°C,7°C后的污泥SVI最大值;降温至7°C后PO43-P去除率最高达98.8%.增加好氧时长和缺氧段时长后,NH4-H和TN去除率均提升7%左右.结论 温度降幅对微膨胀活性污泥法影响较大,温度降幅越小,活性污泥膨胀越慢;极低温度下COD、氨氮去除率大大降低.
-
-
-
吕仁祥;
方元德;
刘在春;
纪怀杰;
武下繁行
- 《首届山东材料大会》
| 2007年
-
摘要:
分别采用特殊石墨和鳞片石墨、Al粉和Si粉不同加入量试验对比的手段,研究了特殊石墨对低碳镁碳砖线膨胀、热剥落、抗渣蚀性能的影响及在低碳镁碳砖中抗氧化剂Al、Si配比比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特殊石墨在低碳镁碳砖中的含量为2%时,各项性能指标为最佳,Al、Si粉以2∶1的比例加入产品可取得较低的微膨胀率和良好的耐剥落、抗氧化性能.
-
-
冯延春;
孙国胜;
王洪岭
- 《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用矾土作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当结合剂和添加剂,引入微粉技术,采用真空练泥等工艺手段,研制成低水分微膨胀高铝可塑料(以下简称为新型可塑料).该制品用于热媒加热炉内衬里,显示出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
-
-
-
-
-
郭蕾;
鲁统卫
- 《首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对NC-L高性能灌浆料的施工、强度、微膨胀、抗裂、抗冻、冻融循环、氯离子渗透性等性能等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证明,NC-L高性能灌浆料具有自流平、早强、微膨胀、耐久性好等特点,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其良好的施工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完全满足施工现场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