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带
微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669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中国文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5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6291篇;相关期刊246种,包括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电讯技术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2010年全国军事微波会议、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等;微带的相关文献由963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九生、游佰强、周建华等。
微带
-研究学者
- 李九生
- 游佰强
- 周建华
- 宋美静
- 陈付昌
- 肖飞
- 褚庆昕
- 张怀武
- 洪伟
- 夏运强
- 宫玉彬
- 赵晓鹏
- 邓宏伟
- 不公告发明人
- 徐靖
- 赵永久
- 魏彦玉
- 徐凯
- 贺莹
- 房少军
- 李伟文
- 杨阳
- 刘若鹏
- 郑宏兴
- 李元新
- 李春光
- 王建朋
- 唐小宏
- 杜国宏
- 周涛
- 张勇
- 杨涛
- 熊江
- 何豫生
- 刘元安
- 张雪强
- 施艳艳
- 易浩
- 李龙
- 潘勇
- 王宏建
- 王秉中
- 侯梓叶
- 张强
- 李海雄
- 薛飞
- 黎红
- 刘旷希
- 王萌
- 王钟葆
-
-
舒一洋;
唐得山;
饶云博;
罗讯
-
-
摘要:
面向无线通信系统对带通滤波器高选择度小型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电磁交叉耦合拓扑结构的滤波器。该种混合电磁交叉耦合拓扑可以克服传统三阶滤波器通过交叉耦合只能产生一个传输零点的问题,在通带两边同时产生零点,从而极大提高了三阶滤波器的选择度,为小型化高选择度滤波器提供了一种设计方案。基于该拓扑结构,设计了一款基于传统微带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的三阶滤波器,并验证了该拓扑结构产生零点的原理。为了适应不同带宽的需求,进一步减小滤波器尺寸,又设计了一种混合微带/槽线谐振器的滤波器。该结构可以实现更高的谐振器耦合强度,从而实现更宽的滤波器带宽。
-
-
杨国栋;
赵东贺;
韩国栋
-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ka频段3 dB定向耦合器的设计方法。在微带环形电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Ka频段带状线环形电桥的设计,通过波导–带状线过渡的设计,定向耦合器的所有端口为BJ400波导。仿真设计结果表明,在34~37 GHz范围内,定向耦合器所有端口电压驻波比优于1.2,输出端口的传输系数均优于−3.2 dB,隔离度大于30 dB,设计性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
-
郭军朝;
王斌;
夏云;
李明虎;
胡华军
-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为什么毫米波雷达是智能驾驶汽车的标配,并且描述了毫米波雷达的特点、分类,进而深度剖析毫米波雷达测距、测速、测角的工作原理。一方面,本文详细介绍阵列天线发射电磁脉冲、接收探测目标反射电磁脉冲两者之间存在的多普勒频移现象;另一方面,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剖析了一个77GHz毫米波雷达的“瞳孔”——带阵列天线,并且提取三维远场增益方向图、主瓣、旁瓣、微带阵列天线的线电流分布、近场电场分布等参数。本文为全方位理解臺米波雷达、精准仿真天线阵列及工程应用指明了方向。
-
-
黄宇;
王琼;
严南;
陈建国
-
-
摘要:
随着5G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线通信设备的高性能、微型化、低成本、便于设计等亮点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滤波器是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信系统的工作性能.平行耦合微带滤波器具有体积小、光刻处理简单、成本低、精度高、易于集成、工作频率范围宽等优点.基于平行耦合微带线理论,设计了一款微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通带范围:f=3.0~3.1 GHz,频率通带带内插损<1 dB.使用ADS2008微波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与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不但可以大量减少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并且能提高器件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
-
徐杰;
许正彬;
郭健;
钱澄;
赵涤燹
-
-
摘要:
设计了一款基于微带结构的宽带毫米波分谐波混频器.混频器中引入了短路结构的宽带射频滤波器以及一个高性能本振-中频双工器,这些无源电路能够抑制空闲组合频率,同时为中频、射频以及本振信号提供合适的回路.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毫米波分谐波混频器射频工作频率为27~48 GHz,中频工作频率宽至6 GHz.在整个工作频段内上、下变频损耗均小于12.5 dB.当射频为33 GHz,中频为1 GHz时,上变频、下变频达到最小变频损耗分别为8.2 dB和7.5 dB.
-
-
孙毅;
王彦
-
-
摘要:
针对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低、难以满足毫米波频段的需求这一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ADS的微带线低通滤波器.在微带线中根据高低阻滤波器原理,采用ADS对微带低通滤波器进行设计和优化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低通滤波器通带内回波损耗小于-20 dB,插入损耗大于-1.3 dB,阻带(50 GHz~100 GHz)内插入损耗小于-20 dB,尺寸为2.5 mm×2.33 mm×0.508 mm.具有体积小、便于集成等特点,对毫米波频段的滤波器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
杨慧春;
高晶敏;
魏英;
王丽霞;
付晓辉
-
-
摘要:
针对高校目前在电磁场理论课程中直观形象化实验不足的情况,基于ANSOFT HFSS结合三端口的功率分配器、四端口的定向耦合器、一端口的贴片天线进行了教学设计.仿真了立体波导结构的H-T接头、平面微带结构的正交混合电桥和微带结构的定向通信天线,通过对散射参数和场分布特性的分析,展示了实验教学直观性强的优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程实践能力.
-
-
张义坡;
周冲
-
-
摘要:
平板天线是一种可快速展开使用及收藏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因此,设计了一种单脉冲形式的L频段平板天线,采用微带平板阵列方式比常规抛物面天线更适用于车载平台的使用,避免了传统馈源形式的遮挡影响,因此,具有增益高、质量轻和尺寸小的特点.设计完成后,使用HFSS对整个天线方向图进行仿真计算,并进行优化处理.实测结果表明,设计的天线电气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
-
荀海恩
-
-
摘要:
数字阵列作为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硬件平台,要求具有低尺寸、重量和功耗等优点。本文实现了一种S波段四通道的数字阵列通用平台。该平台收发组件基于零中频架构的集成宽带射频收发器;天线采用微带形式;发射链路引入数字预失真技术,IMD3指标改善了30d B。该数字阵列平台具有集成化程度高,高灵活性,通用性强,小型化,低功耗,等优点。
-
-
-
-
-
-
-
郭峥;
潘锦
- 《2007年全国天线年会》
| 2007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同轴到微带的过渡结构,通过应用在微带地板上开孔以及基板上开过孔等措施,使得其在1GHz~13GHz频带内,回波损耗小于-20dB。本文给出了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
-
-
税兰英;
徐锐敏;
张勇
- 《第六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宽带单平面转换结构--微带到共面带状线(CPS)过渡和微带到无通孔、有金属底板的共面波导(GCPW)过渡问题.本设计中,分析了这两种过渡结构的特性,并给出了可供工程应用参考的设计曲线,微带到共面带状线(CPS)过渡的频率范围为16 GHz-26 GHz,回波损耗大于12 dB,在17.5 GHz-25 GHz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可达到20dB以上,插入损耗小于1 dB(除某些点外);微带到共面波导(GCPW)过渡的频率范围为2 GHz-80 GHz,回波损耗大于10 dB,在27 GHz-68 GHz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可达到20dB以上,插入损耗小于0.2 dB(除某些点外).
-
-
杨瑾屏;
吴文
- 《第九届全国电波传播学术讨论会》
| 2007年
-
摘要:
针对在接地板蚀刻图形的微带型EBG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等效电路模型,并采用该等效电路模型对EBG的阻带特性进行分析,仿真结果与FDTD计算结果在很宽的频带一致证明了该等效电路模型的正确性。此外与其它模型的对比表明该等效电路模型还具有结构简洁,可快速计算等优点。
-
-
赵晨曦;
徐锐敏;
谢小强
- 《第六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Ka波段波导-微带双路对极鳍线形式的四路空间功率合成网络.经三维电磁仿真软件CST仿真表明,在33-36 GHz的范围内,其回波损耗小于-20 dB的,插入损耗小于-0.25 dB.这表明该合成网络具有宽频带、低插损的优点.这是获得高效率合成的必备条件之一,具有很大的利用前景.